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警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iPod是在中國製造的,但它的成本是由5%的中國薪水、15%的美國專利費和40%的日本附加值構成的。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法國《歐洲時報》8月21日載文《“全球老二”的虛與實》,文章說,眼下,備受海內外媒體熱議的莫過於中國經濟的全球地位。日本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時間,有關“大國超越”、“世界二哥”的評論甚囂塵上。
坐上全球經濟規模的第二把交椅,經濟再上一個台階,對中國來說,無疑是一件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海內外華人華僑期待中的古老東方大國的複蘇也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年均接近10%的GDP增速,中國表現出的高增長性令世界矚目。有分析就指出,中國在近幾年裏陸續超越傳統七大工業國中的其它國家,並於今年上半年終於趕上日本。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趕超美國也不是難題。
不過,國人同胞在為經濟總量感到欣慰的同時,亦應清醒地看到,第二大經濟體並不等於第二大經濟強國,目前中國GDP“老二”隻是“虛胖”,在輿論給予的“虛名”中,實際隱藏著許多危機。
中國的經濟看上去充滿活力,但遭遇轉型煩惱:過去的中國式增長過度透支環境和資源,以往勞動供應充沛的“人口紅利”麵臨耗盡。創新能力差、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務也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美日歐等發達國家依然占據著世界發展的製高點和最高端,中國依然在飽受各種壁壘和技術學習限製的情況下苦苦追趕。
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中國總理溫家寶曾說過:“中國有13億人口,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僅為日本的1/10,與“全球老大”美國更是無法比較。
美國《新聞周刊》近日曾根據100個國家在教育、健康、生活質量、經濟競爭力等方麵的綜合幸福感推出“最好國家”排行榜。結果顯示,芬蘭、瑞士和瑞典分列前三名,中國位列第59位,日本第9,美國排名第11位。其“發達”程度可見一斑。
在西方輿論的漩渦中,更須提防“世界老二”這頂渲染吹捧的高帽。中國在後危機時代起到的作用固然毋庸置疑,有善意者希望從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分享收益,渴望中國成為製衡國際霸權的積極力量,但也不乏非善意者在借機製造“捧殺”陷阱,借此要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而輿論麵對中國所謂“咄咄逼人”的增長速度,更會用挑剔、批判的目光品評“中國製造”和中國發展。
翻開曆史的扉頁,不難看出,自二戰之後,世界老二的位置之上,一時多少豪傑幾經變換——英國、德國和日本,還有資本主義體係之外的“世界老二”——蘇聯。究其原因,少不了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為霸權打壓的因素。身處全球化一體中的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出口貿易方麵,自然免不了外界的質疑與打壓。但無論如何,中國不會再次落入老大為“老二”設的陷阱,將記取20年前日本的前車之鑒。
GDP“全球老二”的虛與實,正在考驗著這個複蘇中的大國前進的腳步——“中國模式”語境下的創新,“中國奇跡”在新形勢下的繼續,是一道需要解決的難題。對中國來說,坐上“世界老二”的交椅,未來麵臨的考驗不會更少,隻會是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