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記者 黃博寧)青年新政的梁頌恒、遊惠禎身陷“宣誓門”未果,非但不謹言慎行,反而跑到台灣大舉“播獨”,“港獨”立場已不用分辨。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兩人在台一度“失聯”,沒有出席既定的“基進黨”講座,還以“手機沒電”、“找不到路”之類漏洞百出的理由搪塞。有報道認為,兩人是被民進黨台北黨部執行長朱政麒帶走。梁頌恒返港之後透露,在台有密會“總統府”人士,相信應該是“失蹤”期間的事情。
自2014年之後,香港的“本土主義”迅速崛起,成長在回歸之後的年輕人走上政治舞台,占據相當部份的輿論市場,其主張激進,毫無政治底線,名為“自決”實為“港獨”。同樣是2014年,台灣爆發“太陽花運動”,國民黨在當年的“九合一”選舉中慘敗,政治版圖明顯退化,年初又在領導人選舉中以大票數落敗,立法會也失去多數議席,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代表島內主流論述。不可否認,港台“分離主義”勢力近幾年有所抬頭。放在這一語境下,梁遊赴台本身及在台言行並不奇怪。可預見的未來,“兩獨”相互勾結、沆瀣一氣的情況恐隻增不減。
在大陸不開放的歲月裏,兩地在文化、經貿、人文上有諸多往來。香港在兩岸關係展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大量的台灣對大陸的投資經由香港,“九二共識”的達成離不開香港。然而,隨著香港“政治化”越來越顯著,兩地的關係正在由蓬勃互補的經貿合作,演變成“價值共同體”,旨在形成政治合作,謀求共同對抗崛起的中國大陸。
台灣一直希望香港樹立本土意識、公民意識,透過民主選舉,讓香港成為“政治實體”。1984年《中央聯合聲明》簽署後,蔣經國當局就成立“行政院香港小組”,提出“在香港各階層發展實力,與中共進行長期合法、隱蔽的鬥爭”的政策方向。1992年《現階段港澳工作方案》,主張支持港澳地區國際化、自由化,維護港澳地區“自由、民主、安定和繁榮”。所謂“自由化”,就是相對於北京政權,甚至要與中國割裂。其後李登輝、陳水扁政權都在執行這一路線。
“太陽花運動”以後,兩地的政治交往急速升溫。台灣選舉期間,香港各派別都有為數不少的觀選人馬,相關研討會上也有來自各個階層的香港人。台灣的選舉操作、手法成為包括建製派在內香港政治力量的學習對象,“台獨”力量也樂意向香港非建製人士輸出抗爭的經驗和理念。在“重返亞太”的大背景下,香港逐漸被美國拉上戰車,通過台灣進行滲透,走回兩地八九十年代的老路。甚至,以台灣為基地培養香港學運領袖和反對派接班人,都可能或正在發生。
看來,“台獨”分子一定會繼續利用香港,強調“一國兩製”不成功,藉助香港固有的深層社會經濟矛盾,“一國兩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香港和內地交往出現的摩擦大做文章,在臉書、Twitter等內地主流網民所不及的虛擬空間大肆渲染,用網絡暴力製造出虛擬的“政治正確”,在國際網絡空間炒作。在全世界都出現“分離主義”及“反精英主義”的當下,港台今後在某方麵的聯係可能越來越密切,這種密切對香港絕非福音,必將嚴重挑戰“一國”底線,給特區政府的管治帶來巨大壓力。
除了中央及特區政府窮盡法律、行政手段,堅決防範、打擊和製止之外,擁護“一國兩製”的有誌之士都應該明確,回歸後的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處在“一國兩製”和《基本法》秩序之內,“兩獨合流”之於香港的傷害遠大於台灣。如果不能給予梁遊的“播獨”行為強烈譴責,隻能讓香港處於更加不利的境地,令中央更加收緊對港政策,使已有的困局雪上加霜,直接危害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廣大香港同胞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