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參加東盟係列峰會的美國副總統11月14日在新加坡會見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時,當麵批評緬甸在處理“羅興亞人”問題上所采取的立場。緬甸領導人毫不客氣地指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我們比任何一個國家都了解緬甸,我們肯定這對你來說也是一樣的,你們比誰都了解美國”。
這是緬甸領導人在處理“羅興亞人”問題上的最新表態,同時也是對美國政府強烈抨擊緬甸政府政策的有力回擊。美國總統為了阻止拉丁美洲國家難民進入美國,不僅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地區修建隔離牆,而且派出大量的軍隊,準備對付即將到達美國邊境的拉丁美洲國家的難民。美國的所作所為與美國副總統批評緬甸政府的言論形成鮮明的對比。美國總是拿著手電筒,隻照別人不照自己。
“羅興亞人”是一個曆史形成的問題。當年亞洲地區特別是南亞地區成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一些西方國家為了在南亞地區開墾土地從事農業生產,強迫其他國家的居民到南亞地區做苦役。“羅興亞人”就是在殖民地時期形成的特殊曆史現象。當時來自中東阿拉伯部落以及孟加拉的“羅興亞人”進入緬甸的若開邦,從事農業種植活動。由於這些人信仰伊斯蘭教,與緬甸主要民族信仰的佛教完全不同,因此,“羅興亞人”與緬甸當地居民存在種族宗教衝突,在衝突過程中一些犯罪分子掠奪對方的財產,燒毀宗教設施,從而導致矛盾激化。
緬甸政府為了維持當地社會治安秩序,不得不采取管製措施。而那些受到牽連的“羅興亞人”則被迫離開自己居住的地方,重新回到自己祖輩生活的地方。這就是曆史的真相。如果沒有看到殖民地帶來的痛苦,西方國家對此不承擔責任,而隻是一味地譴責緬甸政府,那麽,非但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有可能導致種族宗教矛盾不斷激化,甚至有可能爆發更大規模的衝突。
緬甸政府致力解決“羅興亞人”問題,並且已經開始對居住在境外的“羅興亞人”進行仔細甄別,決定將那些長期居住在緬甸的“羅興亞人”遷移回去,讓他們重建自己的家園,政府承諾給他們必要的幫助,並且為他們提供安全保障。這是緬甸政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解決種族宗教矛盾而采取的措施,理應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然而,西方國家不僅肆意詆毀緬甸政府領導人,而且更主要的是,要求緬甸政府必須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緬甸政府領導人承受巨大的國際壓力和國內壓力。為了解決“羅興亞人”問題,緬甸政府領導人協調各方麵的力量,並且在國內召開一係列協商會議,爭取為和平解決“羅興亞人”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美國副總統非但不認真了解緬甸政府領導人在處理這一問題上所采取的立場,反而指責緬甸政府領導人,要求緬甸政府領導人承擔責任。緬甸政府領導人之所以反唇相譏,就是因為美國副總統的所作所為不僅反映出霸權國家領導人的傲慢,而且反映出美國政府在南亞問題上的無知。
“羅興亞人”之所以變得非常棘手,就是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在某些境外極端勢力支持下,已經拿起武器,決心開展武裝鬥爭。綜觀南亞地區國家發展曆史,人們就會發現,隻要種族宗教矛盾轉化為武裝鬥爭,那麽,就會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
現在孟加拉國已經派出大量警察進入“羅興亞人”難民營,這標誌著孟加拉國政府有可能會采取強製遣返措施,從而使“羅興亞人”問題變得更加棘手。對孟加拉國政府維護本國治安秩序的行為,國際社會應當給予充分的理解。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不盡快解決“羅興亞人”生存問題,那麽,他們可能會成為地區衝突的犧牲品。
中國政府始終認為,“羅興亞人”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正是由於南亞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係列困境,才導致種族宗教矛盾不斷加劇,地區局勢動蕩不安。“羅興亞人”問題的出現是發展所引起的。由於“羅興亞人”人口不斷增加,為了開墾土地,與當地的佛教徒發生衝突,緬甸軍政府被迫出手幹預。同樣道理,正是由於“羅興亞人”生活在孟加拉國,導致孟加拉國當地的資源配置更加緊張,孟加拉國政府才不得不出動軍隊,強製驅逐進入難民營的“羅興亞人”。如果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相信“羅興亞人”不會成為孟加拉國和緬甸政府的包袱。
發展是解決“羅興亞人”問題的唯一出路。聯合國難民署以及聯合國其他機構應當幫助緬甸和孟加拉國加快發展的步伐,應當在“羅興亞人”難民營設立工廠,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那些無所事事的“羅興亞人”難民依靠自己的雙手解決溫飽問題,也隻有這樣才能使孟加拉國和緬甸政府從容地解決曆史遺留問題。
西方殖民地國家應當為解決“羅興亞人”問題履行自己的曆史性責任。如果西方國家在“羅興亞人”聚集地區設立工廠,或者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金幫助,讓他們依靠自力更生解決溫飽問題,那麽,複雜的“羅興亞人”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果隻是把“羅興亞人”遣返原來的住處,而沒有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就業崗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仍然麵臨巨大的危機,那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羅興亞人”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西方殖民地國家造成的曆史悲劇,卻讓處於貧困狀態的孟加拉國政府和緬甸政府負責解決,這是不公平的。“羅興亞人”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包袱,而是遭受西方殖民地國家遺棄的民族。他們的悲慘遭遇是西方殖民地國家所造成的,而不是孟加拉國政府和緬甸政府的政策所造成的。美國副總統批評緬甸政府,是在轉移視線,掩蓋事實真相。美國應當意識到,正是由於西方殖民地國家不負責任的行為,才導致南亞地區出現種族宗教矛盾,正是由於發展中國家長期被西方發達國家掠奪,經濟處於落後狀態,才導致社區居民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如果西方發達國家對此視而不見,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問題,而隻是指手劃腳,批評緬甸政府的做法,那麽,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有可能會導致發展中國家麵臨更大的問題。
聯合國難民署以及聯合國其他組織關心難民問題,但是,聯合國應當更加關心難民產生的原因。如果不重視發展問題,對南北之間的差異缺乏應有的關注,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發展中國家所麵臨的困難,那麽,難民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
無論是緬甸政府還是孟加拉國政府都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周期性的選舉可以使緬甸和孟加拉國不斷調整自己的航向,製定更有利於保護人民的政策,但是,周期性的選舉也會使緬甸和孟加拉國缺乏長遠的規劃,在處理難民問題上受到本國民粹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掣肘。緬甸政府在處理“羅興亞人”問題上所采取的立場,一方麵有利於緩解“羅興亞人”的痛苦,另一方麵也有利於穩定地區局勢,使遷移回來的“羅興亞人”長期生活在緬甸的土地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緬甸雖然實現了形式上的國家統一,但是到目前為止,緬甸仍然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雖然緬甸政府采取一係列措施,試圖實現國家的真正統一。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長期的殖民地統治所帶來的種族宗教矛盾以及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政府的抵抗,使得緬甸政府實現國家統一的願望始終無法實現。雖然緬甸領導人多次召開種族和解大會,試圖解決緬甸曆史遺留的問題。但是,由於緬甸許多地區處於極度貧困的狀態,當地居民缺乏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他們不得不依靠種植鴉片維持生計,因此,緬甸要想實現國家的統一,必須把主要精力用於國家發展方麵,隻有實現經濟增長,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國際社會應當高度重視南亞地區的貧困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南亞地區國家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