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僑報社總編輯段躍中出版過《35號投手溫家寶》等200冊旨在促進中日相互理解的書籍。(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橫濱11月12日電(記者 劉曉丹)中評社記者昨天在東京拜訪了日本僑報社,該社總編輯段躍中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日本內閣像走馬燈似的不斷改換,現任內閣不僅對外交事務不夠成熟,而且缺乏具有大戰略眼光的外交人才,乃是日中關係的隱憂。他期待中日領導人盡快見麵,並推誠置腹地進行交流,體現外交家的風範與智慧。
專訪中,段躍中還詳盡介紹了日本華僑華人的生存狀況。他表示,旅日華僑華人十分優秀,活躍於日本各個領域。他們通過血緣關係、朋友關係和師生關係,與日本人建立了緊密的聯繋,達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因此,日本排華反華的現象並不像報道的那様嚴重。所謂的右翼激進分子,絕對是極少數。
其實,日本真正的右翼越來越少,而且被逐步邊緣化。據段躍中了解,一個說法是日本右翼有10000人,另一說法是僅剩幾千人。況且,除了少數比較偏激之外,大部分還是通情達理的,甚至有右翼人士在了解中國的第一手訊息之後,徹底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華人活躍於日本各領域 中日聯姻普遍
定居東京近20年的段躍中,在日本積累了廣泛人脈,無論在華人圈子還是在日本政商界都很“吃得開”。作為日本僑報社總編輯兼日本湖南人會會長,他對於當地華僑華人的生存狀況最熟悉不過。在他的印象中,“旅日華僑華人大多十分優秀,活躍於日本各個領域。”
日本作家筱原令(左)、日本僑報社總編輯段躍中(右)與中評社記者合影。 1991年,他剛到日本的時候,當地僅有20多萬華僑華人;此後,這個數字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長;今年,旅日華僑華人首次突破80萬人。
在學術界,活躍在日本政府和民間的學術研究機構的華人學者有5、6000人,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皆佳。改革開放以後,在日本取得各種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高達6000多個。在日本的700多所大學裏,無一所大學無華人學者,他們教授的領域不限於語言,而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哲學、曆史、美術等方麵。據悉,華人學者的日文版學術專著及各種日語著書已超過1000本。
在商界,辛勤智慧的華僑華人同樣闖出了一番天地。他們在日本創辦了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其中一些最有實力的還在日本上市。
“日本中華總商會會長嚴浩就是日本的優秀商界人士之一。在日本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偏高的背景下,他的公司雇用了2000多個日本雇員,為日本經濟做出很大的貢獻。”段躍中還告訴記者:“日本僑報社的所在地東京池袋地區,華僑華人開的店鋪越來越多。不少華人老板有能力在熱鬧的地區買下好房子,動輒花費上億日元。”
此外,“中日聯姻”日漸普遍。現在日本的中國媳婦、中國女婿也越來越多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與華人社會的壯大,華僑華人受到日本主流媒體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在當地影響力也隨之增加。
“整體來說,日本的華僑華人沒有受到什麽歧視或排擠,排華反華的現象並不嚴重。”在段躍中看來:“通過血緣關係、朋友關係、師生關係等,華僑華人與日本人建立了緊密的聯繋,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所謂的反華右翼激進分子,絕對是極少數。”
日本右翼越來越少 正被逐步邊緣化
在釣魚島紛爭導致中日關係最緊張的日子裏,“日本右翼政治團體舉行抗議集會、圍攻中國大使館”的消息頻頻在中國媒體曝光,引發國內民眾激憤。
此時此刻,身在東京的段躍中也受到波及。他任總編輯的日本僑報社是一家華人媒體,出版了諸如《怎樣看待尖閣列島釣魚島問題》(作者為村田忠禧,論證釣魚島屬於中國)、《致石原慎太郎的公開信》和《日本新歴史教科書批判》等書籍,故無可避免地遭到一些日本右翼人士的謾罵挑釁。
段躍中與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圖片由段躍中提供) 然而,段躍中卻沒有對這些人“恨之入骨”。在他眼中,“死不講理”的隻是其少數,他對所謂日本右翼的所見所聞,與我們印象中的也稍有出入。
他告訴記者:“一些右翼分子在池袋地區舉行反華遊行,但他們的抗議行為比較有條理。警察說幾點解散就幾點解散,不讓打標語就不打。”
“可惜的是,在《產經新聞》、《文藝春秋》等老牌右翼報刊媒體的廣泛報道下,這些人的聲音被擴大了。我們過度關注右翼人士的激進行為,反而幫助他們達到了目的。更為痛心的是,一些普通國民看了右翼媒體的反華報道,對中國的親近感在不斷下降。”
其實,日本的右翼分子越來越少,而且正在被逐步邊緣化。據日本警視廳官方網站公布的數字,1994年右翼團體登記人數為16000人,而到了2004年減少為10000人。
“日本的政治團體需要向政府登記,不是自稱右翼就算是右翼。”段躍中指出:“資料顯示,日本真正的右翼團體隻有10000人;另一個說法是僅幾千人,所占日本人口比例很少。”
“我的一些華人朋友認為,右翼並非不可交流,部分也是通情達理的。在聽了有關中國的第一手訊息之後,有的甚至還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他認為,不少日本右翼分子都是因為對中國缺乏直接的接觸和充分的了解,才對中國充滿誤解和敵意。而隨著兩國人民交往的日益頻繁,誤解正在慢慢消減,這也是日本右翼分子日落西山的根本原因。
段躍中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圖片由段躍中提供) 日本人熱衷學中文 主流社會主張中日友好
段躍中告訴記者,雖然少數日本政客和右翼勢力的行為不利於中日關係發展,但日本主流社會和民眾仍主張中日友好,對與中國交流表現積極,越來越多日本人熱衷於學習中文。
他指出,多數日本人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持正麵態度。不少日本企業在中國有利可圖,不斷增加投資。此外,日本主流媒體對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等中國大型盛事的報導,也是中立偏正麵為多。連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任期間也曾說:“中國崛起對日本來說是機會,不是威脅。”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曆史上,日本曾經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精神文明,十九世紀後又大規模移植了西方的技術和製度。如今,中國重新崛起,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日本人從現實利益出發,又把眼光轉向這個龐大的鄰國,表現之一就是不少人開始積極學習中文。
段躍中見證了這一變化。2005年,日本僑報社開始舉辦中國人的日語作文大賽和日本人的漢語作文大賽,是目前兩國唯一的全國性作文大賽。六年下來,參賽者超過1萬人次。2007年,日本僑報社又創辦了“東京漢語角”活動。每周日下午,日本人和中國人聚集在池袋附近的公園用漢語對話交流,至今已舉辦了160餘次活動,參加者超過6000人次。三年來,這項活動已經成為中日草根交流的重要平台。日本影響力最大的五大報紙之一《日本經濟新聞》日前還圖文並茂地大篇幅介紹了漢語角活動。段躍中表示,這充分說明阻礙中日友好的隻是少數政客,日本社會主流仍希望通過交流促進中日友好。
段躍中與夫人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圖片由段躍中提供) 民間交流十分重要
釣魚島事件發生後,由於中日關係驟然緊張,原定訪華參加日中青年交流活動的“日本青年上海世博會訪問團”推遲了行程。
“這是十分遺憾的事情。”段躍中認為:“無論兩國在政治層麵如何對立,都不應該影響到民間交流。政治家需要有更大的胸懷和戰略眼光來處理對外關係。”
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應邀訪華,成為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當年的這些青年,如今不少都成為維係中日友好的中流砥柱,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可見,兩國之間的青年交流、民間交流是多麽重要。
日本懷念周恩來、鄧小平
段躍中說,現在很多本政治家仍然很懷念周恩來和鄧小平,尤為推崇他們的大戰略眼光和思想。他向記者講述了以下這些值得載入外交史的幾個瞬間。
周恩來當年在人民大會堂深夜會見日本友人,雖然隻是第二次見麵,他卻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這個細節反映的外交家風範,讓日本朋友永遠銘記。
當年號稱“日本最大右翼”的笹川良一,與鄧小平見麵之後被感化。回國後,他毅然拿出一百億日元,設立唯一的民間“日中友好交流基金”。他的兒子笹川陽平如今仍然在不遺餘力地促進中日友好。笹川陽平還在日本僑報社出版了中日雙語版《以日中兩千年曆史為鑒》,主張通過民間交流推進日中友好,受到中日兩國各界的高度評價。
中國領導人的傳統智慧與風範得到繼承。溫家寶總理訪問日本時對僑界和日中友好團體說的一番話,讓當時在現場的段躍中感動不已。
今年五月,溫家寶時隔三年再次訪問日本。在日中友好七團體和僑界四團體舉行的歡迎晚宴上,溫家寶說:“我不太習慣用稿子講話,因為我一直認為用心講話,人們更容易接受。”他回憶起上次訪日時在國會發表演講:“離開大廳已經很遠了,掌聲還不斷傳來,我心裏懂得了人們的心和良知是可以溝通的…我回到飯店第一個就給母親打電話。她是經過抗戰的人,如果她認可我的這篇講話,我心裏就安定了。母親告訴我,‘孩子,你講得好。’”
“那天他的講話多次被掌聲打斷。真是一個大國總理的風範,如此有親和感!”
段躍中感歎,相比之下,日本內閣像走馬燈似的不斷改換。去年才開始執政的民主黨在外交方麵又不夠成熟,尤其是現任外相前原誠司等人,不懂得涉外事務需要慎之又慎的道理。
日本僑報社裏的福娃(中評社記者攝) 他認為,日本現任內閣缺乏具有戰略眼光的外交人才,是日中關係的隱憂。
“中國政府非常看重人際關係。例如福田康夫和村山富市等老牌政治家,中國可以很放心跟他們交流,但是對於前原誠司這種人,中國很難對其放心,難以建立密切的關係。
因此,他期待日本下一代政治家更加高瞻遠矚,尤其是那些從中國留學回來、了解中國國情、體製和文化的政治家,能夠多出現在日本政壇。這將有利於未來的中日關係發展。
“中日兩國都應該從這次釣魚島風波吸取教訓,未來要探索一些既能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又不傷害對方,還能在國際上產生比較好的影響的對策。”段躍中表示:“希望中日領導人能夠盡快見麵,他們何嚐不能推誠置腹地進行交流、體現外交家的風範與智慧呢?”
縱使中日之間曆經風波,段躍中始終對未來的中日關係充滿樂觀。
“中國媒體可以更多地報道那些熱愛和平、期待中日友好的日本人的聲音。其實,每個在日本的中國人都是一個民間大使,每個在中國的日本人也一樣。中日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民間交往愈趨密切,兩國和平相處乃是曆史必然。”
日本僑報社的牆上掛著字幅:“溝通理解是和平友好之橋”(中評社記者攝)
段躍中似乎從不停止工作,總是抱著iPad或iPhone上網。(中評社記者攝) 段躍中簡介:
1958年出生,湖南人,曾任中國青年報記者、編輯,1991年赴日本自費留學,2000年獲得新舄大學博士學位。20年來,先後創立了在日中國人文獻資料中心、創辦《日本僑報》及日本僑報出版社、日中交流研究所、NPO法人日中交流支援機構等。現任日本僑報出版社總編輯、日本湖南人會會長、NPO法人日中交流支援機構理事長,兼任北京大學、同濟大學特約研究員和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出版了包括《在日中國人大全》、《35號投手溫家寶》在內的200冊旨在促進中日相互理解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