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主持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博鼇3月28日電(記者 張爽 臧涵)博鼇亞洲論壇26日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泛南海地區共同發展”分論壇,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在論壇上回答中評社記者提問時表示,最近日本在南海問題上的動作頻頻,日本可能成為影響南海形勢的一個新的變數。中國政府對日本在南海所作所為的立場和態度也很明確,希望日本慎重。
博鼇亞洲論壇連續兩年設置南海議題的分論壇。今年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泛南海地區共同發展”分論壇由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前外交部副部長、前駐英國大使傅瑩任主持人,邀請了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副院長James Laurenceson,馬來西亞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Rastam MohdISA,泰國前副總理、亞洲和平和解理事會主席素拉傑,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同場討論。中評社記者在論壇上第一個提問。
日本的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日前開始在南海服役,日本方麵稱加賀號是為了應對中國在南海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另據報道,日本計劃今年5月起派遣最大護衛艦“出雲”號到南海進行為期3個月的巡航,並於7月在馬拉巴爾海岸參加美國和印度艦艇共同組成的聯合海上演習。如若屬實,這將是日本自二戰以來在該地區最大的一次海軍力量展示
“我在去年年底預測2017年南海形勢特點的時候概括了六個特點,第三點就是日本可能成為影響南海形勢的一個新的變數。”吳士存說,現在日本的所作所為也證明了這點。
吳士存表示,最近日本在南海的問題上的行動動作頻頻,未來日本的直升機護衛艦等等都可能出現在南海地區。
“日本的南海政策這幾年隨著美國政策的調整也在調整。日本不再中立,而是選邊站。日本看到誰跟中國對抗,就支持誰,在南海仲裁案上日本也跳得很高。”
吳士存對中評社表示,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態度也很明確,希望日本謹言慎言。中國對日本介入南海事務也有相應的防範措施。日本的意圖是重新進入南海,這無助於南海和平的穩定。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表示,在南海的問題上,中國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有了主動權。但是中國和日本在南海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因為中國和日本有地緣的衝突,日本要追求他的地緣政治的範圍,南海或者是東南亞是一個必經之地。”
吳士存在論壇上還表示,當前在中國政府和東盟國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南海地區的形勢呈現出降溫、趨緩、回歸、合作向好發展的特點。
吳士存提出,可以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促進南海沿岸國之間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推動泛南海地區共同發展,並以此打造中國和東盟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充分發揮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的涉南海研究資源的聚集作用;在推進DOC框架下的合作項目落實的同時,加速COC框架文本的磋商,為管控南海這一推進合作提供機製化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