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京媒:日本人“雙重性”的再次暴露

(2011-08-17 08:43:30) 下一個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每年的8月對於日本人來說,都是不同尋常的“戰爭之月”。1945年8月6日、9日兩天,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在隨後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從此之後,日本人在這個月份裏總是處於一種戰爭悲情中。

  人民網報道,在8月的6日和9日,日本各界人士會先趕赴廣島、長崎參加訴求和平的活動,而不到一周後的15日他們又會去東京參拜靖國神社。8月,正是國際社會認識日本對戰爭的反省態度以及其“雙重性”的最佳時機。

  15日是日本二戰戰敗66周年的紀念日,供奉有日本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像往常一樣舉行了祭拜活動,記者在現場目擊了參拜場景。

  現場直擊:

  前首相安倍晉三現身 東京都知事現場爆粗口

  根據競選承諾,執政的民主黨內閣成員沒有參拜靖國神社,但共同執政的國民新黨黨籍總務省政務官出現在了現場。

  記者看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和自民黨總裁穀垣禎一等重要政界人士均到場。在小泉內閣6次參拜靖國神社導致中日關係降到冰點之後,安倍晉三上台後曾開啟了中日破冰之旅,並允諾在位時不再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在任時不參拜,是對國家利益的重視;退位以後再去參拜,則體現了他對部分民意的重視,或者正是其內心真實的想法。這種對比與反差也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人的雙重性。

  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當天上午在武道館出席了“戰亡者追悼儀式”後,也趕往了靖國神社。在現場,他還爆出粗口,大罵政權中不來參拜的民主黨人,稱“那些東西都不是日本人”。

  自衛隊官員罕見到場參拜 右翼叫囂守衛“釣魚島”

  記者在現場還看到,日本海、陸、空自衛隊三位官員均到場參拜。日本自衛隊官員參拜靖國神社,意味著什麽?

  日本曾經在戰後解散了所有軍隊武裝。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重新武裝日本,於1950年7月8日指令吉田內閣建立7萬5千人的國家警察預備隊,1952年改警察預備隊為保安隊。1954年,日本政府頒布法律,將保安隊改為擁有陸海空3軍的自衛隊。

  按常理說,戰後日本的武裝力量不能稱為軍隊,日本人也始終不承認其武裝力量是“陸海空三軍”。但今天日本自衛隊的行為卻泄漏了“天機”——他們和曾經進行過侵略戰爭的舊軍隊就是一脈相承的。

  另外,右翼團體今天在靖國神社樹立起各種旗幟並散發傳單,呼籲到場人士保衛“尖閣列島”並發起了簽字運動。這種將參拜靖國神社與領土問題混為一談是不多見的。

  記者觀察:

  每年的八月,是國際社會認識日本的最佳時機。通過觀察參拜靖國神社,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日本對戰爭的真正態度及其“雙重性”。

  很多日本人在談到參拜靖國神社時說這是“日本的一種文化”、“對先烈的緬懷心情”。這種論調看起來堂而皇之、很難駁斥,但每年8月15日國會議員、右翼團體、黑社會組織成員全部都會來到靖國神社的現場——日本“文化”在這一天能夠融合在這樣複雜的結合體中,背後原因值得探尋。

  在這一天裏,日本地方議員、國會議員、各縣的人員都要求參加參拜靖國神社。這說明了日本對戰爭的反省和我們想象中是不同的。

  就像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表現的那樣,“雙重性”根植於日本人的思想之中。日本人一方麵作為受害者訴求和平,另一方麵沒有責怪加害者、反而悼念他們,不去反省。在這短時間,日本人的雙重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還看到,在會場中設有為東日本大地震捐款的地點。這看起來是一種賑災行為,但是要知道日本的很多報道裏都把東日本大地震後比喻為日本的“第二次戰後重建”。

  日本在戰爭和戰後階段都著力突出“凝聚國家認同”和“激發民族情緒”這兩點。但這種行為是一把“雙刃劍”——搞得好可以使日本走上和平發展道路、甚至能重回世界經濟第二的位置,但弄不好也會使日本劍走偏鋒、對外發動戰爭,在國際社會中重新陷入孤立。

  現在日本國內出現了拒絕外國資本投入、呼喚民族情緒的聲音,橫濱也開始啟用右翼主導的教科書,這一係列現實都說明了日本社會向右轉的傾向越來越明顯。震後日本如何融入國際社會、接受國際社會援助和外國資本投入,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