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2025 (9)
容安瀾認為,兩岸關係未來走向仍主要取決於下屆台灣政府的政策和北京的反應 資料相
中評社華盛頓11月7日電(記者 餘東暉)對於美國學界有人將“習馬會”的意義比作當年尼克鬆訪華,知名台海問題專家容安瀾(Alan Romberg)不表苟同。他對中評社表示,這確實是曆史性的會談,但結果並不驚天動地,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效果是否長期持續尚有待觀察;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將更多取決於下一屆台灣政府的政策和北京對其反應。他同時認為,民進黨指控馬英九賣台或損害台灣人民民主選擇沒道理。
“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主任容安瀾7日在接受中評社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這確實是一個曆史性的會談,簡單的事實是,這是海峽兩岸領導人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首次會談。他說,盡管會談原則上是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但結果並不驚天動地。“這不是‘尼克鬆到中國’,那個訪問不僅在亞太地區,而且在全球根本上改變了戰略動態。此外考慮即將舉行的台灣選舉和圍繞下屆台灣政府兩岸政策的問題,尚不完全清楚此次會談出現的任何效果會否長期持續。”容安瀾分析道。
容安瀾指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會談中都強調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自2008年以來取得積極成果基礎的重要性。這既是互相再保證,馬英九強調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並提醒台灣選民:一個不支持九二共識或其他形式“一個中國”的台北政府,將遭遇兩岸關係各個方麵的挫折。容安瀾認為,大陸國台辦發言人稱他們不尋求影響台灣選舉並不直截了當,他們當然試圖影響選舉,即便大多數人承認蔡英文的領先優勢可能無法逾越,人們假設她會獲勝,他們仍想減少她的勝利優勢,這或許有助於確保國民黨不會失去立法席位的多數。
容安瀾表示,馬英九當然也持有這種觀點。他指出,民進黨認為加強這種觀點就代表馬英九向大陸“出賣”台灣,但是很難在本次會談的任何禮儀或在馬英九說的任何話中,探測到其政策有變的任何東西,所以盡管民進黨堅決不同意馬英九的政策,它既有權利也有責任聲明其立場,但指控馬英九壓縮了台灣人民的權利和機會,或指控他破壞了台灣人民的民主選擇是沒有道理的。
至於美國的觀點,曾經擔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容安瀾稱,華盛頓的主要目標是加強和平與穩定的現狀,表麵上看本次會議的成果將有助於做到這一點。他轉而強調,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取決於下一屆台灣政府政策和北京對其反應的程度,將大於兩岸領導人新加坡會談成果產生的影響。在這方麵,若5月之後台北任何似乎挑釁兩岸關係的立場和任何大陸政府看似不理性苛刻的立場,美國都將同樣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