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郭至君)特朗普此次來華,中方給予“國事訪問+”的待遇並簽署了超級大單,全球矚目,台灣自然也在高度關注。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采訪,表示在新的時代下,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大幅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李振廣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中美經濟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當前中美兩國是世界上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中美經濟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中美經濟關係不僅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也對世界的經濟、政治格局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特別是特朗普目前是以經濟利益至上的一個領導人,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也是特朗普實現“美國再次偉大”的一個關鍵。
李振廣認為,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就意味著中美經濟關係在中美未來關係以及美國對外戰略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為美國再次偉大提供經濟幫助的,中國毫無疑問是個首選。特朗普這次來非常高興,主要是夯實了中美經濟關係的基礎,這對美國經濟的複蘇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對中國同樣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特朗普商人出身,是一個受意識形態幹擾最少的美國總統,他最注重的是經濟利益。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的2500多億的經濟大單是台灣與美國的經濟聯係是不可比的。前段時間,民進黨當局企圖通過購買武器、增加軍費的方式來討好美國,但這對美國經濟的利好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李振廣對中評社表示,其實,從1949年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從1949年到1972年是以意識形態利益至上、中美高度對峙的時期。第二,是意識形態利益和經濟利益並重的時代。第三,在海湖莊園以後,中美正在走出意識形態對抗,進入互利雙贏、相互依存,迎來了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新的時代。在意識形態對抗階段,台灣對美國有價值,但是在新時代,台灣對美國的價值便快速、大幅度下降。即,台灣在美國對華戰略中快速邊緣化是一種曆史的宿命,也是一種客觀事實。
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已經處於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如果他在台灣問題上挑事,那一定會對中美經濟關係產生很大的衝擊,但特朗普不會這麽做的,因此台灣戰略地位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了。說實話,台灣問題根本不在特朗普的議程之上,當初接了蔡英文的電話,也是為了對台軍售而已。目前,在特朗普治下,美國是以經濟利益之上的時代,台灣對美國的幫助幾乎微不足道。
“台灣目前還不願意麵對這樣一個現實,也沒有這種敏銳感,所以蔡英文當局一直強調台灣與美國意識形態共同的部分,通過這個讓美國的軍方和國會保持對台灣的重視,因為美國依然存在遏製、抗衡中國的保守派,台灣也隻能通過這個來撬動美國的對台政策。但是特朗普這個人非常務實,受意識形態幹擾最小,所以台灣當局的抓手並不多,有效性也值得懷疑。說實話,在特朗普政府時代,蔡當局在美國方麵找不到什麽出路,蔡英文親美反大陸的路線到了改弦更張的時候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回到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來,台灣問題不是問題,和平發展也不是問題,隻要兩岸穩定,台灣的安全什麽問題也沒有。”李振廣說。
說到“印太”概念,李振廣對中評社說,特朗普這個人胃口很大,他不是從安全戰略角度來勾畫美國的對外政策,而是從經濟利益方麵,隻要能讓美國獲得經濟利益的好處,特朗普都會納入其戰略範圍。“我不認為特朗普會利用印度對中國實行戰略包圍,那樣理解的話是對他的一種誤解,特朗普也未必有那種想法,也不符合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