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伊朗核協議很可能為其斡旋者之一——中國——帶來巨大好處,協議將使北京獲得增加伊朗石油進口的更大空間,使之成為其全球采購狂歡的一部分。
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15日載文《渴求石油的中國是伊朗核協議的贏家》,文章說,很多年來,美國揚言要懲罰不減少從伊朗進口原油的國家,迫使中國政府和石油公司在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不惹惱華盛頓之間走鋼絲。盡管北京公開反對美國的行為,但中國仍然在2012年和2013年減少了從伊朗的石油進口,從而助長了美國孤立伊朗經濟的努力。
在德黑蘭、華盛頓及包括北京在內其他五國政府14日達成協議前,中國和伊朗就已經開始增加石油交易。中國2015年前5個月平均每日從伊朗購買的原油桶數超過了美國加大對伊朗製裁力度之前的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在伊朗的能源和基礎設施投資可能會隨著石油貿易的增長而增長。2014年兩國石油貿易額同比猛增近30%。
英國“中國縱橫”谘詢公司主管米沙爾•梅丹說,伊朗能源出口的預期增長,也很可能會加劇爭取中國市場份額的競爭。湧向全球市場的大量伊朗新原油,可能侵蝕沙特阿拉伯作為中國主要外國石油供應國的地位,還可能與俄羅斯競爭,今年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在中國進口石油中的比例有所上升。
梅丹說:“伊朗很明顯將試圖出口更多石油到中國。這是對沙特阿拉伯非常明顯和直接的挑戰。”
中國以多快的速度增加從伊朗的石油進口,將部分取決於對伊朗的金融和其他製裁措施何時取消。按照協議的條款,伊朗必須完成若幹與其核計劃有關的具體行動,包括禁用三分之二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幷大幅度減少濃縮鈾庫存。
伊朗核協議還需得到美國國會批準,同時還可能受到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阻撓,他在核協議談判即將結束時還在繼續發表反美言論。
對中國而言,伊朗核協議還可望帶來戰略方麵的好處。北京將伊朗視為中東地區的一個潛在夥伴,它可以讓中國能夠在與沙特阿拉伯等美國的中東夥伴合作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同樣重要的是,在習近平主席9月訪美之前,核協議幫助消除了中美關係中的一個緊張點。
中國外交部7月14日重申了中國對伊朗核問題的長期立場,即政治解決是唯一現實可行的途徑。幷同時表示,新宣布的核協議體現了“多贏、共贏精神”。
外交部網站引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話說:“今天是一個曆史性的日子。”
從很多方麵來說,中國和能源業的狀況與五年前美國開始加大力度孤立伊朗經濟時截然不同。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激增使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這意味著中國等石油進口國較之從前有更多購買選擇,以滿足本國煉油廠的需求。
隨著全球原油價格處於低點,中國一直在積極尋求填滿在東部海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戰略石油儲備庫。這些新儲備庫正在幫助支持中國對進口石油的需求,盡管中國經濟增速已經放緩。中國政府對於如何注滿儲備庫語焉不詳,這讓供應商和市場隻能自己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