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英《金融時報》:陳光標,首善還是首惡?

(2011-04-30 20:27:03) 下一個

今年1月26日晚間,陳光標與其妻兒等47人組成的行善團抵達台灣桃園機場。陳光標表示,自己是抱著感恩之心來台的。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英國《金融時報》4月29日載文《陳光標:首善,還是首惡?》,摘要如下:

  一直與“爭議”相伴而行的陳光標最近又引起了爭議,不,這一回已非一般的爭議,而是一場很大的風波。這些天來,這場風波把無數中國人攪得坐臥不寧,走火入魔。雖然陳光標落選最新的中國慈善榜,但他曾經是兩屆“中國首善”。這場風波之前的爭議基本上是圍繞著他的行“善”方式,但在最近的這場風波中,先是有記者質疑他的行“善”是否有水分,後是有記者索性質疑他是否行“惡”。

  4月23日,《中國經營報》發表了長篇調查報道《破解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聲稱“陳光標高調的慈善背後卻也暗藏玄機,在過去幾年,其承諾所捐項目多有水分,而作為其事業之本的江蘇黃埔目前也已陷入經營困境……”同日,《華夏時報》亦劍指陳光標,發表了題為《陳光標縮水》的新聞報道。但兩篇報道尚未全麵否定陳光標。

  4月28日,《南方都市報》發表了報道《陳光標舊事再調查》,幾乎全麵否定了陳光標的人品,而且火力更猛,爆料更多:“其震後馳援的事跡曾被疑為子虛烏有,而其在家鄉捐建的公益項目亦被指假慈善之名,謀一己之私”;“其撲朔迷離的公司業績及巨額善款來源,一直是懸在民間的巨大問號”;此外,這篇報道還提到了“一場與其‘慈善工程’關聯的惡性事件,至今仍刺痛著當地人的記憶……”

  而過去所有對陳光標“高調慈善”、“暴力慈善”、“身後裸捐”等做法心懷不滿的人,其新仇舊恨似乎也都被這三篇報道所引爆。這幾天,網上湧現了不少質疑陳光標人品或其影響的文章,新浪微博上,有人甚至把曾經的“中國首善”稱為“中國首惡”。

  但這三篇報道引爆的,並非都是討伐陳光標的聲音,恰恰相反,聲浪更大的,卻是討伐這三篇報道的聲音。《中國經營報》的報道在其網站上發表後,網民的大部分跟貼都是憤怒駁斥這篇報道的帖子,在采寫該報道的兩位記者的微博上,也充滿了謾罵,這類的評論如此之多,言辭如此之激烈,以至於其中一位記者不得不“拉黑”部分評論者。

  不管哪一個陣營,這三篇報道所帶來的震撼都是非常強烈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有太多的偶像被拉下了神壇,中國人也見慣了原來大紅大紫的英雄、模範最終卻變成小醜、罪犯,但陳光標有些不同:他一直自稱“好人”,他的眾多粉絲自然認同他的說法,即使那些反感其做事方式的人也認為,在中國這個貧富分化日趨嚴重、同情心日趨稀缺的社會裏,無論如何,陳光標畢竟還是在行善事。如果一個自稱行善的人,實際上卻是在行惡,其震撼力自然遠遠超過歌星逃稅、官員貪汙、教授涉黃;如果陳光標本為好人,卻被冤為惡人,其負麵影響也許更壞:許多人擔心,原來就一毛不拔的中國富豪,看到陳光標的悲慘下場,就會變得更加吝嗇,更加低調,或者在吝嗇和低調時會更加心安理得。
  
  其實,即使《南方都市報》的報道發表後,網上的挺陳派人數仍然多於反陳派。網友“黃曉清”說:“我支持陳光標,即使他的錢來路不明,但他在用錢做好事;比起多數默默無聞的大富豪,陳光標有膽量。”網友“回首不見”寫道:“即使陳光標的錢來路不明,他畢竟是在做善事,我仍然支持,中國有幾個有錢人來路都是乾淨的?又有幾個陳光標呢?最後,我寧願相信,這世界還有善良,即使墮落如當下!”

  一些著名的企業家、經濟學家也出麵支持陳光標。360董事長周鴻禕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 大家都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優點缺點,為什麽要用神或者聖人的標準來要求呢?”分眾傳媒董事長兼CEO江南春也發微博說:“支持光標,現在做好事為何也有這麽大挑戰呢?” 經濟學家郎鹹平的評論則是:“捐總比浪費好,更比貪好。實實在在做好事,高調又何妨?”

  另一位企業家、京東商城的CEO劉強東更用當下流行的“咆哮體”寫下了這樣的微博:“很多網友希望我能幫助他人!老劉並非沒有捐過!隻是一直以來,我害怕公開!真的怕被別人知道!怕被罵!怕被羞辱!怕被指責別有用心……怕被卷入無底漩渦!看到光標的下場,反而讓我很憤怒:我他媽的為什麽要害怕?我也要公開說出來!為了中國捐助人的尊嚴!也為了更多有錢人勇於並且能夠安心捐助!”

  後來,他還是因為害怕而把這條微博刪除了。但一個名為“站長之家”的網站(chinaz.com)卻把這條微博留下了截圖,放到了網上。

  有些人並不把自己看成是挺陳派或反陳派,但他們支持媒體還原事實真相的努力。例如,財經記者趙何娟認為:“我更看重的是陳光標捐贈真實性,而非他的捐贈風格。高調低調本身沒有對錯,但是若是假捐贈則是誠信對錯問題,對慈善的影響負麵意義大過正麵意義;若沒有假捐贈,則最多是愛作秀愛表演的問題。”

  博友“仗三尺龍泉”則感歎道:“探尋真相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這會撼動我們固有的思想甚至價值觀。但不探尋真相更是危險的,會使一個民族泯滅希望。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努力追尋生命中的純真,但求無愧於心。”

  但簡單地說一句“探尋真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中國人這一次對陳光標人品評價的對立,以及前一階段中國網民對錢雲會案、李莊案、藥家鑫案的激烈觀點碰撞,都清楚地說明:一、在社會分化日趨嚴重的中國,不同階層、不同立場的人,在篩選事實、探尋真相的過程中,很難做到不受預設立場和隱形偏見的影響;二、即使麵對相同的事實,不同的人也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詮釋。

  公平地說,這次采寫相關報道的三家不同媒體的記者,也許與陳光標並無個人恩怨,他們欲摧毀陳光標這尊神像的初衷,也是為了淨化慈善業,但自命為監督者、質疑者的媒體,在力圖把某人拉下神壇的過程中,是否也在有意無意地築建著一座高不可攀的道德神壇?媒體在暢談天下事、縱論天下人的同時,是否也已有心無心地把自己放到了這塊不受監督的道德高地上?

  這場圍繞著陳光標是否詐捐的大爭論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判斷陳光標善行真偽的層麵,因為相比起微觀的真偽,宏觀的真偽更為重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