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華盛頓7月10日電(記者 餘東暉)打開過去一周美國各大小網站關於中國的文章,鋪天蓋地的是中國股市動蕩的報道。前幾天中國股市暴跌,全球市場波動,媒體一片“崩潰”(crash)驚呼,稱中國股災影響大於希臘危機。這兩天中國政府強力救市,股指強勁回升,有媒體又批評行政幹預市場,斷言中國民眾對威權政府正失去信心。
在這些與市場一樣沸沸揚揚的聲音中,有的是真擔心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旦因股災引發崩潰,勢必拖累大病初愈的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有的則抑製不住陰陽怪氣,幸災樂禍之情溢於言表,仿佛叫了二十年沒兌現的“中國崩潰論”,終於到了成真的時候。
中國股市真的“崩潰”了?從幾天內股指暴跌三分之一,市值蒸發3.5萬億人民幣而言,可能可以這麽說。但不要忘了,這回暴跌是從前期上證指數5千多點的高位上迅猛回調,目前的指數比一年之前仍高8成!更何況,這回暴跌隻是前期吹起的泡沫被戳破,紙麵財富快速蒸發。不管是前期的暴漲,還是近期的暴跌,與中國經濟放緩但仍穩健的基本麵沒有直接關係。隻占全社會財富15%的中國股市從高位下跌,離IMF預期今年仍可增長6.8%的中國經濟之“崩潰”更有十萬八千裏之遙。
這也是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前天被問到對中國股市的評價時一再強調的:要將市場自我調整與經濟核心狀況區分開來。在他看來,最令美國擔心的不是中國股市動蕩,而是中國因此放緩經濟改革與市場開放的步伐。
中國有人將此次股市暴跌歸咎於高盛等外國投行的惡意操縱,包括前期拉抬與近期做空。這種“陰謀論”目前並無真憑實據,純屬猜想而已。
美國財政部負責亞洲事務的副助理財長多納(Robert Dohner)9日在回答中評社記者提問時指出,中國資本市場,包括證券市場與世界整合的部分是很小的,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的作用也是很小的。從這個角度而言,是中國國內自己在拋售自己的股票。
根據“資本經濟學”的估算,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股市中占的份額隻有1.5%。即便通過“合乎資格的外國投資者”項目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外國“金融大鱷”在中國興風作浪的可能性還很小。但毫無疑問,每次全球或區域的金融危機,每次自身市場的劇烈動蕩,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過快開放都是“當頭棒喝”。在中國自身市場發育尚不健全,監管幹預機製尚不完善的時候,連中國國內的勢力都能呼風喚雨,冒然倉促開放,“引狼入室”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對中評社說,中國官員擔心開放資本市場,資本快速進出流動帶來的後果,這是情有可原的,但跨境資本市場的開放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中國這麽多年經濟改革也一直是漸進式,走一步看一下,這肯定還會是中國開放的手法。
最近舉行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國承諾要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特別是開放債券市場和地方債評級。中方還承諾增進外國金融公司和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參與,逐步擴大外資參股證券公司業務範圍;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經紀機構在上海自貿區設立期貨公司;允許境內設立的符合條件的外資獨資和合資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開展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
中美在談的“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負麵清單中,金融市場開放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美國當然希望金融市場開放的負麵清單越短越好,好讓有實力的美國金融公司能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大謀其利。中國也正在謀求人民幣被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中,這是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象征之一,但被納入是有條件的,條件之一就是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甘思德預期,如果今後幾周內,中國監管當局能夠穩住股市不繼續滑坡,所有公司恢複正常交易,則中國正在進行的資本市場開放的改革進程就可能重啟,人民幣今年之內加入SDR表明這個進程仍在繼續。IMF與中方達成的路線圖應當繼續進行下去,仍應當是目標。他說:“這是我看到的可能結果,但市場是很難預測的。”
經曆了這場股市風波之後,對擔心引發社會動蕩不得不出手救市的中國來說,應當好好檢討證券市場的政策,彌補監管機製的漏洞,清除股市的腐敗現象,擺脫股市如賭市的形象。對盼望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獲利的美國而言,需要多一分耐心,理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多一分好心,真心希望中國繁榮、穩定、和平。
那些對中國股市動蕩幸災樂禍,以為“中國崩潰”指日可待的人一定會失望的,因為無論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中國經濟在世界上都算是穩健的,目前中國股市的波浪顛覆不了中國經濟大船。不要以為美國可以隔岸觀火,美國一年1300億美元的對華出口確實隻占17.5萬億美元美國GDP的1%不到,但不要忘了,美國在華實際直接投資已近800億美元,中國經濟動蕩給其它依賴原材料出口的國家帶來的負麵影響,對美國經濟產生的負麵疊加效應將是難以估量的。這也是此次中國股市波動舉世關注的原因所在。
即便是對中國經濟狀況多有批評,認為中國經濟難免衰退的“傳統基金會”亞洲經濟問題專家威爾遜(William Wilson)也曾對中評社記者說,中國經濟這條大船確實是有許多漏洞,但需要去補,而不是希望船傾覆,因為“我們都在一艘船上”。曾任世界銀行駐華代表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說:“這個世界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之一,或許就是中國經濟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