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學者閆沛東”為何能招搖撞騙?

(2011-12-06 18:13:49) 下一個

“閆沛東”竟然是逃犯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7日載文《“學者閆沛東”為何能招搖撞騙?》,摘要如下:

  河北邢台隻上過小學五年級的無業遊民胡澤軍,6年前因冒充記者騙人錢財而被警方通緝。但不知是警方無能還是胡澤軍太狡猾,胡澤軍不僅至今沒有歸案,還在去年一舉變身為轟動全中國的名人——“學者閆沛東”。

  話說這胡澤軍成為逃犯後,不僅沒有照一般人想象的那樣東躲西藏,反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借助輿論質疑河南安陽曹操墓真偽的良機,憑空給自己按上“北京龍騰盛世旅遊文化信息谘詢中心主任、聯合國世界新經濟(中國)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文化發展內參》執行總編、中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顧問”等唬人頭銜,聲稱掌握了曹操墓造假的10多項“鐵證”,就迅速躥紅各類媒體,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學者閆沛東”。

  “閆沛東”不顧自身安危也要博出名的“大無畏”精神已夠令人詫異,而他借助媒體炒作自己的時機之準、成名速度之快也讓人歎為觀止。

  成名後的“閆沛東”一度十分忙碌,不僅要經常接受各種媒體采訪,還不時受邀參與一些縣市的文化策劃活動,儼然一副“知名學者”的派頭。

  要不是邢台警方近日證實其在逃詐騙犯的真實身份,大名鼎鼎的“閆沛東”大可繼續以學者的名義吃香喝辣,續寫他“大隱隱於市”的現代傳奇。

  “學者閆沛東”其實是逃犯胡澤軍的消息曝光後,包括曾經參與捧紅“閆沛東”的一些媒體又發表文章剖析“逃犯何以成學者”的原因:有的指責現在的專家太泛濫,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公信力太差;有的指責公權機構不作為,警方沒早點揭穿“閆沛東”的真麵目並將其繩之以法;還有的強調“閆沛東是假的,不代表曹操墓是真的”等等。

  有篇評論文章說:“與其說是閆沛東掀起風浪,不如說是大浪湧起,讓其立在潮頭。這個大浪,就是民意。在曹操墓被發現的消息披露以後,多少民眾報以質疑目光?而所謂專家學者的解釋,與其說在答疑解惑,不如說起到了反效果:越是言之鑿鑿,民眾越是不信”,“要問小騙子為何能掀起大風浪,先得問問為什麽老百姓對一些專家,對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這麽失望,以至於即便是真的也會被當成假的,以至於不管你說什麽,人們的回答隻有這幾個字——我不相信。”

  這個邏輯就讓人有些不解了——明明是某些媒體和一些“倒曹派”人士炒作出來的“學者閆沛東”,怎麽能簡單地歸咎到“民意”頭上,從而得出“老百姓對一些專家,對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這麽失望”的結論?這個結論是不是在告訴公眾,在曹操墓真偽的問題上,專家和地方政府不用再費勁解釋了,反正你們拿出什麽證據也沒用,因為老百姓就是不信!

  說實話,如果耐心看完一些考古專家和地方政府對於曹操墓真偽的解釋,雖然仍有證據不夠充分之嫌,但至少不能得出這些專家和地方政府有意造假的結論。如果沒有有力的考古學意義上的證據,僅靠感覺和情緒去指責安陽曹操墓造假,難免會誤導輿論。

  至於一些人時常掛在嘴邊的“民意”是不是真“民意”,“老百姓”是不是在任何問題上都成了“老不信”,恐怕也大有理性探討的空間。

  逃犯胡澤軍之所以能夠招搖撞騙,把自己打扮成“學者閆沛東”,深刻反映出中國社會浮躁喧囂的現狀。

  長期以來,一些學者不負責任的言論,尤其是一些公權力部門的濫權行為確實是造成這種浮躁喧囂的重要原因。但同時不應否認的是,某些打著“民意”旗號的網絡輿論和某些平麵媒體無原則的誇大炒作,才是“學者閆沛東”橫空出世的直接推手。

  因此,在反思“閆沛東”事件時,如果隻是單單指責某些方麵,甚至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仍一口咬定曹操墓就是假的,不僅有失公道,也無助於探尋“學者閆沛東”得以產生的根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