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大刪漢語廣播。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實習記者單寧 編譯報道)近日,隸屬美國國務院的美國之音(VOA)向國會提出了2012年會計年度預算,其中大刪漢語普通話廣播預算800萬美元,裁員55%,廣東話節目則被完全刪除。這是繼BBC決定關閉普通話短波波音後,又一家國際電台決定基本放棄對華短波播音。
這一做法引來廣泛爭議,被中國認為是“敵台”的冷戰曆史遺留美國之音在中國“敗退”,被美國輿論普遍解讀為奧巴馬政府向中國政府稱臣的姿態,而美國華盛頓時報近日刊登美國戰略與預算委員會主席恩德斯.溫布斯的文章,支持美國之聲在中國的撤出。
文章稱,這是美國的一種廣播資源整合策略,美國之聲將把資源集中投入到互聯網領域,而讓出廣播空間給另一家美國電台自由亞洲。這一觀點同時給中國敲響警鍾,美國之聲在這場無形的宣傳戰役中的劣勢或許並沒有那麽值得慶賀,美國對中國進行滲透的策略正在發生變化。
文章采用一項獨立研究揭示了一個事實,不僅來自美國電台的短波廣播在中國遭受了顯著的收聽率下滑,其它的國際廣播電台包括BBC、德國之聲、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同樣沒有逃脫這樣的命運。
文章作者認為,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試圖幹擾短波播音,同時短波收音在其他媒體如電視、網絡、移動終端的強勢增長勢頭夾擊下也遭受了重大了衰退。不僅如此,雖然網絡被存在審查機製,但是它並沒有完全被屏蔽。美國之聲的普通話台在2011年1月有43.2萬次的收聽,而它的英語網站和內容卻並沒有被中國政府封鎖。
對待中國的態度並非應該是一種非此即彼的策略,一方麵可以將美國之聲的資源專注於接觸使用英特網和移動終端的更為廣大的受眾,同時可以將增強短波廣播影響力的賭注投入到其他的美國廣播電台,比如自由亞洲。
有學者指出,自由亞洲“並非如美國之音一樣流行,因為它被當地政權更有效地幹擾了”。這類言論的基礎忽略了很多關於受眾的研究,而且這些研究被忽略僅僅是因為不願意看到美國之聲關閉的那些人覺得他們對自己沒有什麽好處。
文章說道,廣播理事會相信自由亞洲是美國最有效率和有活力一個新聞網。作為資源重組的一環,廣播理事會給自由亞洲提供最好的現有頻率和時閑段去從事普通話播報,藉此提升自由亞洲的影響力。
自由亞洲製作的中國及世界新聞、分析,這也是為什麽中國覺得這家電台頗為棘手的原因。
廣播理事會的新策略旨在增加美國的競爭優勢,同時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維持自己傳統的宣傳力度,這種形勢展現了中國其實是一個更為艱難而非輕鬆的挑戰。
相反,中國無疑會對一些學者對美國之聲短波廣播的堅持而感到愉快,因為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將寶貴的廣播資源傾瀉到幾乎無人問津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