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評論員 郭至君)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美國總統特朗普於今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美兩國元首第三次會晤,也是首次在北京見麵。中美元首的此次會晤,在未開始前就集聚了全球的高度關注。
如何定調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特朗普政府一直以來態度曖昧。這次特朗普訪華,會明確定調嗎?
特朗普已當選一年、就職近十個月,迄今主管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還未到位,外界也一直都在試圖揣摩、概括其亞太戰略的內容和重點,而就在其亞太首訪前夕,白宮高級官員就特朗普訪問亞洲兩度吹風均提到“印太”一詞,而特朗普本人更是在亞太行的首次演講中就提到了“印太”概念,使得“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驟然成為熱詞。“亞太”變“印太”,這個用詞的變化折射出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怎樣的亞太戰略?這個新詞今次會出現在北京的元首會晤中嗎?令人好奇!
其實,“印太”這個概念是首先由日本首相安倍明確提出的,也是美國接觸亞洲的一個相當傳統的海洋戰略框架,即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海洋民主政體要聯合起來。美方盡管並沒有期待印度會遏製中國,但仍希望印度成為製衡中國的一部分。
我們認為,美國政府短時間內多次強調“印太”概念,意味著其亞太戰略或將有一個重要的調整和變化,在早早宣布奧巴馬政府時期“亞太再平衡”概念已死的特朗普政府看來,美國需要將印度納入整個亞太地緣經濟和地緣戰略,使印度成為亞太政治和經濟版圖的一個重要而活躍的成員。而這次首訪亞太,特朗普就在日本呼應了安倍提出的“印太”概念,主動喊出“構建一個保障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安全的合作機製”就已經向世界表明,美國希望借此實現“在21世紀獲得並保持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的目標。
但是,如果特朗普在北京強力推出“印太”這個概念,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不僅不能定調,中美兩國勢必各吹各的調。
“印太”這個概念雖然已經出台,但“內裏”尚不清晰,從中國方麵來講,需要首先明確的是,這個基本政策議程上美國的底線、政策與意圖到底是什麽?大國之間相處,應該做到負責任、講道理。一個合理的“印太”戰略,應該有助於包括中國和整個南亞國家關係的進一步合作和緩和,如果美國希望借此來充當仲裁者,利用中印邊境矛盾借題發揮,或者進一步聯合日、澳等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圍堵中國,那便是不明智的了。
特朗普出任總統有一段時日了,他的可塑性已經充分展示,可塑性當然包括靈活性,如果他在北京也生搬硬套什麽“印太”之說,那就顯得太沒有靈活性了。在北京討論什麽“印太”之說,徒生空洞爭議,於中美關係不利,對美國經濟利益無助。估計特朗普不會愚笨至此。
習近平主席對中美關係有過深入論述,包括“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中美要尋求合作最大公約數”、“合作共贏是中美關係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等等。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也在報告中再次確認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擴大與各國利益的交匯點,特別是加強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國之間的協調與合作。
我們認為,和平與發展不僅是中國的國策,也是中國人的強大意誌。與美國做朋友,不是做敵人。這樣的明確信號,任何人都看得懂。中國歡迎特朗普訪華,是誠心當作朋友的。特朗普與習近平一次又一次接觸,可以看得見,兩人的關係一次比一次深化。特朗普曾說,他將與這位中國國家主席建立非常深厚的關係,兩人現在已經建立了友誼。我們願意相信,習特北京會,是繼續深化中美兩國元首友誼的一大步。這對中美兩國關係的發展是有利的。
所以,中美元首相向而行,在北京走上一個新台階,是最值得期待的。
在7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回答中評社記者時透露說:“一段時間以來,雙方工作團隊就特朗普總統訪華具體安排保持了密切、良好的溝通。我相信,經過雙方團隊共同努力,特朗普總統這次訪華會取得曆史性的成功。”
看來,中方對特朗普的訪華是有期待有信心的。中方對特朗普的來訪,是包持正麵的、建構的、全方位合作態度的,這對特朗普與美國而言,也是難得的機遇。須知,特朗普今次訪華,正站在美國盛衰的曆史十字路口,而中美關係的良性互動,能夠有利美國今後更加好的發展,也有利於全球治理。我們相信,向前看,應該是中美兩國元首的共識。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越來越包容。我們認為,美方應該正確解讀中國聲音,跳出曆史上傳統大國之間的零和博弈模式,用戰略的眼光來管控分歧,正確看待彼此的發展。各國、各界都期待著中美元首的第三次北京會晤能把握這個前所未有的新機遇,為各自發展創造更大空間,也為全球送一枚“定心丸”。我們期待,美國從善如流,不要逆流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