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1962年中印戰爭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在中印戰爭即將到達四十個年頭之際,喜馬拉雅山一側的喧囂聲已然四起,帶有濃厚對抗色彩的語言甚至已經變成了某些行動——為了應對所謂“中國威脅”,印度陸軍近日向印度國防部提交了印度自獨立以外最大規模的擴軍方案。根據印度軍隊提交的計劃,未來5年印度陸軍將擴充十萬,從而使軍隊總規模從110萬擴充到120人。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稱,如果這一計劃能夠被印度內閣通過——考慮到印度對華政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美國國務卿克林頓邀請印度幫忙照管南亞乃至整個亞洲以後的印度對華政策走向——計劃通過層層手續成為法案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這就意味著未來在中印邊界的東西兩側,將新增印度四個步兵師又兩個獨立旅,形成一個龐大的山地作戰軍團,並且得到已經確定部署在提茲浦爾空軍基地的印度SU-30MKI戰鬥機的支持。
關於中印邊界,一個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現實是,自1962年以來的四十年中,中國從未像印度一樣在邊界地區集結戰役規模以上的部隊以打破或威脅打破現狀。可印度就是要不停地翻弄邊界問題,僅僅最近兩年來,印度在邊界地區頻繁施展的軍事動作便可謂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從在阿薩姆部署先進重型戰鬥機、在藏南部署布拉莫斯導彈,到成立“阿魯納恰爾步槍聯隊”,再到此次耗資不菲的擴軍計劃。
印度到底想怎麽樣?是要“收複”印度所主張的但被中國實際控製的阿克塞欽地區,還是要鞏固印度實際控製但不被中國承認的藏南地區,抑或兩大爭議地段印度都想要?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盡管拋開曆史淵源不談就從現實情況而論,中國才是中印邊界現狀的受損方——藏南地區麵積大於阿克塞欽地區兩倍、資源豐富且大部分適合人類居住,然而印度的動作卻總是以受害者的姿態表現著複仇者的意圖。顯然,印度是不滿足於現狀的。
那麽如何才能讓印度滿足呢?最理想狀態是有朝一日中國和印度不再接壤,這意味著藏區完全脫離中國版圖。這個在中國看來不啻於癡人說夢的方案100年來卻始終縈繞在許多印度人的腦海中揮之不散。
對這種理想狀態的追求隻能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雙方再度在那片不毛之地上刀兵相加。邏輯上隻能如此,但是這果真是印度想要的嗎?印度打算向中國發起一場旨在收複“失地”並且擊敗中國軍隊的進攻戰役嗎?
如果這就是印度國防部的計劃,印度軍隊的部署重點顯然應該是在西段的阿克塞欽地區,因為那裏將是印度的主要進攻方向,而在東段,印軍的任務將是確保以被其控製的藏南地區的安全並且重創前來進攻的中國軍隊。然而在事實上,印軍的做法卻剛好相反,印軍用以對華作戰的主力部隊全部被部署在藏南地區及其後方,而在負責西段作戰的列城和拉達克方向,印度部隊按照擴軍計劃卻隻得到了兩個獨立旅的加強。
說到底,印度並不打算和中國再打一場邊界戰爭。印度的軍事部署隻是要增加中國解決邊界問題的難度,動搖中國的決心罷了,意在攝止中國的進攻,而不是要對中國發動進攻。
印度很清楚,自己實際占有的那部分領土法理依據並不牢靠,因此必須要靠實力說話,而自己主張卻沒有實際占有的那部分領土,印度隻是將之作為牽製中國的籌碼罷了,短期內不會成為印度的軍事打擊目標。印度對華戰略仍然是防禦性質而不是進攻,隻是防禦是在竊取了他人財產後采取的防備姿態。
這種動機解釋了為什麽印度會每每以受害者和複仇者的雙重表情出現在中國麵前,舞刀弄劍不是要改變現狀,恰恰是要中國承認現狀。
其實,這同樣也不是印度所獨有的心態,在中國周邊,和中國玩心理戰精神戰的國家遠遠不止印度一個。南中國海的風起雲湧何嚐不是如此,有些國家鉚足了力氣叫嚷自己受到了中國的威脅,實際上恰恰是因為他們在威脅中國卻又擔心中國采取動作改變不合理的現狀,他們要的和印度一樣,就是打算通過恐嚇手段威脅中國接受現狀。
那麽,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呢?最簡單也是可能是最有效的辦法,不再考慮別人的動機是什麽,要求又是什麽。中國要做的應該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樹立以我為主的分析框架,多想想自己的要求是什麽,少考慮些別人可能做出的反應,至少不要把別人嘴上說要做出的反應和實際上有力量做出的反應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