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中國超精準激光武器“低空衛士”,5秒即擊落無人機(圖)

(2015-01-17 22:22:35) 下一個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美國媒體發表文章稱,在2014年11月10日亞太領導人峰會的演講中,奧巴馬表達了美中關係要上“新台階”的願望,這凸顯了與中國建立持久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以確保中國的崛起不會動搖國際係統的穩定。奧巴馬演講之後不久,美中兩國簽署了“裏程碑”式的碳排放協議。盡管取得了這場勝利,但朝鮮的網絡攻擊及中國與俄羅斯簽署能源協議等事件,還是將更加緊張的美中局勢帶進了2015年。

  美國“赫芬頓郵報”發表文章稱,雖然在未來的美中關係中,經濟相互依賴仍掌握著話語權,但最近的情況表明,安全事務將會重新定義2015年的美中雙邊關係。中國迅速增長的軍費開支導致南亞的安全形勢不斷惡化,這對美國的領導權構成了嚴峻的挑戰。美國的政策決策人總是在“必勝”與“恐懼”之間搖擺不定,他們在對付一個重新自信的中國時,無意中加劇了亞太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

  評估中國軍費增加所形成的威脅

  2014年,中國的軍費開支繼續急速增長,五角大樓在2014年6月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的實際軍費支出超過了1450億美元。中國無人機項目的快速發展給華盛頓敲響了非同尋常的警鍾。中國公布的一款超精準激光武器係統,隻需5秒的偵察時間即可在市區低空擊落一架輕型無人機,這更是坐實了美國的擔憂。

  中國的軍事建設讓美國感到恐慌,也導致中國在太平洋的主要對手(日本、越南和韓國)競相增加軍事預算。中國聲稱,對中國軍事開支的評估之所以觀點不一,是因為民用開支和軍事開支的分類標準有所不同,但是這種說法無助於減少恐懼。

  對於中國的軍費增長,美國的回應是增加太平洋地區的資源支出,其“重返亞洲”戰略計劃在2020年前將60%的海軍資產轉移至亞太地區。從表麵上看,通過軍備集結來淡化中國的影響力看起來是有效的。但是,奧巴馬政府的軍事威懾手段,以及在中國到底是戰略夥伴還是重大威脅問題上的矛盾言論,將會嚴重危及中美軍事合作的前景。無論是奧巴馬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張的批評,還是他在2014年8月將中國形容成國際安全的“搭便車者”,這都有賴於“美國霸權”所累積的利益。有觀點認為,中國的軍費開支對太平洋地區的安全構成了重大危險,這種觀點值得質疑,因為有很多人嚴重懷疑中國軍事實力的真實程度和戰爭準備。

  如何阻止太平洋衝突

  中國軍事力量和意圖的模糊性應該促使美國製定新的、長期的太平洋戰略,而不是繼續實施目前的軍事威懾戰略,目前的戰略隻對打擊迫在眉睫的威脅更有效。為了減少太平洋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美國決策者應該采取雙管齊下的戰略,在執行現有措施的同時還要進行交互的軍事建設。一方麵要同化威懾,合理利用外交手段向中國示好,提升目前的軍事合作,阻止其在太平洋地區的侵犯。最近的氣候變化協議證明中美有團結一致、解決共同問題的潛力,這種合作精神必須要擴展到安全領域。要重新啟動網絡安全工作組,亞丁灣反海盜聯合海軍演習的成功也為中美情報共享提供了基礎,這種機製也應該能適用於反恐與維和任務領域。

  要改善太平洋地區的緊張局勢,就要對那些受中國直接威脅的國家加強“重返亞洲”戰略,例如越南和菲律賓。自泰國2014年政變以來,美國停止了對泰國的軍事援助,使得其堅定地轉向了中國,宣布和中國簽訂120億美元的鐵路項目和主要農產品采購交易,這對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是一個打擊。美國應該通過鞏固與越南的戰略合作關係,來製約中國對泰國的友好姿態。最近,越南支持菲律賓挑戰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這代表著要實現美國目標又向前邁進了積極的一步。近期,日本積極倡議增強與中國存在紛爭的東盟國家的海洋軍事實力,美國還應該在這方麵擴展與日本的合作。

  近期的事件以及圍繞著中國軍事實力的程度、目的和戰爭準備的模糊性,應該讓美國考慮製定長期的太平洋戰略計劃,通過擴大經濟投資、鞏固聯盟來綜合美國的軍備建設。不過,美國政治圈內的“對華強硬”和“對華合作”兩派之間的持續分歧,表明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呈現出一個連貫的、長期的太平洋發展大戰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