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連續兩次吞敗之後,最後如果還是以不變應萬變,受惠最大的將是國民黨。 中評社台北1月16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民進黨2012敗選,黨主席蔡英文請辭, 黨內中生代發動慰留,部分派係冷眼旁觀,一場可預見的鬥爭蠢蠢欲動。剖析民進黨下階段的轉型,除了世代交替能否延續,更重要的是兩岸政策的轉型,這對綠營是一條困難的路,也是能否翻身邁向執政的關鍵。
敗選後的民進黨,本周的中常會立刻要處理蔡英文請辭案。拉高層次來看,民進黨接下來的問題,不在於由誰領導,而在於能否麵對現實,檢討兩岸政策,帶領民進黨跳脫“台獨政黨”的陳舊格局。
蔡英文14日晚上的敗選演說坦承,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再檢討,但她又說“台灣的兩岸問題必須要有共識,否則會一直成為社會對立的重要原因。”綠營敗選了還不承認,“總統”大選就是兩岸政策共識的表現,馬英九2008勝選代表台灣人民選擇兩岸和平路線,2012再贏代表“九二共識”就是台灣人民的共識。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是“台灣共識”,下屆黨魁如果還不承認,可以就要繼續在野很長一段時間。
蔡英文2008扛下殘破的民進黨,本來可以有很好的機會,帶領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轉型,但她並沒有,反而比陳水扁更沒有彈性,選前之夜請出李登輝站台加持,等於又回到台獨老路,還讓光譜更獨的台聯在“立法院”拿到3席。以蔡英文的背景和風格,如果繼續帶領民進黨,實難寄望她在兩岸政策上會有多大的突破。
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難在,一時改不了數十年來所建構的“台獨政黨”格局。這一、二十年來“台獨牌”不論用什麽形式包裝,始終是民進黨選舉時動員群眾的利器,在政治人物、親綠媒體推波助瀾之下,形成一種在“分離主義”內偏安的氛圍。這種操作讓民進黨穩住4成基本盤,在各級議會拿到一定席次,再怎麽樣都有一碗飯可吃,卻攻不下“總統”大位。這次選舉宋楚瑜的灰頭土臉證明了,2千年陳水扁靠泛藍分裂當選的模式已成絕響。
轉型之於民進黨,難在黨和個別政治人物利益的衝突不容易平衡。理論上,政黨的優勢是由黨公職以及基層所累積,這在民進黨卻非常吊詭。綠營政治人物要靠“台獨牌”打選戰,但要拚“總統”選舉,就卡在無法過半。在蔡英文之前,謝長廷、蘇貞昌等綠天王都曾拋出兩岸政策轉型的風向,包括謝長廷提出“憲法一中”概念,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時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擴大小三通等,被稱是“蘇修路線”,最後都不敵黨內反對,回到民進黨的老路。
而且,民進黨因受困基本盤不夠大,選舉時均須仰賴獨派奧援,兩岸政策轉型受到強烈牽製,這在未來也不會改變。在這次大選前,代表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台聯,原本已經瀕臨泡沫,因蔡英文的友善,讓台聯拿到3席不分區“立委”,強化獨派能量,這明顯是民進黨轉型的絆腳石。國民黨在新的“立法院”反正已經穩定過半,民進黨將因被獨派綁住,也不利開放形象,更難以向前行。
民進黨選後即使願意檢討兩岸政策,至少要先闖過兩關,第一關是要擺平個別政治人物的利益;第二關是要取得黨內共識。這兩者都很難。
2012年選後的台灣政治版圖一攤開來,以濁水溪為界,北藍南綠格局全然沒有改變。民進黨占優勢地區的人口、經濟力完全無法和國民黨相提並論。綠軍想靠南部大贏來彌補北部的不足,終究是落空。而且,民進黨也必須要正視,南台灣景氣差、失業率高,台獨不能當飯吃,馬英九執政後,南部首長都積極在尋訪兩岸商機,包括到大陸招商、推銷農產品、爭取陸客。一旦少掉兩岸經貿這塊,南台灣受傷會比北部更嚴重。
民進黨在1999年陳水扁選“總統”時,推出“台灣前途決議文”,換種方式詮釋台獨,經過13年,蔡英文大選所提的“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基本上還是換湯不換藥。這十多年來,國際環境發生巨變,大陸快速崛起、兩岸經貿成為台灣經濟命脈,結果民進黨竟然還停留在李登輝選前對“戒急用忍”政策的歌頌,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民進黨連續兩次吞敗之後,最後如果還是以不變應萬變,受惠最大的將是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