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中評專譯:歐元區可以向美國學習什麽

(2018-02-27 19:07:47) 下一個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記者 李雅潔編譯)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和英國外交國務秘書伯裏斯詹森在歐盟打算推動其一體化議程的程度上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談判。在星期三的一次講話中,英國外交大臣指責歐盟尋求建立一個“至高無上的歐洲國家”。容克回應說並不是這樣的,“我嚴格反對歐洲超級大國。我們不是美利堅合眾國。”

  對於經濟學家來說,這種觀點的交流似乎令人費解。彭博觀點歐洲經濟學專欄作家Ferdinando Giugliano認為,現在的問題不是歐洲打算達到何種程度的一體化,而是維持現有的體製框架包括貨幣聯盟等仍需多少努力。歐元區的風險在於它仍然正在建立中,它非常容易重演在本世紀初發生的主權債務危機。

  前保守黨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稱它為“貨幣聯盟的必然邏輯”。為了繁榮發展,歐元區需要一個共同的預算,以支援麵臨經濟衝擊的國家。還有必要完成銀行聯盟,以便個別政府不想單獨處理金融危機。換言之,歐元區需要變得更像美國,不是因為它想這樣做,而是因為它必須這樣做。

  然而,這些言論都忘記了歐元區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取得的成就。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一項新的調查報告顯示,貨幣區一體化的速度是顯著的。作者辯稱,未來的進展將不可避免地是緩慢的,而危機反而會推動這些進程。

  在許多方麵,歐元區的地位比美國在體製發展的同一階段要好得多。聯邦儲備係統在十九世紀兩次失敗的嚐試之後才建立起來。

  相比之下,歐洲央行迅速建立了自己作為全球領先的貨幣政策機構之一。誠然,歐洲央行在應對危機時,比其一些同行(包括美聯儲)更不靈活。但在德拉吉的領導下,它終於接受了一係列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在過去的幾年裏,歐洲央行也承擔了對歐元區最大銀行監管的責任。雖然許多投資者認為仍有改善的餘地,但很少有人懷疑“單一監管機製”的作用。

  事實上,銀行聯盟是另一個例子。美國州際銀行的擴張限製在1994年才被取消,運行了整整兩個世紀。歐元區不僅沒有這樣的限製,而且在建立一個單一的機製來處理危機中的銀行方麵也取得了良好的進展。當然,歐洲的銀行聯盟缺乏一個共同的存款保險計劃。然而,歐元區已經成立了一個機構,負責清盤大型倒閉銀行,並同意製定一套共同的規則來處理這些銀行的麻煩。

  美國和歐元區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財政問題。歐洲貨幣聯盟仍然沒有像美國財政部第一位國務卿亞曆山大漢密爾頓那麽努力,他成功地將所有美國國債並入新的聯邦政府。實施統一財政能力的想法,包括 “歐元債券”這樣的設想,引起了德國等財政謹慎的國家的憤怒,他們擔心他們可能必須為揮霍無度的同伴來買單。

  然而,正如前述報告中所說美國的財政整合花了一些時間。

  他們寫道:“從一開始,美國就有能力發行自己的債務,但在美國曆史的第一個超過130年的時間裏,它太謹慎了,隻為國家的戰爭提供資金。”隻有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擴大支出的新政計劃使得美國聯邦債務大大超過了今天的歐盟預算。歐元區可能離擁有一個財政聯盟很遙遠,但美國也經曆了幾十年的不統一狀態。

  這項研究為歐元區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議。美國的經驗表明,正如法國外交官吉恩莫內曾經說過的那樣,“歐洲將在危機中成長起來。”

  各國政府隻有在緊急情況下才真正有動機采取行動,這是伴隨著主權債務危機的改革激增期間發生的。英國脫歐似乎為加強歐盟機構創造了當前的推動力。當時代好的時候,歐洲可以向美國學習的一點是找出一個最容易集體處理的領域,然後要求會員國匯集資源。指定一個特定的收入來源來資助這些專案也可能是一個有希望的途徑。

  容克可能不是在尋求創造一個超級大國。但毫無疑問,歐元區要想繁榮,它將不得不向美國學習更多一些東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