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中俄國”搭配“中美國”對中國有利

(2016-07-28 03:31:56) 下一個


2016年6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出席《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5周年紀念大會並發表題為《共創中俄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的重要講話,強調中俄要繼續攜手並肩,堅定沿著條約確定的方向,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共創中俄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中美國”這個曾經新聞熱詞近期雖淡出了國際輿論,但事實上的“中美國”仍是存在的。沒有任何人會否認中美關係是中國對外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但隨著6月25日《中俄聯合聲明》的發表,“中俄國”似乎也開始浮出水麵。

      《香港商報》7月22日刊文稱,盡管中國宣稱《中俄聯合聲明》“不具結盟性質,不針對第三方”,但這幷不影響一個更加緊密的中俄關係的形成和發展。就中國而言,一個在全球政治上有更多共識的“中俄國”與一個經濟上有更多“共利”的“中美國”幷不矛盾。而一個雙軌幷行、政經兼顧、左右平衡的外交戰略格局,似乎也正是中國要致力構建的全球新型大國關係的最佳答案。

      2014年烏克蘭危機發生後,俄羅斯遭到歐美國家的集體製裁和孤立,此後俄羅斯陷入嚴重的經濟困難,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了自己的“重返亞洲”的東向戰略。在英文上,俄羅斯的“重返亞洲”與美國的“重返亞洲”是一樣的用詞。實質上,美俄雙方的戰略焦點都是中國,但美國民主黨政府是意在遏製和管控,而俄羅斯是意在爭取和求援。

      中國的對外貿易額比俄羅斯龐大得多。相比中國與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額,中俄貿易額確實隻算零頭數尾,經濟上的俄羅斯,與中國是完全不對等的合作夥伴。

      但對於中俄這樣的國際大國,外交利益幷不完全隻體現在經濟上,作為聯合國兩大常任理事國,中俄兩國在全球政治上存在高度共識、在世界格局上存在高度戰略互補性、在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上有強烈的共同需求。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地區局勢動蕩的背景下,中俄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戰略協作配合,有利於維護國際法的權威性和完整性,可以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作出重要貢獻。

      中美建交以來,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中美國”,在過去的30多年中無疑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在美一極獨大的全球格局中,“中俄國”聯手協作,共同對世界秩序進行重塑、共同參與世界管理、共同推動世界格局的多極化,比各自單獨行動會更有效果。

      中俄的緊密抱團協作,首要目標是協調雙方立場、共同回應美的戰略壓力,而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中俄聯合聲明之後,中俄雙方簽署了30多項合作文件,涉及經貿、基礎設施、技術創新等多個領域。接下來,中俄不但共同為雙方的經濟夢想對接打氣加油,而且更進一步提出了“建立大歐亞夥伴關係”的設想。這可以看作是“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融合對接的升級版,未來將包括歐亞經濟聯盟、印度、巴基斯坦、中國、獨聯體各國和其他國家共同參與。

      很明顯,一個以中俄為“群主”的“大歐亞政經朋友圈”正悄然形成,未來的關鍵問題,就是大歐亞朋友圈夥伴們如何一起賺錢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