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孔院如洪水猛獸?美前議員:逃避不是答案

(2018-04-26 19:18:41) 下一個

  中評社華盛頓4月26日電(記者 餘東暉)在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形勢下,有中國官方背景的孔子學院在美國正受到越來越多非議。有美國議員將孔子學院視若“洪水猛獸”,要求本州大學終止與孔院合作。不過美國教育界人士對此普遍不表苟同,更有前資深美國國會議員指出,要警惕麥卡錫主義沉渣泛起,逃避根本不是答案,多交流、多對話才是正道。

  在美中強基金與孔子學院美國中心24日聯合在美國國家新聞俱樂部舉辦的“美中教育交流:40年接觸”研討會上,美國對於中國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擴大的擔憂日增,孔子學院在美國受到的非議,成為最熱門的議題。參與討論5個人都是長期從事美中文化教育交流的專家,其中3人會講中文,包括曾經是美國國會議員中唯一能說流利中文的邵建隆(Matt Salmon)。

  曾代表亞利桑那州在美國國會擔任5屆10年眾議員的邵建隆回憶起,41年前,高中畢業的他在猶他州突擊兩個月強化學習中文後,被派往當時一無所知的台灣高雄當傳教士。在台灣兩年期間,正趕上華府在外交上轉向北京。從那時起,邵建隆就深感學習別的語言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對美國非常重要的國家的文化和語言。他說:“如果你不能理解美中關係有多重要,你得住到別的星球上去。”

  邵建隆指出,這是現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大經濟超強必須有正麵的關係,美中合作過去幾個月正在朝鮮問題上出現積極的勢頭。在國會任職時即力主美中經貿關係正常化的邵建隆設問:沒有建設性的接觸,哪能有正麵的關係,哪能誠實地麵對分歧?世界上有任何關係會因一走了之而得到改善嗎?他強調,任何重要的關係都需要努力培育,需要交流溝通,需要相互理解。

  中國教育部下屬的漢辦在全世界各地與當地機構合辦的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已經成為推廣中文和中華文化的重要項目。截至去年底,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其中在美國有110個孔子學院、501個孔子課堂。然而隨著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戒心日重,對孔子學院的各種非議也越來越多。代表佛羅裏達州的國會參議員盧比奧最近致信佛州4所大學和1所中學,敦促其結束與孔子學院的合作關係。代表德克薩斯州的國會眾議員麥考爾和奎拉爾也對德州學校做出類似要求。德州農工大學最近宣布將結束與孔院的合作關係。

  然而這並非美國孔院的主流,絕大多數美國的孔院正常運作。現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負責政府事務副校長的邵建隆表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孔子學院創辦於2007年,至今已非常成功,與本州的許多中小學合作推廣中文教育。連美國國防部為了建立培養中文人才的上升管道,都承諾連續三年投資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孔院項目。

  邵建隆指出,那種聲稱教授中文和中華文化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威脅的說法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國防部投資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孔院項目就犯了大錯。恰恰相反,國防部不認為這樣會威脅國家安全,而是認為更多美國人具有中文能力,會加強美國國家安全。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前校長佩爾曼(Harvey Perlman)總結該校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學術交流合作給雙方帶來的好處。他說,該校的孔院項目就為雙方文化交流打開重要窗口,該校與中方的法律交流也進行得很好。

  佩爾曼回憶十多年前與漢辦簽定合辦孔院的合同時,發現其中有條款美方執行起來有困難,於是他谘詢律師團隊,改寫了條款,送回中方,中方接受了。後來漢辦主任許琳對他表示,其實她也希望美方能夠修改其中認為不合適的部分,使之與美國法律相符。他表示,現在的合同沒有任何不可接受的地方。就像在中國運作要遵守中國法規一樣,在美國運作就要遵守美國的法規。在這個過程中,交流溝通極其重要。

  有人指責美國大學熱衷於與中方合辦孔院是為了錢,邵建隆對此反駁: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孔院項目中方投入20萬美元,而該校一年預算高達30億美元。20萬美元可能一小時就用完了,不會對學校產生什麽影響,校方怎麽可能為這20萬美元而放棄學術自由?

  對於美國一些人對美中文化教育交流的疑慮與戒心,邵建隆設問:麥卡錫主義是怎麽發生的?日本人是怎麽被關進集中營的?以此來告誡美國人不要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而走極端。他表示,這不是責怪那些對美中關係擔憂的人,因為他自己在眾院擔任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時,包括至今,也對南海、知識產權、人權等問題有擔憂,但答案不應是一走了之的逃避(walk away),答案應該是有更多的文化交流項目,雙方要有更多理解、更多對話、更多互動。他說,如果互動是壞事的話,特朗普為什麽要見金正恩呢?如果你不對話,就不能相互理解,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邵建隆認為,像孔子學院這種項目,要有妥當的監督,美方要有機製確保孔院做它該做的事情。實際上現在美方的機製已經到位,那些機製並非橡皮圖章,而是使孔院有最好的行為實踐。

  曾是最早赴中國留學和當英語外教的美國學生之一的饒玫(Madelyn Ross)表示,要注意不要讓孔院影響到美國校園的辯論。她說,許多外國政府在資助美國大學的文化項目,這並不令人感到特別擔憂,需要區分的是,美國人對於中國力量增長的緊張與對美國言論自由可能帶來負麵影響的非常規做法引發憂慮之間的不同。

  現場有人問:孔院在美國有沒有進行議題審查?研討者都表示自己沒有碰到這種情形。邵建隆認為,有機製防範這種做法。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研究副主任的饒玫稱,如果有美國的大學要組織類似“西藏人權”之類的活動,孔子學院可以不資助、不出力、不與之有任何聯係,但如果他們試圖破壞壓製這種活動,那就是越線。這兩種情形是不同的。

  對於中國發動“軟實力”攻勢,擴大文化影響力是否應當被拒絕,馬薩諸塞大學前副校長蘭利(Winston Langley)反問:如果美中之間能夠靠軟實力來互相打交道而不是靠硬實力對抗,豈不是更好?

  主持研討會的美中強基金首席執行官何立強(John Holden)引用南非黑人運動領袖曼德拉的話:如果你用他人聽得懂的語言與之交談,那麽你的話隻能說到他的腦子裏;但是如果你用他人的本族語言與之交談,那麽你的話就能說到他的心坎裏。他以此強調,語言對於增進美中兩國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性。

  曾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的何立強也認為,美國人需要加深對中國瞭解的同時,中國也要加深對美國的瞭解。他提出一個疑問:有多少中國的大學對美國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他舉例,有多少原來用中文寫美國的書好到美國人主動要將之翻譯成英文?與之相比,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就有很多用英文寫中國的書很好,而被翻譯成中文出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