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丁樹範答中評:台灣會否被特朗普當籌碼?

(2017-04-05 22:29:08) 下一個


丁樹範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4月6日電(記者 張嘉文)眾所矚目的“習特會”本周將登場,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丁樹範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台灣目前最要擔心的,就是特朗普政府對於兩岸關係很多複雜的遣詞用句並不熟悉,容易說出表麵上是對,實質上卻傷台灣權益,而中國大陸也樂見美方將台灣當籌碼,這隻會讓大陸在台灣問題上獲得更多勝利。

      丁樹範,美國聖母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於中共安全政策、中共國防政策,中共軍控與不擴散政策、美國外交、東亞國際關係等。

      美國總統特朗普邀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美,兩人將在4月6日於美國佛羅裏達州莊園進行特朗普上任後首次中美峰會。

      丁樹範向中評社表示,習特會要關注的是美中整體關係,包括兩人相處互動,諸如習近平不是專程飛美國,其中隱含很多涵義。

      丁樹範也說,習特會是不是把新型大國關係再講一遍,還有彼此怎麽談處理朝鮮問題,因朝鮮是特朗普很介意的議題。至於經貿上,現在看不太出中國會不會想要加速雙邊投資協議的談判,因習至少公開說要擴大外資投資,開放領域,是不是雙方在這些方麵做更大妥協,這都是可能提及的部分。

      至於台灣問題,丁樹範強調,中國大陸一定會講,這也是習近平一定要講的,就看特朗普怎麽回應。台灣比較要擔心的是,特朗普政府在麵對兩岸關係很多複雜的遣詞用句,有時想得太單純,例如日前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問中國提到,美中關係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尋求雙贏解決方案,而“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中國主張“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外界延伸解讀美國尊重中國對台灣、香港、西藏的立場。

      丁樹範對中評社說,這樣的用詞表麵上都對,可是擺在中國對語意的詮釋上就會有問題,美國目前最大問題是“內閣”團隊未成形,國務次卿、亞太助卿都沒有,要到八月才能完全,變成特朗普和蒂勒森對很多說法沒法掌握,很容易陷入中國的用語裏麵,讓外界覺得中國全麵大勝。此次習特會是否會有這種狀況,是外界都在關注的。

      至於是否有中美第四公報?丁樹範說,他覺得這可能性很低,第四公報內容需要什麽?而且大陸很多人認為,中美即使簽了公報有何用?美國還是會鑽漏洞,遊走灰色地帶,所以實質意義不大。

      而台灣是否會被特朗普當成談判籌碼?台灣該如何因應?

      丁樹範認為,台灣被美國當籌碼,大陸應該最高興,因為可以在台灣問題上得到更多勝利,而這也要看大陸能給什麽大交易,讓美國大方的在台灣問題上做重大讓步,這就要評估大陸可以給美國哪些利多,有多少可以給,給到哪個程度,所以台灣問題不是那麽好談的。

      丁樹範向中評社說,目前不確定特朗普像從中國方麵得到什麽,特朗普手上很多籌碼,不管是一中政策、朝鮮或是經貿等等,都會對中國施加壓力,籌碼一起用,看大陸能給什麽。

      而美中未來關係是良性或惡性競爭?丁樹範說,特朗普有很多想法,但要變成政策還有段距離,內部很多衝突,加上團隊沒到位,所以美中未來競合關係還很難講,譬如特朗普之前說,要把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關稅提高到45%,但這也僅止於想法,後來也沒有落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