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英國《衛報》刊登文章:勸英議員對香港死心

(2014-12-02 19:08:47) 下一個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記者 楊犇堯編譯報道)據英國廣播公司1日報道,中國拒絕英國下議院外委會調查團入境香港調查該地政治改革,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對此事高度關注,並稱中方的做法是“錯誤之舉”。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回應稱:“允許誰入境,不允許誰入境,是中國的主權”。

  英國《衛報》刊登著名評論員瑪麗•德耶夫斯基(Mary Dejevsky)的文章,文章認為《中英聯合聲明》已簽訂30年,但在今天的英國,仍有不少議員認為英國在香港有“正當利益”,文章稱如果英國因香港議題而與中國產生了正麵對抗,將不符合英國本國的利益。文章編譯如下:

  談起香港很多英國人都不知道從何說起,這片位於南中國海上的明珠,過去英國人稱她作殖民地、後來叫做“前殖民地”,再後來有人會稱她作勢力範圍。

  英國在和中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已過去30年,香港回歸也已過去了17年,但是至今,很多英國人仍不願承認香港已經歸還了中國,這就解釋了為何在近期的一些事件中,英國外交優先考慮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

  上周香港學生衝擊政府總部的行為,應該是“占中”開始以來最具有暴力性質的事件,警察動用了警棍、水炮以及胡椒噴霧來阻止學生闖入,隨後,中國政府宣布拒絕由英國下院議員組成的代表團入境香港,因而,議員們不得不取消年末的香港之行。

  被拒絕入境顯然令議會尷尬,但這種樣的尷尬卻是短暫的,因為下院的人可以宣布占領了道德的高地。代表團團長、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奧威特認為“這是對自由世界的一種侮辱”,該講話激起下議院對該事件的激烈辯論,但最終,是選擇硬著頭皮過去然後在機場被遣返,還是乾脆直接取消行程,結果看來卻都是一樣的。

  最令人驚詫的是代表團訪港的理由,他們稱這次訪港是對“一國兩製”製度的執行情況做“調查”,審視在那裏發生的一切。恕我直言,組織這樣的“代表團”活動顯然是多餘的,因為兩個月來發生的事已經向他們展示了一切。

  “占中”組織者和支持者希望在2017年落實沒有特定要求的普選,希望提名權不受北京控製,而在很多香港的年輕人看來,中央政府對候選人的否決權意味著“一國兩製”失效,正如今年夏天李柱銘和陳方安生所陳述和形容的那樣。

  在英國,不少人認為中國政府拒絕下院代表團入境,不僅是在敲打香港,更是在警告英國端正立場,如此一來,很多自認“高尚”的議員會後悔當初如此輕易地就放開了香港,但是在我看來,他們把問題顛倒了。

  英國對於中國而言既不是最主要的貿易夥伴,也不是最重要的外交夥伴,議會是可以喋喋不休地進行抱怨,但是從首相和倫敦市長訪華的行程就能看出,事實上,英國比中國更需要對方。

  當末任港督搭乘遊輪離開維港的時候,英國在香港的影響就已經結束了,這也意味著從那一刻開始,“一國兩製”的定義將由北京來完成,因此,對於那些來英國表達訴求的“香港民主特使”,我們理應尊重他們,但更重要的是,如果香港的政治體製發生變化,改變它的人也應該是年輕的一代。

  因此,外委會奧維特在BBC的言論簡直令人詫異,他說:“我和我的同事正竭力避開傳媒。這次訪問將在不有損雙邊關係的基礎上,提升我們對未來在香港‘合法權益’的認知度,”實在是可笑。

  香港已經不是英國的殖民地很久了,因而,我們除了對人權等基本權益可以保持關注度外,英國在香港早就沒有了所謂的“合法權益”,下院的人可以自行到全球任何地點去宣揚他們的“價值”,而現在,他們已經先失去了同北京的熱線聯絡,此外,任何想在前殖民地宣揚民主和法治的嚐試都不具備說服力。

  英國或許對香港心存愧疚,但宣揚在前殖民地曾經擁有的權益並妄下定論,這樣的做法無論是在香港、津巴布韋、南非還是克什米爾,都會激起對方的憤怒。

  大英帝國已經結束了,對於像英國這樣一個經濟規模中等的國家,最富有成效的外交是尋找盟友,而如果要想在香港議題上向中方施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尋求歐盟幫助,後者至少能在實力上與北京相稱。

  有了自知之明才不至於犯錯,而現在看來,抓住過去不放的不再僅僅是俄羅斯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