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峴港掛出歡迎美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來訪的標語。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評論員 張迎春)從8月11日起,美國和越南這對曾經不共戴天的宿敵,開始在南海舉行為期一周、規模“史無前例”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以“進一步促進美越軍事交流,紀念美越關係正常化15周年”。雖然美國軍方反覆強調軍演是“非戰鬥性的”,但海內外媒體大多認為此一說法乃是外交辭令,BBC稱,在南海主權爭端日益緊張的今天,這樣做無疑激怒了中國。輿論一致認為,美國利用越南牽製中國,而越南“挾美自重”,將來會有後悔的一天。
此外,8月10日,美國海軍驅逐艦“約翰•麥凱恩”號抵達越南峴港市仙沙港,成為繼“喬治•華盛頓”號航母8日訪越以來第二艘引發國際媒體關注的訪越美軍軍艦。值得一提的是,峴港在越戰時期曾是美軍軍事基地,也是距離中國西沙群島(越南稱作帕拉塞爾群島)最近的越南港口。由於此時正是南海問題持續升溫之際,美越間軍事頻繁互動立即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聯合軍事演習無疑是這次美軍訪越的重頭戲,標誌著雙方關係進一步升級。眾所周知,美國和越南在冷戰期間進行過一場慘烈的戰爭,這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極大地改變了冷戰的態勢。1975年,越戰正式結束。20年後,美國和越南才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顯而易見的是,當兩國關係正常化後,這場首次演習的政治意義遠遠超出了雙邊軍事演習的範疇。
之前美韓黃海軍演的“火藥味”尚未散去,美國“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就出現在南海,高調參與美越海軍聯合演習。對此,國際關係學院安全與戰略研究專家張敏謙分析,美國此次高調在中國周邊地區展示軍力,與奧巴馬上台後的戰略調整有關;在小布什時期,美國將戰略重點放在中東、阿富汗,而奧巴馬政府則提出了“重返東南亞”,意圖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力量存在並擴大影響,在這一過程中,越南成了美國媒體上的熱門國家。“美國在東北亞繼續支持韓日的同時,也在東南亞尋找新盟友,包括越南,”美國彭博新聞社題為“遏中國‘藍水海軍’美國拉攏東盟”的文章,直接提出將越南作為美國的新盟友。
可以這樣認為,麵對中國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的提升,美越兩國互有需要,一拍即合。在美國“重返東南亞”的戰略下,與中國在南海諸島歸屬問題上存在爭議的越南成了美國製衡中國的一枚戰略棋子;而從越南方麵來說,他們一直希望能夠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引入外部力量壓倒中國,如今事態正向著越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因此,韓國媒體諷刺地說,為了國家利益,即使是曾展開流血戰爭的敵對國家也可以毫不猶豫地再度攜手。
據了解,越南在南海島嶼領土與能源開發權爭奪上,與中國矛盾最大。1978年,越南正式聲明對中國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1993年,越南占領南沙島礁24個,守軍600人;2002年,越南又占據27個島礁,守軍增至2020人,成為侵占中國南沙群島最多的國家。未來在一些島礁的領土爭議和未來能源開采權上,越南隻可能與中國更加針鋒相對,因此,其與美國關係升溫是必然趨勢。
但實際上,美國大力拉攏的東南亞國家與其並非“鐵板一塊”,這個“如意算盤”未必能得償所願。8月9日,菲律賓外長羅慕洛明確表示,南海談判不需要美國或其它任何第三方介入。馬尼拉雅典耀大學教授林智聰認為,東盟國家在經貿上越來越依賴中國,因此不能一味刺激中國;菲外長的表態既是基於上述考慮,也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菲律賓不是美國的馬前卒。而在東盟國家之中,菲律賓與美國的關係最為親密,也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傳統盟友。因此,菲律賓的表態無疑具有風向標意義,對東盟國家有示範效應。
馬來西亞媒體也刊文指出,華盛頓插手南海隻會製造麻煩。輿論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對於美國在南海處處插手,東南亞國家已有所警惕,美國沒有一意孤行的空間。
對於美國使勁拉攏與越南關係,法國《世界報》曾稱,盡管美國和越南的敵對曆史更久,仇恨更深,但美國對越南顯得比對中國寬容得多。當年布什政府不顧國會反對,將越南從“迫害宗教自由”黑名單除名,並且在高科技出口領域對越南敞開大門。由於越南可以直接威脅到中國陸、海側翼,因此美國才不惜在某些“原則問題”上裝聾作啞。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文章曾稱,美國兩屆政府對越南的殷勤,說到底是為了遏製中國,這“和當年發動越戰的目的沒什麽兩樣”。
冷戰時期打得不可開交的越南和美國,如今有可能發展成軍事同盟,歸根結底還是利益。但有海外媒體警告,在中美擁有眾多共同利益的當下,尤其是兩國經濟層麵的高度依賴,即使雙方在戰略上碰撞衝突,也不致影響兩國關係大局。中國有個“火中取栗”的成語,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越南隻不過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一顆棋子,可惜的是越南目前還沒認清局勢,恐其將來會為這樣的決定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