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 徐夢溪)著名曆史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終身教授沈誌華16日下午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題為“中朝關係曆史的新解讀”的講座。沈誌華現場梳理了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到改革開放時期的中朝關係走向,以期讓人們了解中朝關係的曆史脈絡,對目前的中朝關係有更深刻的認知。
沈誌華還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史研究所、中國史學會理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等。他曾出版過《新經濟政策與蘇聯農業社會化道路》、《中蘇同盟與朝鮮戰爭研究》、《蘇聯專家在中國(1948-1960)》、《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等數十本著作。他以其勤奮、執著和對曆史的摯愛,書寫了中國史學界的傳奇現如今已成為當前中國冷戰史學界的一麵旗幟。
沈誌華通過研讀中朝關係史料總結,中朝關係不能簡單地用“鮮血凝成的友誼”來形容,從曆史脈絡上看,中朝關係可以說是“冷暖無常,起伏不定”。
朝鮮共產黨最初是在1919年於蘇聯成立的,1926年輾轉來到中國,主要活動於中國東北地區。沈誌華指出,最初中國共產黨和朝鮮共產黨在目標上存在衝突,前者希望革命,後者希望複國。後來隨著日本侵略中國,中國共產黨開始抗日,兩黨的目標終於一致。
他表示,國共內戰時,由於蘇聯希望中共在東北站住腳,這樣包括東北、朝鮮、蒙古、蘇聯在內的長城以北就是共產主義的勢力範圍,因此蘇聯是通過朝鮮來給予中共支持。
中國駐兵朝鮮,中朝關係突然密切
“中朝關係的突然密切是從中國駐兵朝鮮開始的”。沈誌華回顧說,美國出兵朝鮮,朝鮮人民軍全軍潰敗,三八線無人防守,這種情況迫使朝鮮和蘇聯同意中國駐兵朝鮮抵擋美軍攻勢,以阻擋美軍進入三八線。
他分析,中國出兵以後產生了一個很重要的結果,就是斯大林把朝鮮問題的話語權交給了毛澤東。對於這一問題,毛澤東有自己的想法,他和斯大林對朝鮮的態度截然不同。斯大林嚴格控製朝鮮,無論大小事宜都需要到政治局討論。但毛澤東不同,他甚至三番五次叮囑彭德懷:凡是朝鮮的內政我們都不要幹預。
朝鮮戰爭讓中朝結梁子
“中國誌願軍在朝鮮戰爭中,在到三八線後就止步,這對金日成,特別是對朝鮮傷害極大”。沈誌華表示,朝鮮不明白誌願軍為什麽在關鍵的時候要停止進攻,他們甚至認為朝鮮戰爭是中國的陰謀,認為中國人不希望朝鮮半島統一。
他指出,事實上,在朝鮮戰爭的第二次戰役時,彭德懷認為,誌願軍到了強弩之末。一方麵美國人占據了空中優勢,另一方麵誌願軍傷員下不來,新兵補充不了,又沒有足夠的彈藥和糧食。於是彭德懷曾給毛澤東去電說明情況,表示即便按照毛澤東的要求打過三八線也難以守住。但對這個情況金日成並不清楚。
“所以中國人和朝鮮人對這場戰爭的理解完全不一樣,這就導致戰爭以後中朝關係變得非常冷淡。朝鮮戰爭讓中朝結下了一個梁子,在金日成內心形成一種擔憂和恐懼。”
中國撤軍,中朝關係升溫
沈誌華進一步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中朝關係發展。他表示,金日成在朝鮮內部利用分化瓦解將權力集中在他一個人手裏,隨著朝鮮內部的改變,中國在1957年調整了對朝鮮的政策,到1958年10月份,誌願軍全部撤離朝鮮。
“毛澤東放手就是要給金日成充分的主權和自由”,沈誌華說。毛澤東這一大轉彎導致兩個結果的出現。一是中朝關係驟然升溫。當時中國搞“大躍進”,蘇聯和東歐對此都持懷疑態度,金日成卻表示讚賞,也發起了一個“千裏馬運動”。二是金日成取得了絕對獨裁的統治權。從這時開始,金日成建立了金家世襲的獨裁統治,這和中國對朝鮮的政策有直接關係。
“文革時期中朝關係的緊張和朝鮮戰爭時期不一樣:朝鮮戰爭時期,中朝屬於社會基層關係好,但上層關係緊張;文革時期屬於社會層麵亂,高層關係好”。
改革開放,中朝關係整體變化
沈誌華指出,1970年到1976年之間,中朝關係恢複但十分脆弱。比較典型一個例子就是28屆乒乓球錦標賽,中國代表隊淘汰了朝鮮代表隊,為表歉意,中國組織了一個道歉代表團到朝鮮,從中可以看出中朝關係的脆弱性。
他分析認為,“關鍵是毛澤東轉變了外交戰略,他改變了世界革命的思路,希望和美國恢複正常關係”。“中朝關係表麵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在外交戰略上已經發生了分裂”。
1976年後,中朝關係的整個情況改變了。“第一步是外交戰略,第二步是經濟”。沈誌華指出,鄧小平認為最重要的是把經濟搞上去,改革開放就是要對美國開放。中美緩和以後,一個好處就是中國進入聯合國。中國理念改變,中朝關係也就難以維持。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政治基礎,中韓建交了”。1990年蘇聯和韓國建交,金日成對中韓建交非常緊張,他擔心被孤立。然而鄧小平要改革開放,這條路能不能走下去,很重要的就是國際環境,於是鄧小平把韓國作為一個突破口。因此1992年,中韓建交,中朝關係瓦解,不存在信任關係也不存在共同利益。
“我們要看清楚這段曆史,要看清楚周邊的國家,和這些國家的發展方向,才能做到對兩國關係心裏有數”,“朝鮮問題就是個例子,曆史學家責任重大,我們得繼續努力”,沈誌華最後語重心長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