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社評:中國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終極目標

(2018-10-16 21:31:00) 下一個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評論員 胡誌勇)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積極推出“印太”概念,以強調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日益密切的整體性聯係為由,著力構建一個將印度拉入到東亞太平洋事務中來的“印太”體係,以強化美日澳印四國安全合作、平衡中國。

  “印太”地緣政治概念的提出與付諸實踐,使美國在該地區的聯盟與夥伴關係進一步得到強化,直接增加了中國崛起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

  阻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借助印度洋的延伸成為美國“印太”轉型的真實戰略意圖。而“印太”轉型的本質是利用“戰略攪局”和“代理人”避免與中國正麵衝突。與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同,特朗普上台後著力於提振美國經濟,不謀求與中國直接對抗,而是通過加速整合“聯盟”打造全新體係,利用地區盟友和安全夥伴來製衡中國,以降低與中國正麵直接衝突的風險達到遏製中國的戰略目的。

  美國“印太”戰略轉型,是美國維持自身在印太地區控製力的一種戰略舉措, “印太”地區正成為國際政治新的重心,關乎美國的繁榮、安全與國際地位及其盟國的福祉。因此,“印太”戰略成為特朗普政府新亞太安全框架一個重要部分。“印太”戰略的理論基礎與行為模式,反映了美國以意識形態、敵我陣營劃界的冷戰思維,但與全球化大潮中經濟一體化、文化包容化、政治多元化、利益共享化等時代訴求背道而馳。盡管如此,特朗普“印太”戰略轉型陡升亞太地區安全局勢的危險性因素,直接增添了中國崛起的不確定性,給中國發展海上力量增添了複雜性因素,中國的崛起將不得不麵臨更為嚴峻的海上挑戰,中國海上戰略通道與貿易航線的安全風險將不得不上升。

  盡管特朗普“印太”戰略尚處於轉型之中,缺乏實質性的內容,仍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戰略模糊性。盡管美國沒有將“印太”戰略上升到戰略層麵,但其戰略意圖逐步明晰,成為特朗普力推的牽製和遏製中國的崛起的一個地區性綜合戰略,直接對中國安全環境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地緣影響。

  特朗普為呼應成型之中的“印太”政策,積極地全方位地多維度地遏製中國發展。特朗普政府采取對華更趨強硬的態勢:

  在經貿層麵,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愈加強硬。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已明確將中國定性為“戰略對手”,認為中國“尋求挑戰美國的影響力、價值觀和財富”。宣稱美國在貿易領域不再對各種違規、欺騙和經濟掠奪熟視無睹。從“開啟特別301調查”到“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再到近期時隔近20年再次開啟“201調查”,特朗普政府在經貿層麵對中國的態度愈加強硬,以對衝緩和對華關係的副作用。從3月份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中美關係降到建交以來的冰點。

  在安全領域,特朗普漸顯強硬態勢。在中國問題上基本沿續了以前對華戰略競爭對手的冷戰思維,顯露了美國積極防範中國的心態。

  第一、強化與中國周邊國家安全合作,積極鼓噪其抗衡中國:

  隨著中國對南海掌控能力不斷提升,中國在南海島礁的基礎設施建設及軍事設施部署大大提升了中國對爭議地區的實際控製力,特朗普及其團隊成員對中國的防範心理有增無減,對中國在南海行動高度關注,特朗普政府“印太”政策走向可能出現誤判的風險。

  2018年1月,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訪問越南和印度尼西亞。出訪印尼期間,馬蒂斯稱印度尼西亞為“印太地區的海上支點”, 希望印尼在南海及太平洋安全上扮演“關鍵支點”角色;並公開支持印尼將由爭議的納土納群島海域重新命名為“北納土納海”的決定。美、印尼積極推動雙方深化海上安全合作,強調美國將對其地區夥伴提供區域監控支援。

  2018年3月,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戰鬥群曆史性地訪問了越南峴港軍事基地,打破了越戰結束後美越兩國長達43年的軍事冷淡局麵,以進一步加強美、越兩國軍事關係。此訪預示美國可能在亞洲錯綜複雜的海域主權爭端中向中國發出信號,可能對中國采取更嚴厲的政策。

  2018年7月,美國國務卿彭佩奧訪問越南,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充分肯定了兩國對維護南海和平、安全這一共同利益的強烈合作意願,美、越雙方歡迎在自由航行、自由飛越方麵展開合作。越南領導人歡迎美國在確保南海穩定方麵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特朗普政府強化與越南安全合作,彰顯了美國在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問題上曆來展示的最強硬立場。

  而且,特朗普上台執政以來,強化了“印太”地區聯合軍事演習機製,動輒以中國為演習目標。

  2017年7月,美日印三國聯合軍事演習在孟加拉灣舉行,以強化美日印三國海軍在反潛作戰和海麵作戰的協調能力,並製衡中國。

  美日、美韓、美菲雙邊年度聯合軍事演習每年的規模和演習內容都呈擴大趨勢,盡管雙方聲稱演習不針對第三方。但是,從演習的內容來看,針對和威懾中國的意圖日趨明顯。總體而言,美軍在演習中發揮了主導作用,而中國則多次成為美軍與亞洲其他國家雙邊、多邊軍事演習的“假想敵”。

  美國高調主辦了2018“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此軍演是由美國倡導舉行的國際最大範圍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盡管美國邀請中國參加了2014、2016年度的聯合軍事演習,美國拒絕了邀請中國參與2018年度軍演。而且,不同的是,“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的目的從當初防備蘇聯已轉變到防範中國。

  第二、積極投入財力支持地區夥伴進行能力建設抵禦“中國威脅”。

  2017年年底美國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第一次就將中、俄稱作美國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今後美國不僅在經濟上和外交上,而且在軍事上都要加強對中、俄的壓力。

  為此,特朗普開展了一係列軍事行動,其戰略意圖是改變中國南海政策的態勢。為應對中國快速發展的軍事力量,美國國防部正在考慮向東亞部署美國快速反應部隊的重要組成之一的海軍陸戰隊遠征隊。這是繼《國防戰略報告》公布以來,國防部加強美軍亞洲存在的首批具體步驟,也成為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一部分,以提高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戰鬥力。

  特朗普上台後逐漸意識到美國與亞太特別是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同盟的關係需要重新投資,特朗普與新加坡、菲律賓的領導人通了電話,建立了聯係。美越關係恢複和發展速度非常之快,美國需要越南在南海問題上進一步合作,以牽製中國。

  在國內,特朗普大幅提高國防預算以強化美國軍事力量,2018財年預算計劃將增加54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形成曆史上最強大的軍力,強化軍力建設,通過拉動軍工產業帶動就業、拉升美國經濟。

  美國國會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公布了《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在新版授權法案中,特別強調海軍的行動與保障經費,海軍重點關注恢複高戰備水平,特別是航空力量的戰備水平。

  同時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以貫徹特朗普政府新版《國防戰略》對於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的戰略關切。該文件還將《東南亞海事安全倡議》更名為《印太海事安全倡議》,同時將該協議的有效期限延長至2023財年底,並把印度納入協議覆蓋國家,旨在擴大協議適用範圍、擴展與印太地區國家的海洋合作共識、降低針對性海洋軍事防衛內涵、加強對印太地區國家的海事安全援助,對抗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不斷延伸的影響力。

  《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頒布反映了美國對華政策的一些最新變化,提高了美國對中國的防範力度,使特朗普政府抗衡中國的戰略得以在諸多方麵實施,有力推動了美國與亞太地區的軍事夥伴關係。

  第三、在核戰略層麵,美國也有所突破。2018年2月,美國國防部發布2018年《核態勢評估報告》,將中國、俄羅斯和朝鮮視為主要核威脅。表示美國將繼續堅持在“極端情況”下使用核武器的立場。

  因此,中國對美國借“印太”轉型之名、行遏製中國之實應保持高度警惕,積極應對美國在南海地區的一係列挑戰,早做各種應對準備,采取有效措施和實際行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繼續強化與東盟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不斷鞏固中國在南海地區已形成的戰略優勢;積極發展與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雙邊關係,分化印度和澳大利亞。同時,中國應積極布局和不斷完善中國戰略支點的建設,強化與緬甸的戰略合作,形成通往印度洋新的戰略通道,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拓展中國新的出海口,保障中國的海上安全。

  中國應繼續強化島礁建設,加大對現有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繼續加強海上力量建設,努力實現由近海防禦向遠洋防禦轉型的戰略目標。堅決維護好中國的國家海洋權益、保障中國的海外利益已成為中國海軍走向世界的戰略目標,以形成滿足隨中國快速發展而不斷增長的全球利益安全的需要。

  中國應繼續堅持“親、誠、惠、榮”睦鄰周邊外交政策,繼續把東盟和南亞地區作為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加快“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南亞地區的推進,深化務實合作,保持溝通,推動海上合作,共建互信,致力於實現南海局勢向好的方向發展,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穩定。

  同時,中國應采取有效措施,分化、瓦解美國的盟友,積極爭取其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由於中、美兩國結構性矛盾突出、戰略互信不足、雙方對國際海洋秩序和國際海洋法的理解存在分歧等現實製約,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利益衝突不可避免。而中、美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又加劇了這種戰略利益的衝突。

  中國應加強與美國的高層互動,以增信釋疑、避免誤判、減少對抗,繼續構建危機管控機製,共同管控分歧,降低美國給中國帶來的不利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