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的統“獨”對抗及其前景

(2016-12-29 21:41:06) 下一個


加快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新階段,實際上已經開始。

      中評社╱題: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的統“獨”對抗及其前景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

      •為何說兩岸統“獨”對抗再度取代和平發展成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關係的基本內涵?
      •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焦點和主線是什麽?
      •兩岸統“獨”對抗有哪些新特點、新內涵?
      •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為何會更加複雜化?

      盡管蔡英文開始執政時間不長,但事實已經清楚顯示,由於蔡堅持推行“和平台獨”政策,兩岸的統“獨”對抗再度激化,統“獨”對抗取代和平發展,重新成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關係的基本內涵。但是,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不是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簡單再現,而具有重要的新內涵、新形式、新特點。因而,當前和未來時期的統“獨”對抗,更複雜、更深刻。

      蔡挑起了兩岸新的統“獨”對抗,但她沒有,也完全不可能在對抗中具有主導地位。決定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前景的,隻能是大陸。

      蔡英文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
      兩岸統“獨”對抗再度加劇,取代和平發展
      成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關係的基本內涵

      從2015年1月開始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到2016年1月16日勝選“5.20”就職,蔡的言論多次涉及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問題。對於過去八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蔡改變了2012年選舉時的明確否定的做法,而采取回避、含糊以對的做法。從2015年1月到5月,蔡采取絕口不提的回避做法;2015年6月開始,蔡陸續發表相關言論。盡管具體說詞不斷有所調整,但不變的是,始終不明確提及“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更沒有正麵回應是否接受。蔡及其他一些人一再聲稱,她的回避、含糊以對,是所謂的釋放“善意”,但實際上隻是她2012年明確否定“九二共識”的另一種表現。蔡作為台灣執政者,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否定,對兩岸關係必然有決定性的嚴重不利影響。越來越多的事實清楚顯示,從蔡“5.20”就職開始,兩岸的對抗已日益加劇。兩岸對抗正在取代和平發展。眾所周知的事實無須一一列舉,僅指出其中的兩岸相關部門和兩會的管道中斷,這表明兩岸關係實際上已經倒退到李、扁執政時期的嚴重對抗局麵。

      曆史一再表明,兩岸關係作為中國內戰的產物和現實表現,曆來受到兩岸分別對兩岸定位和兩岸關係定性的決定性影響。在深層次上,1949年以來的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始終是促統與拒統的矛盾,本質上是對抗性矛盾。但實際上在不同曆史時期,對抗性矛盾也可能以非對抗性方式處理,即通過政治協商、談判處理。關鍵在於,兩岸各自對於兩岸的定位、對於兩岸關係的定性。李、扁相繼在台灣執政的二十年中,他們定位兩岸是“互不隸屬的兩個國家”,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直接導致兩岸促統與拒統的矛盾,激化為促統與“台獨”的矛盾,隻能通過反“台獨”、反分裂鬥爭予以處理;馬英九執政八年,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定位兩岸關係是一個國家內的兩個地區的關係,因而盡管兩岸之間仍然存在諸多分歧、矛盾,但兩岸關係出現了通過政治協商、談判,處理促統與拒統矛盾,以及擴大、深化兩岸合作交流的重大可能性,由此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曆史新階段。

      2016年5月20日以後,蔡開始在台灣執政。如前述,蔡始終堅持以回避和含糊以對的方式,掩飾她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一貫否定,堅持“兩國論”、“一邊一國”的兩岸定位,兩岸關係定性。從而不僅立即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使之不能為繼,而且必然導致兩岸促統與拒統矛盾,再度升級為促統與“台獨”的矛盾,反“台獨”、反分裂鬥爭再度成為兩岸關係的基本內涵。

      雖然從上一世紀90年代中到2012年台灣選舉,蔡一直炮製、鼓吹和推行“兩國論”、“一邊一國論”,否定“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如前述,參加這次台灣選舉以來,直到勝選和開始執政,蔡改以回避和含糊以對的做法,掩飾她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一貫否定,以及對“兩國論”、“一邊一國論”的一貫堅持。蔡的作為在必然導致兩岸統“獨”對抗再度加劇,對抗取代和平發展的同時,也使當前和未來時期的統“獨”對抗不是李、扁時期兩岸對抗的簡單再現。十分明顯的一個差別是,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的表麵激烈程度,較李、扁執政時期可能有所下降,但事關統“獨”,對抗的尖銳性沒有,也不可能緩解。因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實際上將遠比李、扁時期複雜。可以認為,這將是兩岸關係又一個曆史新階段。

      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與
      “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對抗
      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焦點和主線

      蔡執政後的兩岸統“獨”對抗,與李、扁執政時期的統“獨”對抗,本質上都是統一與“台獨”、分裂的對抗。但受到兩岸各自的變化、兩岸關係的變化,以及涉台國際環境的變化等因素的重要影響,這兩個不同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明顯具有不同焦點和主軸,即具有不同的對抗集中點,以及對抗的主要表現。事實已經表明,李、扁執政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焦點和主軸是,實現國家統一,與“台獨建國”的對抗;而蔡執政時期的統“獨”對抗焦點和主軸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對抗。

      曆史事實顯示,在李、扁執政時期,特別在其早期階段,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的優勢,還沒有達到可以有效遏阻“台獨”行動的程度,加之李、扁的誤判,“台獨建國”成為了他們的戰略與政策目標,並由此引發兩岸激烈的統“獨”對抗。當前和未來時期蔡執政,大陸已具有了對台灣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優勢,任何人都清楚,公然“台獨”已完全沒有可能,連扁在其執政末期也哀歎,“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正是在此形勢下,蔡確定了“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戰略和政策目標。這既反映了蔡的“務實”,更反映了她對“台獨”的堅持。在2015年1月到5月的相關言論中,蔡每次都強調“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是民進黨執政第一要務”。由於遭到美國相關人士嚴厲批評,6月以後蔡的公開言論中不再出現這一提法,但勝選後的言論,特別5.20就職演講中,這一點再度得到強調。值得注意的是,蔡勝選以來,其經濟、社會、安全、外交政策,都明確以“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目標。顯然,這已不僅是其兩岸關係政策目標,而且是其大戰略目標。

      蔡的“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目標,是變相的“台獨”目標,當然與大陸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發生嚴重對抗。但這一對抗表麵的激烈程度,低於李、扁的“台獨建國”目標與大陸的對抗,而表現出更明顯的複雜性。因為李、扁“台獨建國”目標的言行,無一不直接與大陸發生激烈對抗,而蔡“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言行,雖然其中有一些與大陸直接對抗,主要是其中涉及台灣安全和對外關係的部分,但其中多數主要涉及台灣島內的經濟、社會、文教等領域,相對而言與大陸直接對抗的激烈程度較低,而且大陸也相對較難把握反製的著力點。所以,蔡提出“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目標,明顯是企圖實現“台獨”,必將激化兩岸統“獨”對抗,但實際的對抗激烈程度卻可能相對低於李、扁執政時期。必須看到,如果上述局麵出現,台灣島內很多人以及國際社會的一些人都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大陸也有人可能接受。這將是以前兩岸統“獨”對抗中從未出現過的複雜情況,也正是蔡所期待的,對其有利的局麵。必須重視的是,蔡以“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目標,有利於形成所謂“台灣共識”,在島內贏得更多支持,從而增強其與大陸對抗的基礎。尤其須重視的是,完全可能出現蔡以“強化中華民國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說法,取代“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長期以來,民進黨內,甚至李本人一直有“台灣已經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現在的名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這實際是以“中華民國”之名,行“台獨”之實。以“中華民國”之名,將有利於形成所謂“台灣共識”,特別是大陸也有人對之一直抱有幻想,認為如蔡使用“中華民國”之名,是向一個中國靠攏的開始,“應予以歡迎、鼓勵”。如前述,這些都是蔡期待的,對其有利的。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將因此而大為複雜化。

      蔡執政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焦點和主軸的,兩岸的統“獨”對抗在再度激化的同時,進入了一個曆史新階段。在新階段中,兩岸統“獨”對抗的激烈程度可能有所下降,但作為統“獨”對抗的尖銳性,特別是複雜程度都大為上升。

      蔡英文不直接挑釁大陸
      以爭取時間強化台灣島內“台獨”基礎
      兩岸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
      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新特點、新內涵

      在2016年1.16勝選前後,蔡幾次公開宣稱,她執政後,在兩岸關係上,將“不挑釁、沒有意外”。同時,蔡還多次強調,“這是我的承諾,我說到做到”。5.20蔡執政後,她的這一承諾似乎有所兌現。在民意代表機構中,民進黨提請審議的提案名稱,由原來的“中國與台灣協議”,改為“兩岸協議”;民進黨民意代表提出的“護照加貼台灣”議案被擱置。特別是,台衛生部門負責人出席世衛大會,行前大肆揚言將在大會演講中抗議對台灣的“羞辱”,但實際上卻在大會演講中隻字未提此事,並且言必稱“中華台北”,而回台灣還受到蔡肯定。這些都不是兩岸關係中的重大事件,但可以設想,如蔡對之采取挑釁大陸的動作,其中每一件都會導致兩岸嚴重衝突、激烈對抗。由於“不挑釁”,衝突和對抗都沒有立即發生。但必須看到,蔡強化台灣島內“台獨”基礎的行動,同時正在全麵、係統地推進。如前所述,“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已明確成為蔡的大戰略目標,政治、經濟、安全、文化、教育、社會各領域無不以此為政策目標。“改變依賴單一市場(即指依賴大陸市場——筆者注)的經濟”;“加強與美、日的盟友關係”;“爭取加入TPP、RCEP”,推進新南向政策等等,實質上都是強化“台獨”基礎的重要舉措。此外,尤其是通過公權力的強力介入,強化“台獨”教育、文化、社會基礎。蔡任命極“獨”人士為教育、文化部門負責人,廢除馬英九當局的“微調課綱”,堅持全麵去中國化等等,都是強化“文化台獨”、“台獨史觀”的舉措。顯然,蔡執政後正在努力促成,“不挑釁”大陸與強化台灣島內“台獨”基礎同時並存的局麵,這是李、扁執政時期所沒有的局麵。

      李、扁執政時期也在台灣島內大力強化“台獨”基礎,但他們同時一再挑釁大陸,並遭到大陸反“台獨”、反分裂的強烈反製,從而導致他們在島內強化“台獨”基礎的動作實際上難以推進。蔡明顯吸取了李、扁的相關教訓,而且還處於兩岸實力對比,大陸優勢更為突出的處境。與李、扁執政時期比較,蔡更加沒有可能既要挑釁大陸,又在島內強化“台獨”基礎。因而隻能謀求不挑釁大陸與強化“台獨”基礎同時並存的局麵,不僅可以解套,而且更有利於實現在島內強化“台獨”基礎。

      蔡力圖在“不挑釁”大陸的掩護下,在島內加緊強化“台獨”基礎,實際上是企圖把兩岸的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這是蔡麵對兩岸統“獨”對抗,大陸對台灣的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優勢,企圖變被動為主動的舉措。同樣,既反映了蔡的“務實”,更反映了她對“台獨”的堅持。大陸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台獨”,而且無論“台獨”在哪裏出現都堅決予以反製。所以,蔡在島內強化“台獨”基礎的動作,必然受到大陸關注和強烈反製。但這畢竟不同於兩岸直接的統“獨”對抗,大陸須尋求反製的新著力點、切入點。這將成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新內涵、新特點。

      蔡大力強化構建兩岸統“獨”對抗台灣民意陷阱的力度,
      刻意製造兩岸統“獨”民意對抗,
      作為對抗大陸促統的基本依托和手段並爭取更多外部支持,
      導致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更加複雜化

      從2015年1月開始參選到2016年5月20日發表就職演講,蔡對其兩岸關係政策論述,不斷有所調整,甚至較大調整,但有兩部分始終沒有改變。其一,如前所述,始終堅持回避“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其二,堅持宣稱其兩岸關係政策將“遵循普遍的台灣民意”。這後一點,從2015年1月開始參選,到2016年1月16日勝選,再到5.20就職以及就職後,都始終如一地予以強調。2016年7月21日蔡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再次明確宣稱,“讓台灣政府違背民意來接受所謂的期限(即所謂的接受九二共識的期限—筆者注)是不可能的”。顯然,蔡把所謂的“台灣民意”作為兩岸統“獨”對抗中,與大陸抗衡的最主要依托和手段。

      但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蔡大力強化構建兩岸統“獨”對抗的“台灣民意”陷阱的力度,刻意製造兩岸統“獨”民意對抗。實際上,台灣民眾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民眾一樣,追求和平、穩定、幸福生活,才是真正的主流民意。具體到兩岸關係,保持並持續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是真正的台灣主流民意。蔡強調並大肆宣揚的,抗拒統一的所謂“台灣民意”,實際上是民進黨長期構建的“台灣民意”陷阱。長期以來,民進黨通過大量發布所謂的民意調查數據,通過媒體,特別是新媒體大肆散布關於台灣民意的所謂“分析報告”,製造“台獨”正在,甚至已經成為“台灣主流民意”的輿論,逐漸在島內形成了相應的輿論環境,達到了“以假亂真”,並且“弄假成真”的效果。從而給蔡提供了,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中,以所謂的“台灣民意”抗拒大陸促統的最主要依托和手段。與此同時,民進黨還慣用民粹手段,製造兩岸民眾的統“獨”對抗。最近的事例是,2016年1月16日投票日前夕,製造的所謂“周子瑜事件”。此類事件的深遠影響在於損害兩岸民眾感情,對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帶來不利影響。

      蔡在兩岸統“獨”對抗中,利用所謂“台灣民意”,抗拒大陸促統的力度和廣度,大為超過李、扁執政時期的相應動作。這充分表現了蔡對於堅持“台獨”的執著,更表現了蔡對於推進“台獨”,有著比李、扁更深刻的思考和更深層次的行動。蔡突出利用所謂“台灣民意”抗拒大陸促統,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重要的新特點、新內涵、新形式,將直接導致對抗的明顯複雜化,必須受到足夠重視。

      當前和未來時期,大陸將不斷加大促統力度
      進一步強化在兩岸統“獨”對抗中的主導地位
      兩岸統“獨”對抗將更深刻、更廣泛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將加速推進

      在李、扁執政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基本模式是,李、扁屢屢向大陸公然挑釁,大陸予以堅決反製,由此形成兩岸統“獨”對抗。李拋出“兩國論”,扁拋出“一邊一國論”,以及引發的嚴重對抗是最重大的兩個事件。當時盡管事態嚴重,對抗激烈,但事態清晰,大陸有著反製的有效著力點,所以每次大陸都得以充分發揮優勢,較順利地予以處理。蔡明顯吸取了李、扁的教訓,在“不挑釁”掩護下,通過爭取推進“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目標,正在形成兩岸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的態勢,這是兩岸對抗的全新態勢。

      兩岸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是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麵對的主要挑戰。與李、扁執政時期比較,在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對台灣的壓倒性優勢更加突出,已完全不可動搖,不可逆轉。但由於蔡的“不挑釁”,特別是兩岸統“獨”對抗島內化,大陸反製具體“台獨”動作的著力點有所減少,而且效應也有所下降。因而出現了,在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雖占有全麵的壓倒性優勢,但麵對台灣某些具體的“台獨”動作,卻難以給予有力、有效反製的局麵。雖然蔡聲稱“不挑釁”並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所表現,但她堅決不接受“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卻是對大陸最嚴重的挑釁,是兩岸統“獨”對抗再度激化的最基本的根源。所以,大陸必須,也隻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壓倒性優勢,大為加強促統力度,把兩岸統“獨”對抗,始終牢牢控製在實現統一的框架中,才能確保在兩岸統“獨”對抗中的主導地位;才能在兩岸之間諸多具體的統“獨”對抗中,確保按大陸意圖予以處理。必須深刻認識,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不斷加大促統力度,還具有重大、深遠的戰略意義。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兩個一百年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內涵,落實兩個一百年戰略部署,大為增強了實現統一的緊迫性,必然需要不斷加大促統力度。

      雖然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是由蔡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堅持推行“和平台獨”政策引發,但對抗一經發生,其進程和前景隻能由大陸決定,而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結果。在兩岸現實狀況下,無論蔡采用什麽策略,都不會、也不可能對於對抗的進程和前景,產生任何有意義的影響。完全可以預料,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作為兩岸關係的一個新階段,將更複雜、更深刻、也會延續一段時間。同時,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也在加速推進,這表明兩岸關係一個更重要的新階段,即加快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新階段,實際上也已經開始。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0月號,總第226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