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王永雪 王秀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日前在“習近平訪美與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研討會上表示,中美之間麵臨的網絡問題、氣候問題、伊朗問題等呈現出全球化趨勢,中美關係主戰場的博弈開始全球化。中美關係的博弈進入了新常態,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
王文說,中美之間存在很多問題,但都不是疑難雜症,是可以解決的。很多問題通過元首訪問可以解決,或者至少使問題得到緩和。美國人對中國處於前所未有的微妙時期,過去好像沒那麽微妙,現在反而更加微妙了,美國對中國糾結、焦慮,甚至還有點小痛苦,拿中國沒辦法。
奧巴馬三年前說過美國要永遠當第一,但他也知道中國的崛起會衝擊到美國的利益。所以“修昔底德陷阱”等很多說法都是美國人說的,在美國人眼裏中國現在已經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在綜合實力上最接近美國的超級大國。我們的綜合實力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博弈能力對美國的威脅甚至超過當年的蘇聯,美國覺得對付蘇聯有辦法,彼時是強強相對。現在卻拿中國沒有辦法,美國覺得自己的拳擊會遇到中國的太極。
王文認為,中美關係主戰場的博弈第一次進入了第三個時期,冷戰以後的第三個時期。冷戰初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991-2001年,這時中美之間的博弈基本在中國國內。2001年之後,雙方博弈的焦點在中國周邊,南海撞擊事件等都在中國周邊發生,釣魚島、中日之間矛盾背後也有美國因素。從2013年之後到2015年,尤其是此次訪美,中美之間整體博弈開始全球化。
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是此次中美之間的網絡問題、氣候問題、伊朗問題等呈現了全球化趨勢,中美之間的博弈開始變得全球化,中美之間的主戰場已經變成了真正認定的全球性大國關係。
此次習主席訪美的49條成果中,第40條至49條都是全球問題,39條之前的是雙邊關係問題,大多數雙邊關係問題都有全球背景,存在第三方因素。其中提及“中國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過去沒有這個說法,還提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都是中美關係全球化的重要標誌。王文認為,此標誌總體上會出現這樣的趨勢,最早時期1991-2001年,中美關係中國處於防守狀態,中國非常被動。到現在中美關係裏中國越來越占據主動性甚至主動塑造中美關係,不再隻有美國單方在把握,這很難得。
中美之間未來會怎麽樣?王文認為,美國在複蘇,這是很明顯的現象,中美博弈某種程度上中國的處境會越來越難,不像過去十幾年那麽容易。過去十幾年美國把重心放在反恐和其他問題上,而現在中國至少進入了美國前三大議題裏,中美關係的博弈進入了新常態,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
王文表示,在此過程中感覺美國的工具戰在加大加強,各種各樣對華的博弈都出現了,當然博弈不代表衝突,博弈是合作和競爭,對華博弈的工具箱裏的工具越來越多,TPP隻是其中一個,未來還會有。中美之間的戰爭肯定是可以避免的,未來中國要有一個長時間的戰略定力、戰略毅力以及戰略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