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台執行長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教授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記者 秦正陽)陸客觀光團火燒車事故於7月19日發生後,蔡英文一直未能前往吊唁,而她在最新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表示,希望台灣的觀光客來源是多元的,會持續強化對於其他來源觀光客的爭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平台執行長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教授在接受中評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蔡英文在應對陸客遇難事件上的表現和態度令人心寒,折射出她想要“脫中”的心理,此次陸客遇難將會給台灣觀光業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蔡英文應對事故態度及表現令人心寒
中評社記者:在剛剛發生的陸客觀光團火燒車事故發生後,蔡英文並未親自吊唁,她處理此事的態度與其他台灣政治人物相比,似乎態度相對冷淡。蔡英文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也說希望未來台灣的觀光客來源是多元的。您認為此次陸客觀光團火燒車事故的發生,以及蔡英文處理此事的態度,會對未來台灣旅遊業帶來怎麽樣的影響?
唐永紅:從大的方麵來說,蔡英文當局一直在努力“脫中”,降低對大陸的依賴程度。她在應對陸客遇難事件上的表現和態度,實際上折射出她內心的理念,就是要“脫中”、降低對大陸的依賴程度,包括她提出的“新南向政策”等所謂國際經濟空間拓展計劃,也是一脈相承的。
蔡英文當然可以講台灣的觀光客來源應該是多元的,但在多元的客源中還有一個成分的問題,實際上根據統計數據的顯示,每年已經約有400萬陸客來台灣觀光,是所有觀光客來源中的第一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擴展其他國家的觀光客來源是否能在短時間內填補流失的陸客部分,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問題。
就陸客入台的意願層麵來講,自從預期蔡英文勝選以來,兩岸關係的氛圍就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前期陸客在台灣,雖然對台灣提振民生經濟帶來新發展機會,但並沒有得到感恩,反而被批評陸客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我們已經聽到台灣的很多負麵的聲音。再加上這幾年開放陸客觀光以來,發生了10多次的車禍,造成了數百人的人員傷亡,而且好像看起來陸客在台灣出事故的概率是相當高的,有可能是排在首位的。所有的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我想將來赴台觀光的陸客將會大幅度縮減,此前一段時間的縮減已經比較明顯了,據說有30%的縮減。
此次陸客觀光團火燒車事故發生後,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應對態度及表現,恐怕會讓很多大陸觀光客心寒。包括我們看到台灣的一些負麵宣傳,比如有些人說陸客不來台灣就更好了,這種負麵的宣傳對於大陸人民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預期在最近一段時期,陸客入台數量將會有進一步明顯下降。這對於未來台灣旅遊業的發展將會有相當大的衝擊。
之前已經聽說他們的景點的觀光人數、酒店的入住率等等,已經下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包括一些觀光大巴都已經被閑置。這樣台灣旅遊業的發展,在大陸觀光客減少,其他地區來源的觀光客增加不多的情況下,將會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實際上,台灣對其他地區來的觀光客的開放已經有很多年了,並不是說現在才要開放,因此想要通過增加其他地區的觀光客,來補充陸客的減少可能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台灣的旅遊業必將會受到客人減少所帶來的相當大的衝擊,也不僅是旅遊業,與旅遊相關的其他行業所受到的衝擊也會慢慢顯現出來。
兌現 “地動山搖”具有政治、法理、道義和輿論的製高點
中評社記者:蔡英文認為如果中國大陸在經濟上對台灣施壓的話,也要想象自己所付出的代價,您認為大陸方麵是否真的有可能對台實施經濟壓製?
唐永紅:從台灣當局方麵來看,蔡英文很清楚的地知道她無法跟中國大陸就兩岸是否同屬一個國家達成共識,但與中國大陸對兩岸關係的定位持不同的立場的話,又會影響到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以及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這些她大概都會有所預期,所以她會主動地在受采訪時作出這樣的表述。
而從大陸方麵來看,習總書記很早以前就提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他在“習馬會”上也堅定地強調了“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兩岸和平穩定發展與合作交流的政治基礎,警告和平發展、合作交流的成果可能“得而複失”。
從蔡英文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記者采訪時的論述邏輯來看,其實她已經以台灣民意為借口拒絕了“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也就單方麵改變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這樣一個國際社會所廣泛認同的兩岸現狀。這意味著當前沒有了兩岸和平穩定發展、合作交流的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
在這種情況下,大陸兌現此前講過的“地動山搖”是具有政治、法理、道義和輿論的製高點的。大陸完全可以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來反製台灣當局,包括經濟上的手段。根據台灣與大陸在兩岸關係性質定位的分歧及大陸自身立場來看,將來大陸很可能會調整對台政策。
經濟上對台施壓的代價 大陸可以承受
中評社記者:如果大陸在經濟上對台施壓,大陸自身是否會麵臨如蔡英文所說的代價?
唐永紅:這要從兩個層麵來看。首先,在經濟全球化、相互依賴的時代,如果大陸對台灣進行經濟壓製也會對自身造成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講,蔡英文所講的大陸自身也要付出代價是可以理解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要注意到相互依賴是有不對稱性的。在我看來台灣更依賴於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而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對大陸的影響就不是那麽大。所以當大陸對台政策進行調整的時候,對台灣的衝擊遠遠超過對大陸的衝擊,這種衝擊大陸是可以承受的,但台灣是不堪承受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任何進行施壓的措施對於雙方都會有影響,但關鍵要看對方能不能夠承受的問題。從反製是否有效的角度來看,雖然說反製會對自身造成影響,但隻要自己所受到的影響比較小,是可以承受的,而對方所受到的影響比較大,是難以承受的,那麽這種反製就是有效的。
其次,中國大陸很可能會壓製台灣經濟活動的國際空間,使台灣國際空間的拓展更加困難。台灣的國際經濟空間對台灣經濟發展是很重要的,但大陸相對付出的代價就不會很大。比如台灣新南向政策所涉及的國家都是中國大陸的邦交國,他們在和台灣進行公權力層麵的經濟合作的時候,或多或少的都會考慮大陸的感受及意願。畢竟他們在中國大陸的利益遠遠超過在台灣的利益。因此從政治角度來講,台灣想要擴展它的國際空間是有困難的。而對大陸來說,不需要付出多大代價,就可以實現對台灣的施壓。
中評社記者:蔡英文尤其提到周圍國家會觀察中國大陸對台的動作,並認為大陸對台施壓會影響中國成為區域內受尊重的國家,您如何看待蔡英文的這番講話?您看來她做出如此判斷的依據何在?
唐永紅:蔡英文這番話的含義與中國威脅論是一脈相承的,她說自己作為領導人不能違背民意接受九二共識,民主社會需要按照民意來辦事。她認為大陸要求台灣接受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不僅是大陸不尊重台灣社會民意的表現,也會影響到中國大陸在周邊國家的形象,周邊國家會認為大陸是不尊重民意的政權,這和目前所流行的中國威脅論的論調是一致的。
實際上,中國大陸反製台灣與中國威脅論及中國大陸的崛起是沒有什麽關係的。因為眾所周知2008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合作交流的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就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也是被大陸民眾及國際社會所普遍認同的。
目前蔡英文拒不接受“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實際上是單方麵地改變兩岸關係的現狀,相應地就必須承擔改變現狀所必需的代價。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台灣單方麵拒絕接受“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大陸因此采取反製台灣的措施,這和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以及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沒有任何關係,反而是樹立了言出必行的大國威信。因為之前中國大陸已經向全世界講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合作交流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是“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也是眾所周知的。
兩岸經濟互補性降低 但仍有合作空間
中評社記者:蔡英文認為中國大陸與台灣的經濟互補性在降低,競爭性加強,雙方日益成為競爭對手,請問您認為蔡英文的判斷是否正確?或存在哪些問題?
唐永紅:總體而言蔡英文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現在兩岸都是市場經濟,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首要法則,競爭也是無時無處不在的。中國大陸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經濟已經日益成長起來,先前台灣的很多產業大陸是不能做的,那時候兩岸經濟的互補性看起來好像比較高。但是經過30多年的發展過後,很多事情兩岸雙方都可以做,就意味著雙方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這些年來,兩岸經濟競爭性的確在加強,互補性的確在有所降低。
但是這和兩岸是否需要合作,是否有合作的空間是兩回事。經常有兩個層麵的問題被大家所忽視,或者說是兩個盲點:第一,相互競爭的領域並不是不能有合作。就像水平分工、產業內貿易,就是既是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的體現。你能做我也能做的事情,比如說手機,台灣有HTC,大陸有華為、小米等,雖然雙方都生產手機,說明在這個領域是有競爭性的,但雙方之間依然可以有貿易,有相當大的互補性。
這裏,互補、合作的空間就在於主觀與客觀方麵存在的差異性。在客觀方麵,雖然同樣是手機,但手機本身有差異性,就像大陸的小米手機和台灣的華碩、HTC本身就存在差異性。
另外,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消費偏好也有差異性。不同的消費者喜歡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手機,更不必說還存在高中低端的不同需求。所以,即便在競爭性領域中,依然有互補、合作的空間。
另外一個常常被忽視的問題是產業經濟的發展是動態性的。但是我們經常以靜態的角度認為自己的產業結構是一成不變的,希望在一成不變的基礎上長期維持自身的競爭優勢,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理的。每一個經濟體的產業都是動態調整的,是在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技術及消費方麵的變化,與時俱進地加以轉型升級調整。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的話,即便後發展的一方迎頭趕上,隻要先進的一方不斷推陳出新,雙方依然存在垂直分工的互補性空間,也就可以相應地減少產業同構引致的競爭。而且後有追兵的競爭壓力,正是自身進步與創新的動力。
所以應以一種競合的觀點來看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即便大陸逐步發展起來帶來一定競爭性,對台灣也並不完全是壞事,競爭壓力可以轉換成為進步與創新的動力。事實上,如果沒有競爭,也基本上就沒有了競爭力。
再有,台灣所麵臨的不隻是兩岸之間的競爭,也麵臨著來自全球諸多經濟體的競爭。事實上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每個經濟體的競爭對手都是多元的。但蔡英文隻在一個特定的階段,特定的產業結構下麵,來觀察到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大陸。
其實蔡英文提出互補性降低,競爭性加強,雙方日益成為競爭對手的引申的含義就是要拓展其國際經濟合作空間,包括新南向政策。作為活躍的經濟體麵向全世界合作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在於不能因為和大陸這邊競爭性加強了,就選擇離開了,恐怕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如果以這種認知來麵對全球化的市場是會四處碰壁的,不論台灣和任何一個經濟體合作,若不主動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對方一旦成長起來,都會出現互補性降低、競爭性增強的問題。所以這裏有很多認知上的盲點需要去處理。
蔡英文稱有溝通管道 是在混淆視聽
中評社記者:蔡英文稱雖然兩岸的官方溝通機製停擺,但仍有其他各層麵的溝通機製。您覺得她的判斷準確嗎?
唐永紅:在馬英九時代,兩岸在官方層麵有海協會對海基會、國台辦對陸委會的溝通機製,另外還有國共兩黨及兩岸智庫的溝通機製。但在台灣新當局上台後,5月21號大陸就已經宣布停止官方溝通機製,民間的溝通機製雖然官方無法幹涉,但有官方背景的智庫間的溝通機製也已經停止了,隻有一些純粹的學術交流活動,對於官方溝通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此我對蔡英文的表述感到非常困惑,她一直講“溝通,溝通,再溝通”,她這樣講就是表明自己與大陸有溝通管道,隻是需要加強溝通的力度。而事實上,蔡英文根本沒有任何能夠與大陸官方進行溝通的管道,又何談“溝通,溝通,再溝通”,她這樣講也許是為了混淆視聽,讓台灣社會放心,她能夠“維持現狀”。但這樣做,不僅無濟於事,而且會危及她的政治信用。
官方溝通機製停擺 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缺乏政策動力
中評社記者:兩岸官方溝通機製的停擺會對未來兩岸經貿交流造成怎樣的影響?
唐永紅:兩岸官方溝通機製停擺後就不再可能有經貿談判,也不再可能簽訂任何合作協議,這意味著今後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缺乏政策動力,將會造成比較大的負麵影響。多年來,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多是市場自發的情況下運轉,兩岸官方沒能夠充分地合作來支持兩岸經濟合作潛力的充分發揮。
過去八年來兩岸基於九二共識開啟了兩岸製度化的合作交流,但兩岸公權力合作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才剛剛起步,包括陸客入台、陸資入台、ECFA等才剛剛走了一小步。而現在民進黨上台後,拒不接受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這個推進兩岸合作發展的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兩岸就無法繼續簽訂合作協議,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也因此進入停滯期,而一旦既有的23項合作交流協議也被廢除,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會步入衰退期,因為失去了政策層麵的支持。
另外一個影響是,兩岸經貿交流中總會產生一些摩擦和矛盾,需要及時的解決,但現在由於溝通機製停擺後,摩擦和矛盾就無法及時處理。這不僅會影響到兩岸之間經濟關係問題的處理,甚至會影響到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
再有,兩岸官方溝通層麵的合作機製的一個作用就是通過對話,讓兩岸在規劃各自經濟體的發展的時候,可以盡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競爭狀態的出現。現在兩岸官方溝通機製停擺之後,雙方通過對話來規避競爭的作用也就無從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