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對國民黨衰敗原因的再思考及建言

(2017-04-26 19:57:00) 下一個
      中評社╱題:對國民黨衰敗原因的再思考及建言 作者:鄭劍(北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委員、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

      敗選8個月後的國民黨,依然沒有脫離困境,依然在仿徨,依然在內耗,依然在令人唏噓。國民黨的窘迫,不是“輪流坐莊”的政治政黨體製下支持率下滑、政黨輪替下台的正常狀態,而是思想影響、組織戰力、內部文化、選民認可度的全麵衰退。不能高估馬英九本人執政失敗對國民黨的影響,馬英九的失敗不僅是其個人的失敗,而是整個國民黨的失敗、台灣社會的失敗。真誠地希望這是暫時的。

      國民黨衰敗原因:

      第一,缺乏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方向

      政治立場與方向是立黨之本。特別是黨處於困難時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克服艱難險阻、脫離險境、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首要條件。中外政黨的曆史,有力地證明了這一規律。中國共產黨在最困難的時候,能夠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國民黨遇到困難時左搖右擺、不知所措,更有甚者,該黨即便在占有優勢時,如2008年、2012年兩次大選大比分勝選,竟還寄希望於通過政治上的妥協退讓來擴大選民基礎,結果事與願違。

      實際上,自1988年李登輝執政以來,國民黨一直處於做“中國國民黨”還是“台灣國民黨”的搖擺之中。“本土派”希望向“台灣化”轉型,成為“台灣國民黨”;傳統派主張堅持和回歸孫中山先生創黨思想原點,堅持中國國民黨固有立場。正是因為這種搖擺性、妥協性、軟弱性,使得國民黨最終逐步遠離創黨理想,始終不能站在時代的道義製高點上,一步步走下坡路,以致發展到當下不但一時被島內社會主流所不容,也被藍營部分選民所厭棄的地步。其中後者,是洪秀柱敢於較真,柯文哲、宋楚瑜勢力能夠在國民黨陣營中拿到選票的重要原因所在。

      第二,與島內社會意識形態現實有所脫節

      社會大變動時代,一度在島內長期執政的國民黨,既不敢大膽引領社會轉型方向,又不能在思想上、組織上、行動上與時俱進,一方麵導致台灣社會轉型誤入歧途,另方麵導致自身落在社會變遷的後麵。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社會基本向著“民主自由”、“去中國化”、“偏左路線”、“資訊社會”的方向轉型,前兩者由政黨和政治力量主動推動,後兩者是社會矛盾與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李登輝、陳水扁20年思想改造,馬英九8年政治綏靖,目前島內民眾的思想意識形態轉型的方向已基本確定、過程完成大半。今後如無外部大環境變化,期望其主動回歸“一個中國”為核心的傳統認知,已比較艱難。

      其原因,一是受西方“民主自由”政治理念毒害深重。緣於國民黨長期反共教育的“反共”、“恐共”心態,逐步異化為“反中”、“恐中”思維,多數島內民眾不瞭解大陸社會主義政治製度優越性,反感共產主義政治主張,懼怕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反對“一國兩製”,抵觸兩岸關係更深入發展。而國民黨一味把發展兩岸關係與島內經濟議題掛鉤,沒有抓住發達經濟體民眾求“公平正義”的思想脈搏,造成與民眾所思所想有所脫節,民意把該黨與“親共”、“聯共製台”連在一起,形成了國民黨“權貴集團發兩岸財”的刻板社會印象。

      二是以“告別中國”為基本特征的“台灣主體意識”大體確立。統一日趨被民意定位為“極端”傾向思想,“台獨”成為夢想;夢想不是人們所不希望的,而是夢寐以求但難以兌現的。而舉“中華民國”之旗行維持“實質獨立”之實,則日趨成為藍綠選民共識。國民黨既不明確堅守國家統一立場,又在一定程度上追隨綠營政治主張,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妥協退讓,把統“獨”這一島內最大政治議題的發言權拱手相讓,造成極大被動。

      三是“擁抱日本、依靠美國、親近西方、利用大陸”為指向的社會情感日益強化,以致走到違背民族大義和人類普世價值程度。媚日言論得到同情,反日主張被視為異端。不堅持原則的國民黨難辭其咎,但又不敢直接麵對這個現實,仍然步步退讓,逐漸被民意逼到牆角。

      四是網路科技、大數據、“創意哲學”盛行,島內選舉文化出現質的變化。能夠敏感地抓住資訊社會的特點,善於運用現代媒體傳播手段和話語體係、組織運作方式的民進黨、柯文哲等,更善於有效激發選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熱情,獲得其認同與支持。靠組織戰、基層綁樁等傳統方法手段生存發展的國民黨麵臨危機。

      第三,沒有強有力、善團結的領導核心

      國民黨的衰敗,馬英九難辭其咎。從曆史看,國民黨從大陸時代起,迭遭敗績,第一敗在政治理念不合時宜,第二敗在領導核心缺陷致命,第三敗在利益格局固化難破,第四敗在組織文化腐朽落後。馬英九執政8年,這四個因素都嚴重存在,他本人希望通過黨務改革解決問題,但由於其對島內社會發展階段的認知天真幼稚,沒有看到統一與反統一、“台獨”與“反台獨”以及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和不可妥協性。推行超前的全盤西化、黨組織“選舉機器化”改革,企圖用常態社會、“美式民主”的辦法,解決轉型社會的社會政治文化問題,南轅北轍,使得國民黨更加渙散化、功利化、腐朽化;山頭問題、路線問題、士氣問題、政治方向問題等不但一個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在馬英九當局內部,由於馬對資本主義製度下“政治分贓哲學”體會不深、對台灣社會人情世故認識有誤、執政團隊組織建設手段幼稚,使得大量公務人員無所適從、消極怠工,還有的想看馬英九及其身邊人士出洋相,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現象普遍,造成馬當局施政能力不高、執行力尤其低下。

      總的看,馬英九的政治理念過於西化,在國民黨內和台灣社會水土不服。另方麵,本來眾望所歸的某黨主席,個人算計一時超越黨派利益,在2016年大選問題上沒有及時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缺乏對國家民族以及政黨利益負責任的態度,威信大降;重要的是造成2016年“總統”候選人洪秀柱社會影響力有限、黨內四麵掣肘,一直麵對內部“換柱”的挑戰,內外兩線作戰,無法成為領導核心。後強行操作“換柱”,幕後運作色彩濃厚,個人利益算計過多,政治誠信受到質疑,即便如願以償,但這種做派對國民黨的團結和領導層威信形成長期傷害至今。

      第四,組織文化保守落後

      國民黨的問題,實質是“黨建”出了問題。國民黨的內部組織文化,形成於建黨早期,至今沒有脫胎換骨。其基本特點是服從領袖、論資排輩、密室操作、山頭林立、政商密切、黨政關係一體、政策循規蹈矩。國民黨作為島內社會的右翼政黨,在經濟狀況差的今天,本來更適合其穩定政權。這是資本主義製度下的普遍規律。但是,曆任領導人都沒有能力打破國民黨既有利益格局,反而使之越加牢固;政商背景複雜、政治格調不高的人士,則難以服眾。在內部固有利益格局牢不可破、外部政商關係錯綜複雜的格局中,黨內新生力量缺乏上升空間,新鮮血液不足以補充舊的肌體,組織文化成為國民黨的致命弱點。

      目前,在國民黨內,高層位置大多被李登輝時代培養的60歲左右的人士把持,國民黨沒有充分利用8年執政的有利條件,培養起強大接班人團隊,反而把最適合培養人才的許多重要機會給了領導人個人欣賞但不為國民黨內多數、台灣社會主流所容的人士,甚至還給了綠色背景人士。國民黨中上層青黃不接,新秀鳳毛麟角,四、五十歲中生代仍在掙紮求出頭。而勢單力薄、社會影響有限的洪秀柱“弄假成真”,一度意外成為國民黨2016年大選候選人,即是國民黨不善培養新血的結果。

      第五,社會新興政治力量挖角蠶食

      由於選民逐漸厭惡藍綠惡鬥的政治格局,中間選民逐步增多,以近年來一係列重要“社會運動”為標誌,島內新興政治勢力逐步興起。目前這種勢力雖一時尚不會擺脫藍綠鬥爭的基本框架,選舉關鍵時刻可能各自歸隊兩大陣營。但從大趨勢看,隻要國民黨、民進黨不改變既有尖銳對立思維和政治運作模式、“為反對而反對”仍然盛行,該勢力壯大將有必然性。目前柯文哲為代表的所謂“白色力量”、宋楚瑜參選所激發的反國民黨勢力,是新興勢力興起的重要表現。但該勢力現有選票多來自藍營和中間選民,即國民黨的傳統地盤,對國民黨相對不利。

      第六,大陸因素被島內社會有所消化

      島內民眾對大陸因素的認知主要有二:一是台灣經濟發展離不開,二是台灣安全穩定最大威脅。他們普遍對民族大義、統一的必然性缺乏認識;對民進黨上台會“地動山搖”缺乏應有警覺;對於來自大陸的利多缺乏感恩,反而認為“理所當然”。特別是對民進黨和蔡英文兩岸政策主張的欺騙性認識不清,多認為蔡英文不會強力挑戰大陸,民進黨上台兩岸關係不會生變。因此,國民黨的大陸政策王牌,效應有所降低。

      但也要看到,島內多數民眾對國民黨大陸政策優於民進黨、不願看到兩岸關係生變、希望來自大陸的利多持續維持下去的基本共識未變,大陸因素仍是國民黨和“反獨”勢力生存發展的有力因素。一旦島內民眾認識到民進黨上台導致兩岸關係“地動山搖”,國民黨的優勢就會發揮出來。這一點,短期內不會改變。

      結論:國民黨的出路在於在“反獨促統”上發揮更大作用

      從曆史看,國民黨是有能力完成階段性曆史任務的政黨,在重要關頭隻要大勢所趨、有關方麵引導配合得當,可以在推進曆史進步上做出一定貢獻。如在大陸時期的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到逃台以來遏製“台獨”、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但另一方麵,國民黨在階級、利益、組織、思想等方麵固有的局限性,決定了其隻要不做根本性改革,不會成為持久地代表進步勢力與方向的政黨,越是作為靠利益而非理念集合、依權益而非理想維係的政黨,在進步的道路上能夠前進的程度越是有限。近代中國曆史的每一次重大變局中,國民黨的表現都表明其不是徹底的革命政黨。在當前形勢下,國民黨如果不改變自身的劣根性,尤其是以對“台獨”的妥協退讓求活路,就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兩岸關係的分裂狀況、島內民眾國家民族觀念的混亂,與國民黨長期實行的“反共拒統”政策和教育息息相關,國民黨在島內的困境也是國民黨自己造成的。2000年,台灣選民因為國民黨腐敗,從組織上厭惡國民黨。2016年選舉失敗,則意味著島內選民從思想路線上與國民黨暫時拉開距離。但是,國民黨的衰敗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國家和平統一進程的挫敗。兩岸關係的主動權掌握在中國人民手中、兩岸關係大勢對民族複興和國家統一有利的大格局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隻有能夠洞察未來、把握未來的政黨,才有光明前途。願國民黨諸君深思對國民黨衰敗原因的再思考及建言。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3月號,總第231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