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揭秘朝鮮暴風虎坦克:落後世界40年(組圖)

(2010-09-03 21:10:06) 下一個


  約在2010年4月,韓國公開了朝鮮一段最新型主戰坦克的視頻,引起了外媒的關注。5月5日,英國《簡氏防務》發表了一篇名為《朝鮮最新主戰坦克更多細節曝光》的文章。認為這段視頻中的坦克就是之前外界在傳言的朝鮮M2002式坦克。韓國媒體稱它為P\'okpoong ho(暴風式)坦克。一些中文網絡習慣性把ho翻譯成“虎”字,就成了“暴風虎”坦克了。

  視頻  

  視頻畫麵不是很清晰,但是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到朝鮮新型坦克的基本外形。車體每側有6個負重輪,引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車體正麵首上甲板的牽引環明顯內陷,說明車首上加了附加裝甲。炮塔為焊接製造,炮塔正麵有兩塊附加裝甲,配合間隙比較大,並非焊接,而是用螺栓固定。炮塔側麵略有傾角,炮塔尾部有一個尾倉。內空間不大,不可能像日本90式和美國M1那樣存放炮彈和安裝自動裝彈機。尾倉上方有一橫風傳感器。該坦克主炮為一門不帶熱護套的裸炮。主炮上有一台激光測距儀,還有一部主動紅外線大燈。說明它夜間還是用主動紅外大燈配合第一代紅外夜視儀作戰。雖然視頻截圖看不清細節,但是傳統上蘇式坦克主炮都還附裝有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炮塔頂部炮長艙口還有一挺14.5毫米KPVT高射機槍。從視頻截圖上看,該坦克在開墾過的田地上跑直線,並非在試車場跑車,不能看出它的越野性能如何。

  它是誰?   

  朝鮮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國家,外界對其了解少,傳言多。關於朝鮮新型坦克,俄羅斯軍報《紅星報》記者弗拉基米爾.庫紮裏4月27日撰文認為其基礎是T-72;而5月5日的《簡氏防務》文章認為盡管“暴風”坦克的車體和發動機艙參照了T-72,但還是屬於T-62改型。

  那麽它是否是一種全新的坦克?如果不是,究竟是什麽坦克的改型?

  朝鮮工業和先進國家差距很大,也一直都不具備生產高性能坦克的能力。之前朝鮮曾經生產過大約1800輛T-62坦克(朝鮮“天馬”坦克實際上是T-62有限改進)。也有消息說朝鮮想購買/接觸過T-72,但是在M2002(暴風)坦克之前,朝鮮甚至沒有T-72生產經驗,朝鮮也不可能一步登天有突破性的進步,以朝鮮現有的科技能力和國際環境,也無力研製一種全新的坦克。首先筆者就排除了它是一種全新的坦克底盤。那麽它是什麽坦克的改型?


暴風坦克的火力已經難於對付K1坦克了。


  T-62單側隻有5個負重輪,T-72有6個負重輪,M2002(暴風)坦克單側有6個負重輪,這可讓人誤會其是T-72一種變形,殊不知識別坦克底盤不能單憑負重輪數量下結論。從視頻截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其駕駛員位置靠左,和T-62相同,而T-72的駕駛員位置在主炮正下方。坦克底盤加長,增加負重輪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而改變駕駛員位置要對操作係統改動較大,反而困難。

  其加長了車體,說明它需要改大發動機艙容納加大功率的發動機。T-62隻有37.5噸/580馬力,T-72也不過41噸/780馬力,T90才46.5噸/840馬力,蘇式坦克噸功率比較低,有消息說“暴風”坦克重44噸,用了1100馬力的發動機,此說不可信。

  火力  

  “暴風”坦克用的是一門沒有熱護套的裸炮,T-72以後的各型坦克的125毫米炮都有熱護套,熱火套一旦用上了就沒有人願意拆下來,所以確定它用的還是T-62上的2A20式115毫米滑膛坦克炮。該炮身全長6090毫米(52倍徑)、全炮重2382kg、身管長5740毫米、身管重1720kg、正常後坐長為340~410毫米、極限後坐長430毫米、高低射界為-4°30′~+17°。發射炮彈後火炮自動回到3°30′仰角位置,以便裝彈。

  該炮配有自動拋殼機,由上架、下架和拋殼窗3部分組成,位於防危板活動部分上方,利用火炮後坐時儲存的能量將射擊後剩下的空彈殼拋出車外。不過以色列人經過對繳獲的T-62使用中發現該自動拋殼機有時候不能準確拋出彈殼,反彈的彈殼容易傷人。

  115毫米滑膛炮配有雙向穩定器,由1個電氣-液壓係統和1個直流電傳動係統分別實現火炮高低向和水平向的瞄準與穩定,與T-55坦克使用的雙向穩定係統基本相同,精度很差。

  該滑膛炮可以發射OF-18式尾翼穩定榴彈、BK-4式和BK-4M式尾翼穩定破甲彈和BM-6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T-62坦克的彈藥基數為40發,正常配比為榴彈17發、脫殼穿甲彈13發、破甲彈10發。T-62坦克的40發彈布放位置是駕駛員右邊的前組彈架油箱存放16發、中組彈架20發、炮塔右壁2發、車體右甲板1發和1發空包彈,由於“暴風”坦克焊接炮塔還有一個尾倉,內容積增加,攜彈量可能有所增加。脫殼穿甲彈重20.95kg,初速1615m/s,對2米高坦克靶直射距離1870m,1000米距離上穿甲深僅僅為228毫米(垂直均質鋼板)。1500米距離上,靜對靜射擊首發命中率50%(中國出口的MBT-2000坦克在40千米/小時速度前進時,對2500米處的活動靶還有85%的命中率。)。榴彈重28.5kg,初速750m/s。破甲彈重25.3kg,初速900m/s,破甲厚度440毫米,直射距離990米。


暴風坦克的火力已經難於對付K1坦克了。


  T-62的火控計算機都非常簡陋,僅僅計算距離和彈種對彈道的修正,而且還要手動輸入彈種、距離信息,反應速度很慢,戰鬥中人為誤差幹擾大。尾倉上方的橫風傳感器說明“暴風”坦克的火控計算機已經能把橫風數據列入射擊諸元計算,比較T-62有進步。不過先進火控一直非常昂貴,能夠占到現代坦克成本的25%左右,朝鮮本身也缺乏先進的火控技術。

  T-62的115毫米滑膛炮是世界中第一種滑膛坦克炮,但是其穩定器精度低,火控非常差,靶場上靜態精度本來就不高,在戰場上還因為炮管沒有熱護套,受日照影響彎曲,精度更差,射速還非常慢(低於4發/分鍾)。“暴風”坦克還沿用老掉牙的L-2G式主動紅外大燈為夜間炮長瞄準鏡指示目標,最大夜視距離僅僅800米,還容易為美韓坦克的指示自身方位。實戰中夜戰能力基本為零。據以色列反映,2A20式滑膛炮的抽煙器效果很差,持續作戰時炮塔內煙熏火燎,能把乘員熏出來。火炮俯仰角度太小,在貝卡穀地作戰時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朝鮮多山,火炮俯仰角太小,造成無法選擇有利地形發揮火力。1983年蘇聯曾經為115毫米炮研製過9M118炮射導彈,最大射程5000米,破甲厚度550~600毫米,但是一直沒有大量列裝。朝鮮經濟十分困難,更用不起昂貴的炮射導彈。蘇式炮射導彈必須另外安裝一套炮長激光瞄準具,“暴風”坦克上隻有一套炮長瞄準鏡,所以有外媒猜測“暴風”坦克上有多達4枚炮射導彈,也不可信。

  防護   

  原型車T-62的防護比較薄弱,車體前上裝甲為均質/100毫米/30°/鋼(防護相當於200毫米垂直鋼板)、炮塔正麵裝甲為均質/200~220毫米/弧/鋼,側麵裝甲為均質/170毫米/弧/鋼。韓國K1坦克的105毫米線膛炮穿甲能力為400毫米/2000米,對T-62射擊,各個角度均可以將其輕鬆擊穿。

  從外形上看“暴風”坦克似乎已經用了焊接炮塔。焊接炮塔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使用複合裝甲,形狀也便於設計,內容積大。從圖片中無法判定朝鮮是否使用了複合裝甲,但是未見炮塔鋼板厚度有明顯的加強。朝鮮軍工在炮塔正麵還用螺栓固定上了類似T-62M的附加裝甲。從視頻圖片上看,炮塔、車體正麵附加裝甲厚度估計在50~60毫米水平,加上基甲,目測估計相當於300~350毫米垂直裝甲鋼板防護水平,防護能力仍然無法經受K1坦克的射擊。

  由於朝鮮軍事實力一直有很強的神秘色彩。外界猜測很多,有些甚至是謠言。網絡上曾經有文章說:“……朝鮮采用的附加裝甲是一種液態裝甲。這種裝甲由液體和固體裝甲複合而成。當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擊中該裝甲後,中間的固體裝甲板會使穿甲彈減速並將其動能通過周圍的液體傳遞到整個主裝甲上,即由中彈時的“點受力”變成“麵受力”。這樣一來,T62的炮塔和車體前裝甲就可以勉強擋住M1A2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直接命中……”有人甚至能考證說這是中國的一個專利,而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國生產和裝備過液態裝甲,液態裝甲也不會有有擴大受力麵的作用——這是中學物理課本上學過的,液態傳遞能量不如固態快,用液態做裝甲,隻能死得更快。助於申請專利,隻要有獨到性,國家專利局就會接受,不需要審查合理性。每年都會產生大量不實用的死專利。


暴風坦克作為一種附加裝甲的T-62改型,防護能力始終落後。


  網絡上還傳言“暴風”坦克“隻有T-95能與之媲美”,如上分析,這說法顯然信口雌黃。

  “暴風”坦克的視頻截圖上未發現有激光告警器,被瞄準時無法自知,不能通過及時拋出煙霧彈獲得保護。

  蘇式坦克習慣通過低矮外形來降低命中率,現在經過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實踐說明觀瞄設備的發展已經能夠發現縮小外形的蘇式坦克,“此路不通”。

  由於蘇式坦克慣有的內部配置缺陷,命中以後殉爆概率極高。在科威特、伊拉克、車臣、格魯吉亞都能看到大量殉爆的蘇式坦克。“暴風”也無法避免這一問題。

  對手  

  “暴風”坦克的直接對手就是韓國裝備的K1/K1A1坦克。K1坦克1985年批量生產並裝備韓軍,生產總數大約1000輛,1997年開始改進為K1A1型,火炮和火控都得到升級。

  K1坦克的主炮采用了L7A3型105毫米線膛炮。身管裝有熱護套,炮身中段裝有抽煙裝置,炮口附近裝有炮口初速雷達。炮塔旋轉和火炮俯仰為電/液壓操縱,緊急時也可以手動控製。為了使主炮獲得俯角,炮耳軸還盡量向前安裝。主炮俯仰角度為-10°~+20°。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空心裝藥破甲彈、脫殼穿甲彈、白磷彈和訓練彈等,其中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為主力彈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1000米外的穿甲厚度為450毫米,2000米外為400毫米。彈藥基數為47發,儲存在車體前部右側和炮塔吊籃底板上。K1瞄準鏡為雙向穩定式,在海灣戰爭中已經過考驗,證明具有很強的夜間戰鬥能力和行進間射擊能力。但休斯公司的這種炮長單目主瞄準鏡僅安裝在初期生產型的K1坦克上,以後的生產型坦克換裝成更先進的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的熱成像瞄準鏡。熱成像瞄準境采用了性能更好的熱成像儀、二氧化碳型激光測距儀和雙向穩定的主瞄準鏡。該瞄準境采用了廣角雙目式,從而增大了視場,提高了圖像的清晰度。“暴風”坦克還在用擾動性瞄準鏡,坦克行駛時炮長的視野內景物都是晃動的,搜索目標困難、還需要停穩坦克車後才能瞄準,反應速度很慢。K1車長瞄準鏡為獨立式周視潛望鏡。車長在行進中可實施全周觀察,一旦發現新的威脅目標,可超越炮長操作,通過一個按扭就可使主炮實施跟蹤瞄準射擊。超越式(也稱指揮儀式)車長瞄準鏡實際上車長和炮長都能找目標打。“暴風”坦克的炮長、車長各自找目標,車長即使發現目標還必須語音告知炮長調炮,十分落後。

  K1坦克采用的炮長熱成像瞄準鏡和車長獨立潛望式瞄準鏡,屬於美國最新式M1坦克上首次使用的高技術設備。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實踐中證明M1坦克總能更遠、更早發現蘇式坦克,K1坦克在戰場上如果麵對的是朝鮮的T-54/55、T-62、“暴風”坦克,無疑就能單方麵地連續地對其進行射擊;尤其是在夜間作戰時,朝鮮坦克要麽不開紅外大燈做夜盲,要麽開紅外大燈為K1坦克指示“我在這裏”!


蘇式坦克的殉爆問題一直是重大缺陷。


  即使在白天,由於“暴風”坦克的火控係統落後,當它的激光測距器開始對目標測距時,K1/K1A1的激光告警器就能發現敵情並報警,後者開始拋出煙霧彈掩護自己,或者高速機動規避。K1/K1A1坦克采用了德國MTU公司的MB871 ka501型水冷柴油發動機。功率為882千瓦(1200馬力)。配用德國ZF公司的LSG3000型全自動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2個倒檔,從0加速到32千米/小時隻需要9.4秒,該傳動裝置除采用機械式刹車外,還具有液壓減速裝置,可以使坦克在高速行駛情況迅速停下來。T-62係列以及T-72係列的火控反應時間都在15秒以上。這麽遲鈍的反應,足夠K1/K1A1先機動規避,找出“暴風”坦克、測距、計算射擊諸元,然後迅速短停,來一個精確射擊。K1A1火控源自M1A1,反應速度隻有6.2秒。

  K1/K1A1的裝甲防護力尚還保密,但是K1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51.1噸,僅比M1主戰坦克相輕了3.4噸。K1坦克的車體長又比M1短了44厘米,車寬少了6 厘米,車高矮了12.5 厘米。估算起來其炮塔正麵防護能力和M1差不多都在350毫米均質鋼板水平,“暴風”坦克主炮228毫米的穿甲威力無法從正麵擊穿它。唯一的辦法就是設伏襲擊K1/K1A1側麵、後麵。即使如此,在野外,由於朝軍觀瞄設備落和戰場情報遠遠低於韓軍,要設伏絕非易事。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大量的T係列坦克也設伏過M1A1/A2,但在空地一體化作戰體係下無法取得影響戰局的成績。


暴風坦克麵對K1坦克,有很大的劣勢。


  空中敵人  

  朝鮮坦克要麵對的敵人除了地麵部隊外,還有美韓空軍、陸軍航空兵。美國對朝鮮的空中偵察每個月在一百多次以上,緊張時期能夠達到二百多次。朝鮮陸軍缺乏空中掩護,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大規模裝甲部隊集結、大縱深作戰都無法實施。倘若發生大規模戰爭,“暴風”坦克的14.5毫米高射機槍在目標發現、識別、瞄準、夜戰能力上和12.7毫米高射機槍並無本質區別。遭到A-10攻擊機、AH-1、AH-64武裝直升機攻擊,朝鮮坦克很難有自衛機會。以美韓軍的既往戰術來看,空中打擊總是優先,坦克隻是撿漏,沒有空中掩護的朝鮮坦克大部分很難堅持到和美韓坦克遭遇。  

  結語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時,駐韓美軍主要裝備M-24霞飛式輕型坦克,火力和防護明顯落後朝鮮的T-34。朝軍借助裝甲優勢把美軍壓縮到釜山防禦圈。如今美國、韓國和朝鮮差距日漸拉大。“暴風”坦克從火炮、火控到作戰環境,和對手K1/K1A1落後較多。又因朝鮮現在經濟比較困難,外媒估計其生產數量可能隻有數十輛,訓練也不足。一旦開戰,朝鮮裝甲力量的命運不容樂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