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不會平順,必然與美國(既有大國)發生利益碰撞,不意味發生戰爭,而是多方角力,地緣焦點在中國大陸200浬經濟海域。 中評社台北8月21日電/中央網路報消息,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周報1581期文章,談中美競合形勢,內容如下:
(一)前言
● 中美大國競合形勢浮出枱麵。由人權、經貿、金融到地緣戰略利益。
● “中國崛起”不會平順,必然與美國(既有大國)發生利益碰撞,不意味發生戰爭,而是多方角力,地緣焦點在中國大陸200浬經濟海域。
● 就美國而言,在兩個不同的戰略方向(東北亞、東南亞),測試美國在該地區安全議題上的主導角色是否改變,作為今後與大陸戰略競合關係的參照。
● 就大陸而言,除關注美國與盟邦演習動向,更需了解“北約全球化”是否提前在亞洲實現,預防在東北亞形成美日韓的同盟力量,在東南亞形成多邊安全機製稀釋大陸雙邊協議影響力,避免出現新的冷戰格局,打亂2020年戰略機遇期。
● 大陸反應不至激化,近期演習限於近岸火力展示,檢驗性大於對抗性,與其說對外,不如說強己,解放軍同時驗證2008年新一代《軍事訓練和考核大綱》,並檢驗部隊按綱施訓與應急能力。
● 大陸不會頭腦發熱地挑戰美國,而是找尋與美國戰略利益競合的相對位置,取得更多尊重,並在國際體係要求更多的發言權,而不是顛覆整個體係。
(二)西太平洋局勢複雜化
美韓軍演上月落幕,還有更多演習陸續展開。對大陸而言,目前最要緊的工作除關注後續的演習動向,還要進一步掌握美國連番演習所代表的戰略意圖,是否藉此強固其與東亞盟國關係,進而為“北約全球化”在亞太布局預作準備。美國宣稱,本次演習針對朝鮮,北京姑且信之。問題是,這次演習若如美方所言持續數月或更長時間,情況則非比尋常。
解放軍事戰略界早有警覺,認為美韓演習有多重目的,除象征性地威懾朝鮮,更有藉演習強固美日安保的意圖,甚至可能把美、日、韓三方綁在一起,形成一股新的軍事同盟力量。
包括大陸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等新一代解放軍將領,對美國四年前提出“北約全球化”的思維可能在亞洲提前實現表示關切。“北約東擴”已成曆史,“北約全球化”才是美國鞏固其全球領導地位新的戰略方向。天安艦事件提供美國一個絕佳機會,證明美國的“軍事存在”不僅在朝鮮半島有其強化之必要,在整個東亞都不可缺少。
解放軍方的憂慮不僅於此,解放軍一些中壯派將領認為,美國的戰略打擊重心逐漸前推至關島至為明顯,如六成戰略核潛艦約30餘艘準備部署在太平洋地區。最近有3艘改裝為潛射巡弋飛彈的核子攻擊潛艦先後進駐釜山與菲律賓等基地,演習不過是表象,美國真實的目的是為“圍堵中國”布勢。這些將領毫不掩飾地說,這種圍堵尤過於冷戰,甚至比冷戰還要激進。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國際軍事分會會長羅援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他說,美韓軍演初期在日本海,後續對中國大陸周邊地區帶來的負麵影響不容低估,大陸當局對美國的圍堵應提高警覺,目前美國對大陸形成“滿月形”戰略包圍和三道封鎖線(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夏威夷)的態勢。
(三)中美戰略互疑加深
就北京來看,美國對大陸的戰略圍堵是“結構性矛盾”,其本質在於對“中國崛起”的不信任,這不是短時間能夠化解,隻要美國不在敏感的主權和民族情結問題上挑戰大陸,中方能忍則忍,之所以不能容忍美軍在黃海演習,除安全考量,更重要是它挑戰中華民族的自尊心。
不料,東北亞演習尚未結束,南海爭議又起。7月底,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在越南河內舉行“東協區域論壇”(ARF)外長會議中發難,指出南海與美國國家利益攸關,當前維護南海航行自由既重要又有緊迫性,並主張南海問題應透過多邊協商完成。大陸外長楊潔篪立即反駁,指出南海問題國際化隻會使事情更糟,解決難度更大,而這類爭議的最佳解決途徑是爭端當事國之間的直接雙邊談判。他以罕見地口吻說,“亞洲在崛起,有了自己的尊嚴,亞洲國家能夠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解決好彼此的關切。”中美雙方在南海問題上的交鋒,出現競爭性的趨向。
除了軍方,中國大陸的文人也感到形勢的複雜化。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認為,盡管年初中美關係的氣氛稍見緩和,但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仍在激化。美韓軍演所揭示的中美“戰略互信”非但沒有培育出來,反而是“戰略互疑”日益加深。他判斷,也許隻有經過一場或幾次重大較量之後,中美雙方才能摸索出若幹新的政策底線,建構一個更為穩定的戰略競合關係框架。
曆史上凡任何一個崛起的強權,無不經過一番爭鬥。中國大陸戰略界認為,中國大陸的崛起不可能平順,與大國之間的碰撞早晚要發生,大陸要做好準備,美國已經在積極布陣,有一天大陸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外界不要感到意外。
當然,大陸做的所謂的“準備”,並非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而是找尋與美國戰略利益競合的相對位置。大陸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認為,東北亞安全格局的主導權仍操控在美國手中,並未因美韓軍演地點改在日本海而改變。因此,大陸在反對美國艦隊進入黃海演習的問題上應謹慎行事,不要被盲目的情緒和民族主義的衝動所牽製。
(四)結語
就軍事層麵而言,如何準確判斷今後一段期間解放軍係列演習的意圖至為重要。最近解放軍事演習頻繁,這隻是開始,從8月起至年底,各種演習將進入跨區合練階段。尤其,今年是解放軍按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施訓的第2年,演習的規模和強度都將逐次升高。
美韓演習上月底結束,近日美國又在南海與越南舉行軍演,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也參加演習,為慶祝美越建交15周年。外界普遍認為,此舉將進一步刺激大陸在南海與周邊國家的主權爭端。不過,最近解放軍的演習並未出現“異常”舉動,基本按綱施訓,大陸官方媒體雖有一些針對性報導,但都是一種“政治表態”,而演習地區多以近岸或近海為主,要不然就是國土防空演練,采戰略守勢。
特殊的例子在今年3月中旬,北海艦隊實施遠航訓練,從青島到南沙,往返萬裏之遙,途中進行通訊和後勤等新的試驗,目的是使艦隊的遠海機動訓練常態化。跡象指明,大陸海軍有“蓄勢待發”之心,但應非與美軍爭鋒,而是要求美國對其主權更多的尊重,包括美國軍艦在中國大陸經濟海域的“無害”航行。
按往例,解放軍從年初到夏季,以各單位分練為主,八月進入合練階段,今年7月起還出現多次“首次”演習,多以跨區機動演練為主,著重戰備保障的測試,是軍隊建設的必然延伸,與其說對外,不如說是強己。
今年各種演習頻繁的另一個主因是,2008年解放軍頒布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今年進入第2年。去年8月之後,解放軍幾次大型跨區實兵演練輪番上陣,均具檢驗性質,估計今年8月以後亦複如此,演習的規模和強度將逐次升高。
解放軍訓練大綱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到胡錦濤,曆經7次調整,內容參考當時國際形勢和軍事變革,2008年的版本出自胡錦濤主軍時期,訓練內容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為主,整合難度勝於往年,在無實戰條件下,解放軍隻能透過各種演習累積經驗,加速其軍事轉型。據此,今年的演習格外重要。去年是新訓大綱施訓的第一年,多少有些嚐試性質,今年不同,是要驗證新訓大綱,並掌握部隊應用的能力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