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已經習慣了“步步高升”的人民幣匯率近期再度成為新聞熱點,原因卻是貶值。算上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即期交易市場已連續4個交易日出現跌停,在人民幣6年多的匯改史上絕無僅有。原因何在?
證券時報發表記者賈壯述評文章稱,支持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最大理由是中國經濟強勁的基本。一個強勁增長的經濟體,其貨幣必然經曆或緩或急的升值過程,這個共識用在中國身上,符合邏輯的結論便是人民幣匯率會不斷升值。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在製造業上的強大比較優勢得以充分釋放,大量的貿易順差洶湧湧入中國,隨之而來的是人民幣匯率強烈的升值預期。有關部門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一方麵要對匯率進行適當管理,另一方麵又要開動馬力回收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盡管如此,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自匯改以來的升值幅度仍超過30%。
文章表示,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基本麵因素悄然發生改變。據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10月中國貿易順差已經降至17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是272億美元。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此前表示,受歐債危機影響,未來幾個月中國貿易出口額下降的可能性非常大。多數分析人士均認為,今年中國貿易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會回落至3%以內。隨著貿易順差的縮小,資本外流情況開始出現。今年10月份,央行統計的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出現負增長,為近年所罕見;同時,外匯局公布的10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也大幅降低至32億美元。這兩項數據均顯示了資金外流的態勢,而資金外流又增強了人民幣貶值預期。
支撐人民幣升值的基本麵因素在減弱,支持美元升值的基本麵因素卻在增強。近期美國經濟利好不斷,表現在節假日銷售數據非常強勁、失業率數據意外回落、消費信心指數反彈和新房銷售複蘇等等,另外一直讓美國政府頭疼的銀行信貸也在緩慢解凍,再加上歐債危機惡化後導致的相對位置變化,美國經濟“風景這邊獨好”,美元升值當在情理之中。
在一個開放的全球經濟中,市場參與者對匯率的影響同樣明顯。在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上,近期出現一係列反常現象,比如對人民幣匯率估值低於內地市場、香港大型銀行人民幣額度供過於求等。
對於這些變化,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認為應該更多地從市場角度解讀:一是歐債危機造成了對美元的巨大需求,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之後,市場也出現過類似表現;二是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悲觀情緒上升,人民幣資產需求減少;三是國際投機資本有意唱衰並“做空”中國。此外,也不能排除國內企業大量匯出人民幣助推貶值。
中國政府對於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變化並未給予更多關注。1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東亞領導人會議期間曾表示,已經注意到9月下旬至11月初,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市場出現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這種情況不是人為決定的,是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反應。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意味著人民幣既可以升值,也可以貶值。
文章指出,對於人民幣匯率,中國政府的態度一直是希望增加彈性,保持雙向浮動。央行公布的最新一期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再次重申,要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幣匯率過度波動會給實體經濟帶來傷害,與之相關的熱錢大量流入和流出風險同樣需要提高警惕,特別是在預期驟然由升值轉向貶值期間,大量資金流出對經濟會造成嚴重衝擊。從最近幾日人民幣即期市場的走勢來看,雖然盤中出現跌停,但整體趨勢仍是升值,不排除“護盤行為”的存在。目前比較有利的條件是,中國擁有足夠應對風險的外匯儲備和仍然處於管製狀態的資本與金融賬戶。
文章最後說,盡管短期內人民幣匯率出現比較明顯的貶值跡象,但仍然難以斷言已經形成趨勢。在防範資本外流風險的同時,主要精力還得用於應對來自各方愈演愈烈的升值壓力。或許,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可以為談判增加一些籌碼,畢竟中國的“匯率幹預”不可能左右開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