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評論員 鄭澤民)自2013年1月菲律賓決定單方麵將中菲南沙爭端提交仲裁以來,有關仲裁的鬥爭日益激烈,6月底仲裁庭宣布7月12日出“結果”使鬥爭進一步加劇,南海彌漫著緊張氣氛。
圍繞南海仲裁的鬥爭主要分為相互聯係的兩個方麵:一個是仲裁庭有無管轄權的鬥爭,由美日勢力的支持與操縱的“仲裁庭”在中國的強烈反對之下對菲律賓的所謂“請求”硬生生地進行“仲裁”,但圍繞仲裁庭有無管轄權的鬥爭一直未停止。二是仲裁“結果”是否有效進而是否遵守的鬥爭。雖然仲裁“結果”未出爐,但在輿論普遍認為將有利於菲律賓的情勢下,美菲通過多種方式施壓要求中國遵守仲裁“結果”,中國則通過諸多途徑向國際社會闡述中國南海主張的合法性及中國為解決中菲南海爭端所作的種種努力,指出菲律賓單方麵提交仲裁的不合理性、非法性,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挑釁,是一張“廢紙”,進而闡明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結果”合理正當,同時這也是中國反對仲裁庭管轄權鬥爭的繼續。
然而,針對“仲裁”的合法性及其“結果”有效性的爭吵與辯論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口頭上的爭吵雖也可推升緊張,但難以對中菲南海爭端情勢產生實質性影響,也不會給南海和平穩定帶來多少實質性的不利影響,其表現實則相當於一個南海問題放大的談判,不過在形式上主要表現為隔空進行而不是在談判桌上,且無法達成共識。美日菲等勢力雖操縱仲裁庭進行所謂仲裁,但也應會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不可能接受仲裁過程與結果,中國雖然難於影響美日菲在仲裁問題上的操控與作為,但不參與、不接受的態度也足以讓美菲在仲裁上的作為枉費心機。
正因為如此,另一方麵,美日菲方麵尤其是美國自是不甘心心血白費,進而采取實際行動對華施壓,接連在南沙、西沙海域開展所謂“自由航行”行動,近來又派出多艘軍艦雲集南海和周邊地區。針對美菲的“仲裁”和對南海權益的侵犯,中國則以“造島”和堅決維權應對。美國的施壓與挑釁和隨之而來的中國回應是雙方在仲裁問題上鬥爭的繼續,使南海局勢螺旋式上升。
從以上來看,中國與美菲之間三年來圍繞仲裁的鬥爭的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是仲裁“結果”將有利於菲律賓,但經過幾年的發酵和炒作,仲裁“結果”出爐的衝擊性效應已逐漸降低,接下來鬥爭重點應會轉向仲裁“結果”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進而是否要“遵守”和“執行”的問題。但中國在有關場合已經表明,強行“執行”仲裁“結果”和強壓中國執行,都會引起衝突,而且中國要求相關國家嚴格約束菲律賓不得采取任何挑釁活動,而美國軍方高官雖然稱敦促中菲尊重裁決,但同樣敦促所有聲索國避免采取挑釁舉動或發表挑釁性聲明,從菲律賓新總統及其外長近期的言論來看,似乎也表明仲裁“結果”出爐後菲律賓不會有挑釁性行為。
然而,一個忙活了三年多的“仲裁”,美菲讓它無聲無息,成為過眼雲煙,難以想象。雖然聲稱要避免挑釁性的作為,但輿論造勢仍然應是美菲在仲裁“結果”出爐後的首要選擇,宣揚仲裁“結果”符合國際法,對中菲具有“法律約束力”,要求中國遵守、執行等等。同時,在相關國家涉南海爭端的政策宣示上,在地區各類機製、平台的涉南海爭端的磋商中,在與中國有關南海爭端的雙邊、多邊談判方麵,仲裁“結果”都將會成為美日菲及其他有關方麵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退讓的重要工具,也會成為美軍強化在南海軍事活動和開展“自由航行”的“依據”,繼續為美國維係其海上霸權地位服務,南海局勢仍會持續緊張。
實際上,這些看起來和仲裁前並無太大區別,因為作這種預測的前提本來就是仲裁“結果”將反映或主要反映菲美的南海立場,雖然經過仲裁這一道手,似乎給菲美南海立場平添了幾分“權威性”,使仲裁“結果”更成為美日菲及其他相關方南海立場的“粘合劑”。
但是,在這些看似無太大“區別”的後麵,隱藏著對中國進一步維護南海島礁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不利因素。一方麵,美國敦促中菲尊重裁決,敦促所有聲索國避免采取挑釁性作為,表麵上看是防止仲裁“結果”出爐後局勢失控,實則具有固化現狀的意圖。另一方麵,在保持南海局勢持續緊張和敏感的情勢下,美菲將以仲裁“結果”為尺子來度量中國在南海的每一個舉動並進行輿論宣傳,使中國南海維權的阻力更大。美菲很清楚,中國不可能承認、接受甚至執行仲裁“結果”,也不可能改變中國南海“造島”和相關設施建設所產生的現狀,但仍會在這兩方麵下足功夫向中國施壓,表麵看是圍繞仲裁“結果”角力,背後的目的是迫使中國的注意力集中於這種長期化的角力過程來事實上固化菲越等東南亞南海聲索國對我國南海島礁和相關海域的占領、控製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