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特朗普訪華觀察:印太策略突起暗藏殺機?

(2017-11-03 02:09:53) 下一個

      中評社華盛頓11月2日電(記者 餘東暉)因為亞太戰略不明而受詬病的特朗普政府,近期突然祭出“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概念,成為國務卿蒂勒森和白宮高官的口頭禪。在特朗普即將訪華之際,這個概念被此間專家視為矛頭指向中國。至於其真正的意味是什麽?是否特朗普版的亞太戰略逐漸成型?是否對中國“暗藏殺機”?此間學者仍在觀察猜測中。

      “印度洋-太平洋”(Indo-Pacific)的概念在奧巴馬後期即時有提及,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亞太政策告別“再平衡”或“轉向”,到底要走向何方?外界一片茫然,直到兩周前蒂勒森在美國智庫就美印關係發表專題演講,“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驟然成為熱詞。白宮高級官員就特朗普訪問亞洲兩度吹風,都提到此訪是特朗普重申美國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的領導性。

      “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概念其實並不新。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副總裁格林(Michael Green)指出,這個概念雖然是日本首相安倍先明確提出來的,但其實是美國接觸亞洲的一個相當傳統的海洋戰略框架,就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海洋民主政體要聯合起來。美方考慮的是希望印度成為製衡中國的一部分,盡管並沒有期待印度會遏製中國。


      格林分析,白宮內部就美國的亞太戰略有三種聲音:第一種是蒂勒森和國安會官員現在所倡導的,美國要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海洋民主國家和朋友、盟友,塑造亞太秩序;第二種是純粹講美國主權、美國優先、你贏我輸的交易式手法;第三是被庫什納所認可的要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避免美中大國衝突。格林認為,現在看來,第三種聲音在白宮已經被削弱。

      雖然現在白宮占上風的聲音與曾經在小布什政府中任亞洲事務高級主任的格林相似,但他依然對“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概念提出兩點質疑:第一,特朗普鼓吹“美國優先”的貿易關係,是與亞太國家在經貿上玩“零和遊戲”。如果從印度洋到太平洋沒有開放自由的貿易,而是視貿易赤字為敵人,如何有自由開放的亞太區域?第二,特朗普認可“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概念,有利於他與安倍和莫迪搞好關係,但他對東南亞國家的手法如何?尚不明朗。

      當蒂勒森提到“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時,有人問他指的是什麽,他解釋是針對“掠奪式的經濟”,說白了就是針對中國“掠奪式”的對外貿易投資行為,矛頭直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這引起了美國一些學者的擔憂。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政經項目主任古德曼(Matthew P. Goodman)指出,如果美國想在“一帶一路”方麵回擊中國,將不是本地區所需要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費和中國研究項目主任張克斯(Christopher K. Johnson)認為,特朗普政府高官現在提出“印度洋-太平洋”概念,潛藏的意思是美國必須公開反對中國所做的事情。美國是可以突出自己戰略中積極的元素,比如金融透明度等,但如果公開反對“一帶一路”,就會成為失敗者,就像當時美方反對亞投行那樣“一團糟”,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對於美方批評中國對周邊國家實行“掠奪性”經濟政策,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日前反唇相譏:美方一些人在批評中國的時候,應該自己照照鏡子,他們批評中國的話可能正是在描述自己。中國希望建立和平、穩定和繁榮的周邊環境,以“親、誠、惠、容”的理念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實踐反覆證明了這一點。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中國想要主導周邊地區,也不相信任何國家應當主導任何地區或者主導世界。

      對於美國通過鼓吹“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希望印度在製衡中國中發揮更大作用,崔天凱指出,在這一地區建立任何排他性集團或采取“零和”方式解決問題,均將於事無補。亞太地區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地區所有國家的發展。遏製中國不符合包括美、日、印在內的任何國家的利益。“我也不認為任何國家能夠真正遏製中國”。 

      張克斯表示,中方發出“不要遏製我們”的信號是可以預想到的,中國擔心美國讓印度和日本成為左臂右膀來遏製中國,所以他們覺得發表聲明義不容辭。他們也在關注:這個“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策略如何具體化,到底是什麽意思?

      昨天與安倍通話時還提到“印度洋-太平洋”的特朗普,在此次亞洲之行中會否就這個概念展開進一步的闡述,值得關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