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記者 楊犇堯)英國昨日舉行曆史性公投選擇退出歐盟,首相卡梅倫隨後宣布10月卸任。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對向中評社解讀英國“退歐”對中國及全球來帶的的影響。
1. 英國“脫歐”對中英關係會帶來哪些短期和長期影響?
黃平認為,中英去年提升了雙邊關係層級,總體上看中英關係發展不會受英國“脫歐”影響,以前的合作仍會繼續推進。
但在技術操作層麵,“脫歐”對中英合作的影響有待觀察,譬如英鎊和歐元震蕩有可能波及人民幣匯率,另一方麵,中英貿易協議不再受歐盟“大盤”影響,雙邊協議隻需獲得英國國會的通過,合作在程序上會更簡單。
2. 英國“脫歐”出來單幹,今後是否會更依賴中國?
黃平認為,“依賴”這個詞過重,英國無論如何還是個老牌大國,全球觸角眾多:英國同美國具有特殊關係,同時與遍布全球的前殖民地保持千絲萬縷的聯係,而且即便英國選擇不留在歐盟了,英歐關係會仍然緊密。
準確的來說,“脫歐”後的英國是會更加看重中英關係。
3. 英國是歐盟內唯一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脫歐”對中國與歐盟關係會帶來什麽影響?
黃平認為,歐盟本周四剛發布《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政策文件,下個月還將舉行中歐領導人峰會,中國與歐盟關係總體來說是順暢的,雙邊關係的困擾集中在“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雙邊投資協議談判,以及解除對華軍售等,但是,即便英國不在歐盟了,也隻是一票而已,解決以上問題要看歐盟整體,不單是英國。
這些年來歐盟對華政策越來越務實,中歐關係不會因英國“脫歐”而朝負麵發展。市場經濟地位隻是中歐關係的“小插曲”。
4. 有評論指此次“脫歐”是英國反建製、反精英的勝利,怎麽評價英國“脫歐”?
黃平指出自07年全球經濟走低以來,各國都在向內看。很多執政者開始看重福利、就業和保障政策,更不用說參與公投的普通選民,這種現象不僅體現在英國一家,另一例子是美國的特朗普現象。
該現象經濟上叫貿易保護主義;政治上叫保守主義;社會層麵則稱為民粹主義,實際則是對全球化的反彈和製衡,但呈現出波浪式,資金、技術、信息和商品在全球性的流動仍然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並沒有減緩。
“這種現象對全球化的反彈究竟還有多大,要看今年年底的美國大選。”黃平說。
5. “脫歐”是否會致英國分裂?
黃平:“脫歐”是一個銅板兩麵,正負麵效果都會有,經濟上,英國是否將走向衰退目前不好定論,但在政治上,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很可能會繼續舉行“是否留在英國”的公投,英國有可能走向分裂。
6. 作為英國和歐洲曆史上的重要事件,用全民公投這種方式來決定,對此如何評價?
黃平:卡梅倫把事情想簡單了,原來無非拿它作為與歐盟協商的一張牌,為英國爭取更有利的條款(但最後真的“脫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