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中國某型號導彈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僅幾國掌握

(2016-03-19 04:39:57) 下一個


資料圖:國產第四代主動雷達型中距空空導彈SD-10A。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永不生鏽的“螺絲釘”——記導彈院首席專家李友年

      中國航空報報道,說起螺絲釘,人們自然會想起雷鋒。雷鋒曾說過:“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在導彈院控製所也有一顆“螺絲釘”——首席專家李友年,他用30年的工作實踐,賦予了“螺絲釘”精神更豐富的內涵。

      “潛伏”的螺絲釘

      1985年,李友年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係畢業,在導彈院先後從事自動駕駛儀電路設計、預先研究、半實物仿真試驗等工作,直到2005年,他的崗位還隻是副主任設計師。在這樣“潛伏”了20年後,2006年,李友年擔任某型號控製係統主任設計師,他帶領技術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控製係統設計任務,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憑著深厚的技術功底以及在產品研製中做出的突出貢獻,2009年,李友年成為導彈院控製技術首席專家。

      李友年的工作經曆,讓我們看到了默默奮鬥的價值。工作中,我們很容易看到成功者快速上升的過程,但往往忽視了他們在“潛伏”期的奮鬥曆程。李友年能夠將控製算法的每一行代碼都爛熟於心,對控製算法的每一個細節的研究都入木三分,對相關的每一門專業都潛心研究、實踐,這個“潛伏”的過程,恰恰是我們年輕人需學習的。 

      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經常接觸螺絲釘的人都知道,螺絲釘的典型特點是“擠”和“鑽”,靠著這兩種精神,螺絲釘從前進一小步,逐步積累為一大步,最終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李友年的“鑽”在導彈院是出了名的,對讀書學習他有著執著的熱情。已經功成名就的李友年擔任著兩個型號控製係統的主任設計師,還擔任了預研項目的課題負責人,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等待他處理,加上他老父親病重,白天他要在單位忙工作,晚上還要去醫院照顧老人,即便是這樣,一有時間,他仍一本又一本地啃著精心選擇的書。靠著這種執著,技術上任何一項小問題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李友年是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每天都在忙碌中迎接著挑戰…… 

      忘我奉獻的螺絲釘 

      工作中,李友年將“航空報國”、“創新超越”理念貫穿始終。某型產品在研製初期暴露出計算機機時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問題,技術人員都在討論如何更換計算機,以盡快完成產品交付任務。李友年經過慎重考慮,提出不更換計算機,采取優化軟件代碼的措施解決問題。當時大多數人的看法是,軟件機時已完全沒有餘量,後期還存在大量的算法優化,況且產品前期已得到驗證,算法技術狀態已固化,如果采取優化代碼措施存在引入新問題的風險。但李友年堅信自己的判斷,在之後的一個月裏,他帶領攻關團隊從軟件庫函數、算法等代碼進行逐行反覆推敲,將軟件機時降到了國軍標要求的臨界點,之後盡管算法不斷跌代,但軟件機時始終控製在滿足要求標準的範圍內。 

      在工作中,李友年這樣的故事還很多;在導彈院,像李友年一樣的人也很多。同樣一份工作,有人把它看作是一個飯碗,而“李友年們”則把看成是一份事業。為了遠大目標,他們可以風風雨雨數十年而默默無聞,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學習,因為他們堅信自己夢想中的那道彩虹一定會出現,隻有自己永不生鏽,才能永葆空空導彈事業常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