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華爾街日報:《銀行對待中國人越糟糕,中國人存的錢就越多》

(2011-09-26 06:35:26) 下一個

銀行對待中國人越糟糕,中國人存的錢就越多。


  中評社香港9月26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24日載文《銀行對待中國人越糟糕,中國人存的錢就越多》,摘要如下:

  多年來,對於中國人為什麽要存那麽多錢有過很多種解釋。這裏有一種新的解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國的銀行對待其客戶越是糟糕,中國的客戶存的錢就會越多。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城市家庭的儲蓄率已經從占可支配收入的19%上升到30%。而也就是在這一時間段,中國的人均收入增加了5倍。人越是富有,存的錢就會越少,這種說法還說得過去。但是在中國,情況則恰好相反。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人存錢的目的是為了應對糟糕的養老和醫療體係,因為他們知道一旦生病就要花很多的錢。還有人認為中國人想買房子。

  IMF的經濟學家馬爾哈•納巴爾的說法則不同。他說中國人的頭腦中有一個儲蓄額度目標,這樣才能買得起房子和家電,看得起病以及做其它事情。他們會竭盡全力達到這個目標。

  所以當排除通脹因素之後銀行給的利息更少時,他們就會多存錢。而當銀行給的利息更多時,他們就會少存錢,因為即使少存錢他們也能很容易達到目標。

  1996年以來,中國銀行的利率水平越來越惡化——也就是說利率低於通脹率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中國人存的錢越來越多。因此,銀行越是對客戶不好,客戶們反而存錢越來越多。

  納巴爾寫道:“銀行儲蓄利率的持續升高以及更多的其他投資選擇將有助於家庭達到預期的儲蓄目標。”換句話說,如果銀行對客戶好一些,他們就會少存一些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