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專論:解讀近期的“宋楚瑜現象”

(2011-09-03 00:14:15) 下一個

宋楚瑜重新活躍於傳媒的視線中,當然與宋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有關。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特約作者 楊立憲)近一個時期,台灣政壇圍繞2012年“二合一選舉”展開激烈熱身,宋楚瑜及親民黨的動向受到普遍關注。顯而易見,在藍綠高度對立的台灣社會,這股力量重新活躍,勢必給選戰投下變數。人們不禁會問:是什麽因素促使已宣布“退出政壇”的宋楚瑜重新展現政治抱負?宋之複出能否達到預期的政治目的?筆者試作如下解讀。

  其一,宋“三戰三敗”心不甘。

  眾所周知,宋是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民選的台灣省長,任內表現可圈可點,受到台灣社會高度評價,自1998年卸任後,曾三度參加選舉,結果均告失敗。第一次是2000年大選,宋的民調支持度一路領先,不料李登輝主導下的國民黨在關鍵時刻拋出“興票案”打擊宋,宋應變不及,最終以2.56%的差距輸給民進黨的陳水扁。第二次是2004年大選,宋與連戰搭檔參選,結果又因“319槍擊案”發生,以0.228%的差距飲恨。第三次是2006年宋與國民黨推出的郝龍斌競逐台北市長一職,結果在泛藍選民自動棄保下隻獲得5萬多張票,尷尬敗選。

  由這三次的參選經曆可知,前兩次宋的落選均與對手的“選戰陰謀”有關,結果可說是“雖敗猶榮”,最後一次則與其說是宋的能力聲望不如郝龍斌,宋團隊選得不好,不如說與宋的非國民黨籍身份和親民黨的政治實力不如國民黨有關,應屬“未戰先敗”。客觀而言,這三次的結果並不能說明問題,宋在三戰三敗後說出“退出政壇”的話應是一時情緒之言,塵埃落定後改弦易轍亦屬情有可原。

  其二,宋希望在紅藍綠之間扮演橋梁角色。

  民進黨上台執政後,基於共同的政治理念,國、親兩黨加強了政治合作,國民黨也展現善意希望宋重回國民黨,或實現國親兩黨合並,但終因國民黨對“興票案”的處理及對開除宋等人的黨籍平反一事進展不順而擱淺。台北市長一役國民黨無情封殺宋楚瑜,特別是馬英九當選台最高領導人後對宋及親民黨不理不睬,這些無疑增加了宋馬二人及親民黨與國民黨之間的心隙。除外,單一選區兩票製的實行壓縮了小黨的生存空間,部分有實力的親民黨政治人物改披國民黨戰袍參選民意代表或出任公職,益使宋及親民黨麵臨邊緣化、泡沫化的危機。但無論處於什麽狀態下,作為“政治大咖”的宋對台灣命運及兩岸關係前途的思考始終沒有停止,並力求能夠發揮以小克大的杠杆作用,為台灣和兩岸的和平發展貢獻力量。

  基於這種思考,2000年敗選之後宋即成立了親民黨,寄望該黨能夠成為台灣政壇的關鍵力量。2005年初,宋為了走出藍綠對立、兩岸對抗的僵局,毅然推動“扁宋會”,迫使陳水扁作出10項承諾及保證,為凝聚台灣社會的政治共識邁出重要一步(此舉亦為後來連宋的大陸行及與中共達成共識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同年5月,宋將自己首次大陸行定位為“搭橋之旅”,意即要在兩岸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理解合作雙贏的橋梁。此行宋一再強調,兩岸“三通”應成為“四通”,即“心通”,“隻有心靈相通才能一通百通”。

  為達此目的,宋及親民黨在與大陸反覆溝通磋商後發表了《胡宋會談公報》,明確表達了堅持“兩岸一中”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推動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政治立場,以及加強兩岸經貿交流、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推動建立“兩岸民間菁英論壇”及台商服務機製的努力方向。此後,宋多次奔走於兩岸之間,為兩岸開展全方位交流穿針引線、獻計獻策,作出了有目共睹、不可否認的貢獻。

  其三,台灣社會有輿論呼喚“能臣”、擁宋複出。

  2008年,宋協助國民黨幫馬英九贏得最高領導人大位。之後,為遏製“台獨”、維護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宋力推國親合作、泛藍團結,個人並未從中謀取任何一官半職。此次宋表態“絕不缺席2012”,與其說是“靜極思動”、“個人野心大暴露”,不如說是台灣社會存在一股對馬不滿的情緒所致。部分選民對馬英九施政能力、行事風格不滿,特別是藍營內部對馬用人親綠疏藍、不諳人情世故、幻想當“全民總統”迭有怨言。同時,社會迷漫著“無感複蘇”、“貧富差距拉大”等說法,加上民進黨煽風點火抨擊馬“傾中喪權賣台”等,致使馬的民意支持度一直低迷,遲遲無法與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拉開差距。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人開始懷念當年宋省長的親民作風與執行力,希望宋能夠重新出山擔起責任,並漸而匯集成一股擁宋輿論。8月以來,台灣4家較大的民意測驗顯示,如果宋參選2012,將獲得10-19%的支持度,這對“雙英”而言無疑是警訊,但對於宋實現自己“做大事”的理想報負而言,則不啻是極大的誘因,促使宋陷入如何回應的長考。

  8月10日宋在記者會上聲稱,今天台灣的主要問題在於領導不力和民意機構的亂象,必須推動“第二次寧靜革命”才有“光明的願景”。對於外界對其年齡過大和曾經宣布退出政壇的質疑,宋以鄧小平3落3起、邱吉爾6進6出、林肯參選11次敗選8次、裏根70多歲競選並連任美國總統為例自辯;對於藍營擔心宋參選會重蹈2000年“鷸蚌相爭”、讓民進黨“漁翁得利”的覆轍,宋則以“絕對不會違背兩岸和平基本前提,也不會幫助哪一個政黨繼續混日子”作為回應。這些均給外界以無限想像。

  總之,宋重新活躍於傳媒的視線中,當然與宋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有關,亦與台灣社會存在著一股對馬英九國民黨不滿、懷念當年宋省長及希望在國親之外有第三勢力製衡的民意有關。宋及親民黨此番卷土重來能否達到預期目的現在言之尚早。

  站在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的立場上,筆者惟盼宋及親民黨人能明辨大是大非,妥善拿捏政治分寸,不要做出親痛仇快、令人扼腕的事情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