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高雄12月6日電(記者 高易伸)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係教授辛翠玲表示,當前美中關係跟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截然不同。現在的中美大國關係已經演變為“有限的友誼”、“可控的衝突”、“不穩定的關係”以及“持續的矛盾”這樣變動的過程,而我們無法確定這變動的端點最終會落在哪裏。因此很多國家麵對中美博奕皆采兩手策略以對,唯台日壓單邊,降低了自身可回旋的空間。
辛翠玲說,這個時代的我們正見證此一特殊地國際權力遊移及來回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過去冷戰時期以及90年代的人們所無法遇見的。
中山大學社科院5日與中共研究雜誌社共同舉辦“特朗普亞洲行—美國的亞洲政策”論壇。論壇主持人為中山大學社科院院長張其祿,與會學者包括中山大學政治所助理教授陳若蘭、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係教授楊鈞池、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係教授辛翠玲、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楊尚儒等人。
辛翠玲說,當前的中美關係無前例可循,不論是日本、韓國或者東協國家都是中美兩強必須去處理的“聯盟關係”,這樣的聯盟關係早已超出冷戰時期的聯盟關係。過去冷戰時期的聯盟關係建立在軍事搭配經濟的聯係上,但在變動時期的聯盟關係中美兩強將競逐“同一個聯盟”,也會強化自身在這些聯盟的影響力。
辛翠玲分析,不論是美國的印太戰略或中國大陸一帶一路都將在這些區域內不斷地被強化延伸,相對之下這些“被中美所鎖定的國家“除極少數之外”,其餘國家都會采取兩手“擺蕩平衡策略”,因為這一切是如此地不確定與摸索下進行。
辛翠玲表示,台灣跟美國就是她上述所言“極少數”沒有準備兩手策略的國家之一,台灣在此大局下給自己空間回旋空間其實不多。我們之所以會設定這樣的戰略在於我們的起點不在“台美關係”而是“兩岸關係”。而蔡政府上台後所采的策略就是“僵局策略”,而“僵局策略”翻成政治語言叫做“維持現狀”。
辛翠玲說,台灣在不對話的僵局策略下如何在未來的亞洲大戰略中自處?當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當局已無法采取“二擇一”、“三擇一”策略時,而是剩下“一擇一”的方式,這樣的選擇風險是高的。因為台灣自己排除掉兩岸的部分而選擇依賴台美關係。如今台美關係正卡在經貿與軍售兩大議題之上,且美國對台軍售的施壓程度越來越高,台灣是否持續買單,或本身擁有討價還價的能力?
辛翠玲認為,民進黨撇除兩岸關係選項而就美國,或許有其執政優目的或考量,但就台灣在國際上的移動空間思量,這樣的選擇確實已限縮台灣的回旋空間。
辛翠玲表示,冷戰時期的美蘇是兩強結構穩定的博奕,而今的中美競合更進入一種多層次互賴。這種複合式關係是否讓全球結構從“一超多強”轉為“兩強多極”?她以圖表解釋說,中國大陸是否能崛起跟美國霸權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國這是個問號,美國是否能在中美權力的對比中仍然保持領先?當今的中美關係不比以往國際關係來的純粹,因此中美關係將難以用更極端地方式去處理。
辛翠玲說,因此美國就算想對中國想生氣、高興或耍狠,也僅能用“有限度的生氣、有限度地高興或有限度的耍狠”。因為大家都在玩“限度的遊戲”,而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