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澳為什麽在美遏華戰略中充當特殊角色?

(2010-12-26 05:01:02) 下一個

陸克文表示他在處理對華關係時是個“無情的現實主義者”。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悉尼是距中國最遙遠的外國大城市之一,中國人初到那裏,都會先找找太陽在北邊的感覺。這個國家出了外國第一位會說流利中文的總理,那位叫陸克文的人一度給很多中國人帶來了親切感,但陸日前被“維基解密”曝光曾建議美國“必要時對華動武”的秘聞,又讓中國人不得不正視與這個國家之間深刻的隔閡。作為西方少有的對華保持貿易順差、曆史上又沒有任何正麵衝突的國家,澳大利亞為什麽在美國遏製中國的戰略中充當了特殊角色?現在已是外長的陸克文說他本人是“無情的現實主義者”,那麽這種“現實主義”究竟意味著什麽,它是多少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真實心態?《環球時報》記者12月中旬在澳大利亞采訪期間,試圖通過所見所聞的親曆,回答中國社會的這些困惑。

  很在意中國是否進口龍蝦

  初到澳大利亞,第一個感覺是物價有點高,但澳大利亞龍蝦的價格在記者采訪期間卻是個例外。在悉尼,一瓶普通的600毫升礦泉水要賣3澳元(1澳元約合6.5元人民幣),當地的中國商人流行一種簡單的算法,即同樣一件商品,在中國賣幾元人民幣,在澳大利亞就賣幾澳元,數字不需要變,改個貨幣單位就行。

  記者到達澳大利亞時,正好碰上中國暫停進口澳大利亞龍蝦,原因是為了打擊經香港轉運“澳龍”時逃避關稅的行為。悉尼魚市場的小販說,現在吃龍蝦太劃算了,價格比前幾天跌了快一半,“澳龍”價格從10月每公斤120澳元跌到了55澳元。但也有人開始抱怨中國,甚至開始給澳大利亞政府施加壓力。南澳大利亞海鮮出口商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不無擔憂地說:“如果澳大利亞遭遇長時間的龍蝦過度供應,業內許多人將會破產。”他們希望向中國出口龍蝦的生意能盡快恢複,甚至呼籲澳大利亞政府施加外交壓力,保護本土產業。

  澳大利亞人為龍蝦生意讓政府對外施加外交壓力的做法,看上去有些敏感,這或許與澳大利亞孤獨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離歐洲、美國以及東亞這幾大世界製造業與商業中心都很遠。769.2萬平方公裏的澳大利亞有2200萬人,不缺土地,但說到市場供應和貿易,太依賴中國這樣的國家了。在地區衝突不斷的當今世界上,澳大利亞這樣天然少有鄰裏紛爭的國家又是令人羨慕的“世外桃源”。但這樣的國家也注定很難成為世界的主流。雖然澳大利亞不乏悉尼等基礎設施完善的國際大都市,但至今很少有國際金融或政治組織的總部設在澳大利亞。

  “無情的現實主義”引來爭議

  龍蝦隻是連接澳大利亞與中國的一個小小的符號。澳大利亞對中國產服裝、日用品、玩具和電子產品的購買欲望與中國對澳大利亞自然資源的需求形成了互補,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最熱銷的澳大利亞兩種產品---鐵礦石和煤炭的價格還不斷走高。歐洲一些輿論在分析澳大利亞能夠先於其他西方國家走出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時,中國對澳能源和原材料的強勁需求也是公認的答案之一。但經濟上清晰可見的互補,並沒有取代澳大利亞認識中國時的模糊與矛盾。由於離中國很遠,普通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認識,更多來自於本國和西方媒體的報道和對周圍華人移民的印象。記者走進墨爾本大學附近的一家書店,看到有關中國的書籍非常少。除了一本關於中國行為藝術的圖冊,其他幾本都是外國人寫的帶有極端政治色彩的書。

 《悉尼先驅晨報》高級副總編阿曼達.威爾遜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現在與中國有關的內容在他們報紙上日益增多,其中有批評中國的,也有支持中國的,都是為了“滿足讀者的需要”。阿曼達說,有些澳大利亞人跟中國做生意,需要通過報紙了解中國的情況和氣氛,也有人關注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表現。據了解,這份在澳大利亞發行量35萬份的日報,在海外總共隻有6個記者站,北京是其中之一,但總部數百人的采編隊伍中幾乎沒有華裔。

  針對“維基解密”公布時任總理陸克文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談論遏製中國一事,《悉尼先驅晨報》7日發表悉尼大學美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傑弗裏.加特雷的評論說,中國既是澳大利亞依賴的對象,也是對澳大利亞安全唯一可以構成威脅和挑戰的對手,對此陸克文表示他在處理對華關係時是個“無情的現實主義者”。

  在澳采訪期間,《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當地媒體在對這種“無情的現實主義”展開討論。澳《在線評論》13日一篇題為“陸克文對中國的無情現實主義誤入歧途”的文章說,陸克文的對華現實主義站不住腳,澳大利亞從中國崛起中獲益極大,向盟友鼓吹遏製和攪動中國的做法,既不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對世界也沒有好處。

  《澳大利亞人報》駐堪培拉議會記者團團長布雷丹.尼可森沒有到過中國,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所謂“中國威脅”隻是政府某些白皮書中這樣寫,而他本人並不認為中國是威脅。他說,澳大利亞想發展軍力,發展軍力需要很多錢,這都需要向民眾解釋,於是就要找一些聽起來合理的借口。10年前,澳大利亞政府曾經稱印尼對澳構成“軍事威脅”,這和現在對中國的說法是一樣的。在尼可森看來,澳政府對“中國威脅”的重視是被媒體誇大了。

  澳大利亞中效顧問有限公司CEO布魯斯.馬林告訴記者,澳大利亞確實有一些政黨不喜歡中國,比如綠黨和國家黨,他們不喜歡中國人來澳買農場,覺得中國是個“可怕的大家夥”,還擔心中國人會破壞環境。布魯斯.馬林說,“中國威脅論”在澳大利亞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一些人不了解中國。現在甚至還有10%-20%的澳大利亞人認為,中國的政權像朝鮮一樣,或者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於中國來澳投資的公司,一些澳大利亞人也懷疑它們是受中國政府控製的,交易中暗藏著政治風險。

  “澳大利亞還得跟著美國”

  “澳大利亞很多老百姓不滿意政府對美國言聽計從,尤其是出征伊拉克和阿富汗,但無論怎樣,現在美國很強大,澳大利亞覺得還得跟著美國。”采訪中,布魯斯.馬林這樣對記者談起澳美之間的特殊關係。而據美國環球戰略網近日的報道,美軍正準備斥巨資在澳大利亞新建一個秘密基地,用於監測中國與俄羅斯的導彈發射及太空動作。對於澳美兩國間的一些有針對性的軍事合作,《澳大利亞人報》的布雷丹.尼可森向記者做了如下分析:“現在美國逐漸走弱,中國日漸走強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也許30年後,美中間的平衡會被打破。”尼可森認為,影響中國未來的變數包括:中國可能會武力統一國家、中國海軍走向遠洋,以及中日間的衝突。而澳大利亞跟美國是盟友,要幫助美國阻止中國潛在的這些不確定性。尼可森認為,澳大利亞地理位置很重要,在這點上“能幫到美國”。

   自從1788年英國首批囚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亞,努力擺脫四麵空空的孤獨感,成為國際主流社會的一員,就成為澳大利亞人內心最大的一個願望。走進堪培拉的戰爭紀念館,人們會驚訝地發現,整個戰爭紀念館的設置與其說在反思戰爭,不如說在顯示澳大利亞人對參與國際政治大事的重視和自豪感。澳大利亞本土從未發生過戰爭,但作為英聯邦國家,澳大利亞幾乎參加了19世紀末以來英國卷入的每一場重大戰爭。澳大利亞還參加了二戰和朝鮮戰爭,他們幾乎把戰場上遺留下來的所有東西都搬到了紀念館。在朝鮮戰爭展廳的說明中寫著:“澳大利亞幫助美國在朝鮮戰爭中起到了促成朝鮮半島談判,最終達到脆弱平衡的作用。”從“脆弱平衡的作用”到“能幫到美國”,這或許就是澳大利亞最看重的。

  對“中國人來了”既驚訝又無奈

  澳大利亞到底跟歐美近,還是跟亞洲近?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對亞洲出口占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比重從40%攀升到70%以上。中國、日本和韓國分別是澳大利亞第一、第二和第五大貿易夥伴,這意味著澳大利亞已經將自己的命運與亞洲經濟快車聯係在一起。當記者問到一些英國及愛爾蘭後裔的澳大利亞人與誰更近的問題時,他們大多先猶豫一下,接著回答說:“我們是盎格魯-薩克森民族的後代,我們還是覺得自己是歐洲人。”

  要讀懂普通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心態,這種文化和曆史歸屬感上的差異是無法忽略的。在悉尼房地產業小有名氣的華人老板金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人喜歡加班,而且有一點錢就會買房,再有一點錢就貸款買第二套房,這樣的奮鬥往往令澳大利亞人無法理解。據澳大利亞ABC環球集團總裁袁祖文介紹,這兩年有大批中國人來澳大利亞旅遊,也有不少人到澳購買房產。前不久在悉尼最好的地段,一套價值700萬澳元的別墅,被中國買家全款買走。袁祖文說,現在澳大利亞人講到中國,會在口氣和表情上流露出“中國人又來了”的驚訝和無奈。

  按照澳政府的新規定,從明年7月起,提高外國留學生移民的門檻,這被許多人認為是對亞洲移民的歧視。金劍說,這將是悉尼房產業的“一次災難”,因為現在華人學生是買房的生力軍。他認為,推動這項規定的澳大利亞現任總理吉拉德是擔心澳大利亞“亞洲化”。

  但想讓同屬亞太地區的澳大利亞去“亞洲化”簡直太難了。在悉尼等大城市街頭,亞裔麵孔隨處可見,這些都讓人覺得澳大利亞越來越像亞洲的一部分。據了解,20年前,澳大利亞人在中學學的外語是法語,而現在學印尼語、日語或漢語的學生開始增多。在澳大利亞生活20多年的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邵群告訴記者,以前華人要見政治人物很不容易,現在澳政界人物很願意參加中國人的活動,他們一方麵要拉華人的選票,另一方麵也想跟華人搞好關係。

  對中澳前景表示樂觀的聲音更多還是出現在民間經濟界。布魯斯.馬林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在澳大利亞狂熱投資曾引起澳大利亞人反感,但現在澳大利亞人對日本人的印象不錯,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橄欖球比賽就是由豐田讚助的。新南威爾士州公平貿易和文化部長弗吉尼婭.賈治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中澳在很多方麵有共同利益,隻要雙方能夠拿出誠信的態度充分溝通,彼此就會日益信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