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塗建軍語中評:美中爆發能源戰爭是危言

(2012-02-25 02:22:34) 下一個

塗建軍認為,對於能源需求增長很快的中國來講,不可能輕易放棄已有的能源供應,又不能乘虛而入,將歐盟讓出的部分全部吃進。


  中評社華盛頓2月24日電(記者 餘東暉)對於不少人擔心美中兩個大國將來有可能為了爭奪能源而發生戰爭,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塗建軍23日對中評社記者說:“美中有可能會為能源發生一些衝突,但說因此爆發戰爭絕對是危言聳聽。”他認為,美中會就伊朗問題達成妥協和默契。

  奧巴馬談能源提中國

  美國總統奧巴馬23日在邁阿密大學發表演講,為其能源政策辯護。在美國國內汽油價格不斷攀升,專家預計有可能在5月份國殤日之前突破每加侖4美元之際,奧巴馬在他這個競選色彩很濃的演講中,批評共和黨人“玩政治喜歡壞消息,對壞消息如此熱情地歡呼。你付更多錢,他們在那裏美滋滋地舔嘴唇”。

  在這個演講中,奧巴馬兩度提到中國。一次是講石油價格長期而言必將不斷上揚,因為中國、印度、巴西的需求增長。他說,中國道路上的汽車過去5年增加了兩倍多,僅2010年一年就增加1000萬輛。隨著中國人、印度人、巴西人渴望像美國人那樣買汽車,汽車數量隻會越來越多。

  另一次是講到美國發展清潔能源受製於華盛頓政客的不行動時,奧巴馬說:“我不會讓風能、太陽能或電池產業輸給中國或德國。”

  如今美國高官談起能源問題都不能不提到中國,美中能源合作似乎已經成了兩國合作的新亮點,通過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和兩國元首峰會,美中已簽署能源合作的十年框架,此次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兩國又決定新開展若幹生態經濟合作項目。

  美中新能源摩擦抬頭

  對此,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能源與氣候政策項目主管塗建軍23日在接受中評社記者電話專訪時認為,能源是美中合作的重點,也是很難回避的話題,但目前仍處於口頭談得較多的階段,落到實處還存在障礙。

  塗建軍分析,美中能源合作障礙主要是由兩國關係的大環境決定的,美中關係非常複雜,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具體到能源領域,以前是美國研發,中國製造,相對互補,而近年中國在能源產業鏈中提升的速度很快,力度很大,產業競爭帶來雙方摩擦可能性增大,摩擦頻率也會越來越密集。

  去年以來,美國企業相繼對中國太陽能板和風電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月10日初裁中國輸美應用級風塔對美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美國商務部本來要在2月14日習近平訪問白宮當天宣布對中國太陽能板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初裁結果,後將初裁決定宣布日推遲到3月5日。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CASE)警告,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加征進口關稅,或將導致美國6萬多人失業。

  美中能源合作的亮點尚未發光即已蒙塵,到底是為什麽?塗建軍指出,美國起訴中國新能源產品不完全是從公平的角度出發,多少帶有保護競爭力不足的本國產業的色彩,更多的是出於政治目的。當然,中國也存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麵的差距。

  塗建軍說,在可再生能源方麵,從歐洲到美國到中國,各國都存在補貼的習慣,隻是補貼的方式不同,因為能力不同,補貼力度不同而已。如果從選舉政治和保護本國弱勢產業角度去反補貼,很容易產生貿易壁壘,必然導致報複舉措,不僅中美雙方受損,全球清潔能源產業都受損。他呼籲美中兩國政府就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問題進行對話,探討雙方應如何補貼本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何種補貼方式是雙方都能接受的。

  曾長期在中國和加拿大能源行業工作,對能源戰略規劃和政策評估有深入研究的塗建軍建議,美中兩國要減少能源貿易摩擦,美方需要反思兩黨政治決策效率下降,在新能源研發和推廣方麵進展不利;中方需要反思“國進民退”,民營企業發展受限,外資企業感到不公平,使中國新能源產業界創新能力受到製約的問題。

  伊朗問題美中會妥協

  對於外界擔心美中將來為能源而戰,塗建軍認為,兩國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決定了兩國關係好不到哪裏去,不會成為盟友,壞不到哪裏去,不會成為敵人。兩國防止能源摩擦需要兩國決策者有政治智慧,做出綜合考量。他說:“美中有可能會為能源發生一些衝突,但說因此爆發戰爭絕對是危言聳聽。”

  以美中兩國都關注的伊朗問題為例,塗建軍說,其中不僅涉及中國是否配合美國和西方對伊朗製裁的問題,也涉及世界石油市場缺了伊朗那部分供應,能否經受供需矛盾變化的衝擊,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兩國決策者綜合考慮。他相信雙方都不會做出令對方很意外的舉動,美中雙方因為伊朗問題發生激烈衝突的可能性基本沒有,雙方是可以達成妥協和默契的。

  塗建軍分析,在歐洲加緊製裁伊朗之際,中國和印度等伊朗石油的大主顧會要求得到較高的折扣,這樣伊朗政府的石油收益會下降,客觀上起到了製裁伊朗的部分效果;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世界石油市場同等數量的石油供應就可以給其它國家,這樣也有助於緩解伊朗石油供應完全中斷帶來的衝擊。

  習近平訪美期間,中美在討論伊朗問題時,中方提出,美國在進行地緣政治幹預時,必須考慮中國的石油供應利益。雙方簽署的經濟“二十條”最後一條談的就是這個問題。

  路透社報道稱,隨著西方加緊對伊朗製裁,中國、印度、日本都將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10%以上,其中中國估計將減少14%。

  塗建軍指出,伊朗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對石油供應問題是有應對的,包括溫家寶總理今年1月訪問沙特,就是為了保證一旦伊朗石油供應完全中斷,能在國際市場獲得石油,相信這種保證已經得到。另外中國正在建設第二批石油戰略儲備庫。

  塗建軍認為,對於能源需求增長很快的中國來講,不可能輕易放棄已有的能源供應,又不能乘虛而入,將歐盟讓出的部分全部吃進。與此同時,中國也不願意看到伊朗擁有核武器給中東和平帶來危險。因此在伊朗問題上,中國與美國不可能完全配合,也不可能完全不配合,而是兩國通過政治協商進行角力,最後達成妥協和平衡的過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