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熊玠:中對美需有謀,鷹派言論要不得

(2015-01-12 21:32:24) 下一個


  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記者 黃蔚 楊犇堯)美國紐約大學終身教授、《中國評論》月刊學術顧問熊玠昨日到訪中評社香港總部並在其間接受采訪表示,雖然中國在經濟層麵已經成為世界大國,但仍應該繼續發揚“韜光養晦”的精神,在國際舞台上盲目秀肌肉、在國內外媒體上可以宣揚鷹派立場既不符合事實,又會刺激老牌強國,最後隻會起到反作用。

  去年12月17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第25屆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上發表言論表示,“中美是全球經濟的夥伴,但引領世界的是美國。美國已經主導了體係和規則,中國願意加入這個體係,也尊重這個規則。”中國官員赴美“示軟”的表述與中國以往的強硬態度截然不同,引發國內外眾多分析人士的強烈關注。

  熊玠認為,汪洋副總理的上述謙遜表態是必要且極具智慧的。因為一來,宣揚自己是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當仁不讓的領袖,並不符合事實——中國的軍力還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中國如果取得一些成就就宣稱自己是大國,是夜郎自大的表現。“中國GDP總量大,經濟成就確實了不起,但想複興的心也不要太急。”

  熊玠還提出,中國若盲目對美強硬、在媒體散布各式鷹派言論,相當於是刺激美國將中國“扼殺在搖籃”,相當於是邀請美國在世界拉幫結派對付正在上升中的中國,這相當於是在主動創造不利於自己的國際環境,是相當不明智的行為。

  “韜光養晦不是裝孫子,中國古時就出現過萬邦來朝的盛世,但中國從未以大欺小,相反,中國以大事小。”熊玠說。

  熊玠對中評社表示,“在21世紀,中國需要讓這個傳統的領導藝術回歸。要知道,強力可以征服他人,但贏不來他人的心,若他日等到這個人實力強大起來,說不定就會被推翻。這同時也說明,軟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比硬實力更重要。”

  熊玠還表示,自冷戰之後,國際關係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轉變,地緣經濟的重要性逐漸超越地緣政治,考慮到中美在政治層麵有衝突利益但經濟利益共同範圍多,中國未來在發展對美關係時需要切記——必須強調中美兩國無直接衝突的理由、必須認識到中美兩國無需在同一方麵做無謂競賽、必須強調兩國經濟的互補性。

  “中國是傳統的陸路強國,而美國是傳統的海洋大國,兩國之間其實並不存在直接引發大衝突的矛盾點,這一點中國官方需要不斷強調。”熊玠還對中評社說,“中國在戰略設計上需要聰明,美國發展航母,中國就可以發展潛艇,美國牽手東盟,中國就可以拉攏拉美,不直接硬碰硬,卻間接對抗;此外,中國還需要強調中美經濟方麵的互補性,讓美國認識到中國需要美國、中國不希望與美對立,兩國未來合作空間廣泛。這才是中美兩國未來合作的智慧所在。”

  但熊玠也指出,要更好地與美國打交道,中國也需要明白美國的擔憂在哪裏。“美國害怕的,是中國的區域封鎖(area denial)和反接近(anti-access)戰略,因為這直接威脅到美國在全球各自的存在感,讓美國無處立足。”

  熊玠支招說,為使美國放心,中國在戰略對抗上隻能以日本為目標,且一再對美放話聲明不會聯手東盟反美。“對於反日情緒,美國可以理解中國人的感情,而表明不聯手東盟,則可以讓美國放鬆警惕。”

  “為創造更適合中國發展的國際大環境,中國就不能讓自己的崛起成為美國的擔憂,中國也不應該反複宣揚自己已經成為世界大國”,中國應該繼續機智地“韜光養晦”,熊玠說,但與此同時,中國推行自己的國際戰略也不可放鬆警覺。

  熊玠教授曾任紐約大學政治學教授兼該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國當代美亞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政治學會、國際問題研究協會、亞洲問題研究協會、國際法協會、中國問題研究協會會員。與美台上層關係頗深。與美國前總統卡特、裏根有一定交往,與美國國會有密切關係,1979年曾參加起草《與台灣關係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