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中國海軍新型導彈配光纖陀螺儀,試射3發全中

(2011-04-09 20:57:16) 下一個

與環形激光陀螺儀相比,光纖陀螺儀不需要光學鏡的高精度加工、光腔的嚴格密封和機械偏置技術,能夠有效地克服了激光陀螺的閉鎖現象,易於製造。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2009年年初,海軍反艦導彈武器係統專家會議在北京某研究院舉行,議題為未來導彈發展方略。會場中,坐的都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

  會議從一開始就展開了激烈爭論,到最後,漸漸形成發展遠程反艦導彈與中程反艦導彈兩種意見,僵持不下。這時,主持人發問了:“譚漢清同誌,你的意見是什麽?”

  此時,海軍裝備部天津局某軍代表室總代表譚漢清的意見顯得極具分量。

  “我想給大家補充一些具體材料。第一是我國衛星的具體情況,當前,我國現有北鬥衛星數量較少,但也不可過度依賴GPS係統;第二是遠程反艦導彈與中程反艦導彈的時間跨度、經費需求、技術儲備情況……”

  舉座皆驚!此前,大家幾乎都在從宏觀層麵談兩型導彈武器發展的必要性。誰也想不到一個基層代表室的總代表,會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其實在此之前,譚漢清的信息把握和分析能力已在行業中頗有名氣。工業部門的設計師們也常喜歡和他交流導彈武器發展態勢和前景。

  此次會議,為了找到支撐論點的材料,他連續幾個月泡在資料室,查閱了1000多份圖紙和數十種中外刊物,並與總工、工藝員和工人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有人說,譚漢清是自找苦吃,“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緊張”。可正是這種異乎尋常的“緊張”,培養了譚漢清異於常人的特質:在紛繁複雜的表象下迅速接近事物的本質。

  11年前,某新型導彈發射試驗在海軍某試驗基地進行,譚漢清全程參與了該試驗。最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在眾人的歡笑與慶祝聲中,他的目光早已穿越導彈升空後的巨大煙幕,聚焦於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突遭美導彈襲擊後的衝天火光。

  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的精確製導能力讓譚漢清意識到:中國戰術導彈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巨大!

  次年,他承擔了某新型導彈研製監造任務。針對當時導彈技術水平還處於模擬量控製和單一直線打擊的現狀,他提出要提高導彈攻擊能力,必須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隨後,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他對戰術導彈的發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一篇報告中寫道:“多用途、係列化發展原則的確立以及模塊化設計思想的應用,將使巡航導彈的性能更先進,研製周期更短、更經濟,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他的建議被海軍裝備部機關和承製單位采納,並在型號研製上形成“基本型,係列化”的發展思路,即導彈武器係統在“基本型”選定之後,依據部隊作戰需求,再改造為適用於不同發射平台和不同攻擊目標的分支類型。

  實踐證明,“基本型,係列化”的發展思路對於係統管理、節省資金、縮短周期,不斷提高武器裝備研製的性能水平,推動我國戰術導彈事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導彈曆來被視為“空中利器”,其最大優勢就在於它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靈活性增強一點,較量中的勝算就增加一分!

  在某新型導彈設計過程中,譚漢清根據未來作戰需求,通過深入調研,大膽建議用光纖陀螺儀替代激光陀螺儀。

  然而,他的方案一經提出,就引來一片質疑聲。

  以現在的眼光看,該建議並無不妥。而在5年前,激光陀螺儀技術已十分成熟,而光纖陀螺儀還是新生事物,譚漢清的想法就顯得過於冒險了。

  “新型導彈已經定型,再更改設計,麵臨的風險誰承擔?”“如果重新設計,研製工期就要延後,誰來負責?”專家論證會上,一個個質疑壓得譚漢清喘不過氣來。

  他心裏十分清楚,若采用原設計方案,型號研製已經定型,沒有任何技術風險;但是一旦更改設計,風險也會相應增加,新裝備批量生產時間可能會受影響。

  但譚漢清心裏還有一本賬。光纖陀螺儀雖是新生事物,但與激光陀螺儀相比,具有集成度高,靈敏度高,動態範圍寬、壽命長等優點。在西方發達國家,光纖陀螺儀得到廣泛應用,成為現代導航儀器中的關鍵部件。

  更重要的是,光纖陀螺儀生產周期短,易於製造。按照導彈年度生產計劃,如果使用激光陀螺儀,根本無法保證按時完成生產任務。

  譚漢清知難而進。他對設計更改方案反覆推敲、論證,多次登門向專家討教,並對國外同類裝備的發展現狀、國內的技術儲備、需突破的關鍵技術等逐一研究,並與機關領導、承製單位兩總係統進行反覆溝通。

  在方案討論會上,譚漢清論述了光纖陀螺儀的優點、靈活性和誘人的運用前景,並鄭重表示:“一味求穩,就會在新技術的發展應用上掉隊!為了未來海戰的勝利,這個責任我們承擔!”隨後,他代表軍方鄭重地在評審意見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方案通過。工業部門按照新的設計方案打了3發試驗彈,發發成功,該型號順利定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