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4月26日電(評論員 劉宗義)2017年4月16日,中國和尼泊爾的第一次聯合軍事演習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一所陸軍訓練學校開始舉行,為期十天。本次軍事演習的代號聽起來非常雄偉壯麗,叫做“薩迦瑪塔(珠穆朗瑪)友誼-2017”,但其實這是一個規模非常小的軍事演習,主要目的是反恐和救災。據說,中尼兩國原本計劃要舉行一個營級規模的軍事演習,但遭到印度的強烈反對,尼泊爾方麵被迫壓縮軍事演習的規模,更改時間,並將演習地點放到陸軍訓練學校裏麵。但饒是如此,這次軍事演習仍然受到印度安全戰略界人士的密切關注和媒體的廣泛報道。
對中國來說,與尼泊爾舉行軍事演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尼泊爾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中國與周邊許多國家都舉行過大大小小的聯合軍事演習,包括印度,中印兩國已舉行過數次聯合軍演。南亞是恐怖主義多發地區。現在中尼兩國經濟聯係日益密切,尼泊爾非常希望加入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每年有大量中國人到尼泊爾經商和旅遊。地區安全和穩定是“一帶一路”倡議順利推進的必要保障,而海外中國人的安全是中國政府必須麵對的一個課題。2016年7月,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外交區的一家西班牙餐廳發生恐怖主義分子劫持人質事件,造成約20人死亡,對世界震動很大。另外,尼泊爾位於地震多發地帶,自然災害比較頻繁。2015年尼泊爾地震給尼泊爾造成了重大損失,中方積極參與了尼泊爾震後救災,給尼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聯合軍事演習,中尼雙方在救災方麵可以相互學習交流,並為將來聯合應對可能發生的類似事件積累經驗。
當然,中尼舉行第一次聯合軍事演習,這件事本身就說明兩國關係更加緊密,雙邊外交關係已從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擴展到了軍事國防領域。但對於中國來說,這隻不過是對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一個具體實踐。總體國家安全觀所倡導的安全理念,摒棄了零和博弈、絕對安全、結盟理論等舊觀念,強調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理念,希望與世界各國加強安全領域國際合作,與周邊國家鞏固睦鄰友好格局,深入推進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同心協力應對各種問題,實現共享尊嚴、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
而對於尼泊爾來說,除去反恐和救災等現實層麵的意義,中尼聯合軍事演習有更深的內涵。首先,這表明尼泊爾仍在追求大國平衡外交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從1990年代以來,“平衡外交”已經成為尼泊爾對外戰略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是建立在尼泊爾民族主義和“反印”情緒之上的。尼泊爾對印度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依賴,以及印度將尼泊爾作為其勢力範圍的野心使尼泊爾大部分民眾非常害怕像錫金那樣失去民族獨立。莫迪政府上台後,印度對周邊國家采取高壓姿態,強勢介入尼泊爾“憲法危機”,對尼實行“邊境經濟封鎖”,已經使得尼泊爾多數民眾徹底失去了對印度的幻想。雖然由於尼泊爾各派政治勢力在此問題上不能團結一致,在對印關係上搖擺不定,但“平衡外交”已是大勢所趨。其次,尼泊爾可能不僅擔心國內發生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事件,更擔心民族分離主義。尼泊爾南部與印度之間的邊界開放,兩國民眾可以自由往來,南部平原居住的很多居民都有印度血統。尼泊爾“憲法危機”和印度隨之實行的“邊境經濟封鎖”就與此密切相關。尼泊爾非常擔心民族分離主義的發生,與中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從尼泊爾方麵來講,有借助中國震懾民族分離主義的需要。
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尼泊爾,聯合軍事演習都是為了確保地區和平和國家穩定。並且,尼泊爾方麵對此事小心翼翼,生怕惹惱印度。這次軍事演習沒有違反1950年簽訂的《印度-尼泊爾和平友好條約》。由於地理、政治、經濟、曆史、宗教、文化等方麵的原因,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遠遠大於中國,尼泊爾不可能擺脫對印度的經濟依賴。印度安全和戰略界之所以密切關注中尼聯合軍演,主要是由於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南亞霸主心態,將尼泊爾、不丹等小國看作其勢力範圍,看作是與中國之間的戰略緩衝,以地緣競爭的眼光和冷戰式的零和思維看待它們與中國的關係。其實,尼泊爾與印度和美國早就舉行過雙邊軍事演習。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國內民族主義的發展,特別是印度外交政策決策圈內民族主義情緒的盛行。莫迪總理上台之後,對華外交日益強硬,對於中國與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經濟合作耿耿於懷,一直希望要將中國的影響“推回去”。最近兩年來,印度不斷向中方提出各種無理要求,並且是以不斷施加壓力的方式要求中國接受,中印關係幾乎陷入惡性循環。如果這種心態不改變,印度對中國與南亞任何國家的正常交往都會疑神疑鬼。
中國對中尼印三邊關係的政策是明確的,那就是希望尼泊爾成為中印之間的橋梁,希望通過推動中尼印經濟走廊建設以促進中國、尼泊爾、印度的共同發展和繁榮。不管印度方麵如何看待中尼之間的合作,這種合作都會繼續下去,並且會不斷擴大,因為這是符合中尼兩國人民利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