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薄瑞光(美在台協會主席)詳談美國對台軍售與台海政策

(2010-05-07 22:28:43) 下一個

薄瑞光在兩岸煽風點火


  中評社╱題:薄瑞光詳談美國對台軍售與台海政策,宋楷文(美國)譯,中評社記者

  編者按: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當地時間2月11日晚在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作小範圍演講,表達了美國政府的最新台海政策。薄瑞光的演講,反映了美國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真實考慮與維護美國利益的思路,值得所有關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人士的注意。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本刊特做了標題編輯處理。以下是薄瑞光演講的全文:

  在開始前我想說明一下,我的話無疑反映了美國政府的對台政策,但我對國務院的同事直言不諱地說,我們至今仍在等待這一政策。因此,今天各位應將我所談視為個人觀點,以便讓我更加坦率地講更多。

  海峽兩岸的積極變化與美國對台軍售

  60年來,台灣和朝鮮一直是亞洲地區讓我們擔憂會爆發戰爭的兩個地方;而台灣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嚴峻,因為如果台海局勢變得很糟糕,美中可能將會一戰。順帶說一點,我住在火奴魯魯,雖然很多時候我並不呆在那裏。離我的居住地十英裏是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它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為這場可能爆發的戰爭做準備,對此我們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在過去的20個月中,我們看到在這條不足100英裏的海峽兩岸呈現出積極的變化。自從2008年5月20日台灣新領導人當選以來,台海緊張局勢大大緩和。兩岸簽署了12項協議,60年來首次實現了直接的通航和通郵。我認為這堪稱近兩年來世界上最大的好消息了,不久前湯姆.弗萊德曼也說過同樣的話,說明這種判斷是對的,的確是件極具重大意義的事件。雖然媒體對積極的事情往往不大感興趣,但我們還是應予充分關注。如果這一態勢能夠繼續發展下去,我相信將為台海兩岸建立長期和平與穩定奠定堅實的基礎。

  但近幾周來媒體頻頻報道關於美國政府1月29日通知國會,將出售給台灣價值64億美元防禦性武器的消息。當然中國政府一如既往地對此提出強烈抗議。無論我們出售任何武器給台灣,他們都會抗議。就像我曾在公開場合說過,既然我們賣氣槍他們也要抱怨,那不如賣些真家夥。北京取消了軍艦訪問,取消了兩軍會晤,還威脅製裁賣給台灣武器的公司,盡管考慮到近來美國企業對在華做生意的感受,這實在不是個明智的決定。

  中國的這些反應都並非出人意料,但如果結合其他近期雙邊關係中發生的事情,就顯得火上澆油。看看這份清單:確定受到中國嚴重網絡攻擊的穀歌事件;人民幣被嚴重低估,讓中國享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議題,應該列於清單的首位);還有中國船隻對美國軍艦的騷擾(如果你們對此不瞭解,稍後我可以多做些說明);美中對如何處理伊核問題意見不一;而且坦率地說,在華盛頓,大多數人認為奧巴馬總統去年11月對中國的訪問並未達成多少積極成果。在這許多事情發生的同時,台灣“總統”馬英九(他被認為是許多年來對大陸最為友好的台灣“總統”)表示對新的軍售感到很高興,因為這將使台灣與大陸進行新一輪談判時更加自信。事實上,台灣的整體態度,以及本屆馬政府的態度正如馬去年12月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所說:“台海緊張局勢的緩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繼續對台售武。如果台灣沒有充分的自我防禦能力,就沒有信心與大陸一起坐下談判”。

  台灣問題的曆史背景

  那麽到底是怎麽回事呢?一方麵兩岸關係在轉暖並取得重大進展,但另一方麵台灣聲稱迫切需要向美購武;北京則在與台灣進行十年來的首次談判的同時,在所有沿海軍事基地繼續部署針對台灣的導彈。這些意味著什麽?首先我簡要介紹一下曆史背景。31年前,美國與北京實現關係正常化,同時與台灣(正式名稱“中華民國”)斷絕了外交關係。但我們與台保持著密切往來,或稱“非官方往來”,實際上與以前並沒有什麽差別。1979年,國會通過的《與台灣關係法》規定了美國協防台灣的義務,因為國會擔心當時的總統吉米.卡特不會做出這種承諾。卡特接受了這一法案。事實上,美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售予台灣防禦性武器的國家。《與台灣關係法》還包含一條比較含糊,但非常關鍵的條款,即一旦北京使用武力威脅台灣,甚至打算武力攻占,則美國有義務保護台灣。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尚沒有機會實踐這一條款。迄今為止7屆美國政府實行的“雙重遏製”政策保持了台海的和平。“雙重遏製”指以軍事上遏製北京使用武力,政治上遏製台灣單方麵改變現狀挑釁北京。這一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它維持了亞洲的和平與穩定,但台灣問題仍然一直是美中關係?最困難和敏感的問題。

  1979年以來,台海兩岸看待世界的眼光發生了巨大變化。北京崛起成為世界各國必須認真對待的強國,而小小的台灣島也今非昔比。我第一次到訪台灣是在70年代,1976至1977年常駐那?,當時的台灣處在獨裁統治之下,非常貧窮。後來台灣的民主發展欣欣向榮,人們可以完全自由地談論和出版任何觀點,政黨間競爭激烈,並且經濟迅速發展,民眾的生活水準高於大陸數倍。台灣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電腦技術出口地之一,直接影響著全球電腦產業鏈,是世界高科技產業的重要一環。於是出現了一種怪現象:一方麵台海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另一方麵兩岸經濟日益高度融合。在2300萬台灣人中,有100萬住在海峽對岸,開工廠辦企業。他們有的把家遷往大陸,有的事實上在兩岸都有家庭,呈現一種有趣的社會學和經濟學現象。很多台商聚居在從廣東東莞至上海的沿海城市,主要從事電腦零部件生產。台商在大陸的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沒人知道確切的數字,也許是2000億美元。每年,台商將海外總投資額的70%以上投往大陸。台灣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政治上的民主。

  台灣是個有意思的地方,坦率地說它在曆史上就與大陸關係不大,包括曾有50年是日本的殖民地。經濟和政治的發展使台灣人有種強烈的自豪感,且這種自豪感近年來在不斷加強,隻有居住在台灣你才會感受得到。作為中國問題專家的一員,我認為美國絕大部分沒有長住過台灣的中國問題專家,無法真正理解台灣人的這種獨立的身份認知,也就是他們所謂的“台灣意識”。而這種自豪感和充分的言論自由加深了台灣人的身份認知。

  在1988至2008年的20年?,台灣的兩位“總統”,尤其是陳水扁,積極地推動和強化這種身份認知。陳是台灣第一位反對黨“總統”,而民進黨的宗旨就是謀求台灣正式獨立。對於北京來說,陳水扁是個徹頭徹尾的挑釁者,隔三差五地找茬兒。陳似乎總在試圖超越北京的忍耐極限,而這種挑戰極限的嚐試很可能引發戰爭。但我認為,在過去20年?,北京對台海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也負有責任。北京的許多舉動加深了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孤立感:總是千方百計阻止台灣在國際組織已經非常有限的參與;瞄準台灣的導彈部署逐年增加,甚至在對大陸友好的馬“總統”上台後仍在增加,如今總共約達1400枚。

  ECFA談判與政治議題

  這是我簡單介紹的背景,下麵看看台海局勢有什麽進展。在2008年5月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冰凍了十年的兩岸談判迅速恢複。雙方同意先易後難,先談交通等容易的議題,最後談困難的政治議題。我先前提到,雙方簽署了12項意義重大的協議,而這一世界上經濟最為繁榮的地區,雙方已被隔斷了60年之久。現在台灣與大陸間每周有270架次直航班機來往於台北、高雄和大陸的25個城市之間。台灣的其他城市很快也會開通航班。每周還有很多貨運班機。過去兩岸曾使用包機,繞道香港或日本再飛往北京和上海,完全是不合邏輯的極大浪費。如今這已成為過去,兩岸直航節省了民眾很多時間和金錢。兩岸的空中交通管製員現在可以直接對話。如果不瞭解兩岸在過去60年?彼此懷有多深的敵意,就無法想像這是個多麽大的突破。台灣對大陸民眾開放旅遊,2009年大陸赴台灣遊客超過60萬人次。據說大陸遊客在台的最大消遣是把自己關在賓館房間裏收看當地電視台的政治脫口秀,但願他們會深受教育。此外另有約30萬兩岸的家庭團聚,約400萬台灣遊客到大陸。海上貨運也已直航。過去兩岸曾斷絕郵政往來,後來同意繞道香港,如今也直接通郵。雙方的金融和保險機構也可以相互開展某些業務。更重要的是兩岸開始開展執法合作,甚至包括相互遣返罪犯等。

  解決了最容易的部分後,雙方開始進入中等難度階段。上月剛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談判。ECFA與典型的自貿協議類似,用於降低關稅、促進投資等。往往這類談判的雙方都擔心自己失去太多,所以談判將會比較困難。有意思的是在ECFA、直航這些經濟議題之後,將會不可避免地進入艱難的政治和安全議題。雙方都總是說,我們把它先放放,等條件成熟再談。政治議題中亦包括了台灣在國際組織的代表權問題。

  從台灣的角度看,在2010年2月,政治議題比2008年5月前顯得更加困難。台灣人比20個月前更加不願談及這些議題。台灣民調一直顯示,大部分島內民眾相當支持目前兩岸在經濟方麵取得的進展。但仍有占總人口40%的民進黨及陳水扁的忠實追隨者對取得的積極成果持懷疑態度。如今進入ECFA談判,民進黨的反對聲調見漲,其支持者數量也有所上升。我和同事與這些人接觸與交談,他們認為馬英九在帶領人們走向錯誤的道路,將會損害台灣的主權,降低台灣的地位和自治。這讓形勢更加嚴峻,因為馬英九已因內政問題逐漸喪失選票。在眼下的台灣地方選舉中,反對黨戰績不錯。所以,台灣方麵現在非常謹慎,表示在進入敏感的政治與安全議題前需得到更多島內支持。

  有個對台灣民眾很重要的政治問題是台在國際組織的代表權,因為這關乎台灣人的自尊心。1971年以前,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是“中華民國”,之後被北京取代,並被趕出聯合國。此後,台灣在任何國際組織的存在都非常困難和尷尬。多年來台灣在一些組織?隻能用些古怪的名字,諸如參加奧運會和亞太經合組織所使用的“中華台北”、加入世貿組織使用的“台澎金馬關稅區”等。這是一種妥協,不然台灣將更加與世隔絕。這個擁有2300萬人口、經濟發達的重要地區,在許多國際組織的代表權遠不如加勒比的袖珍島國。

  去年5月總算有了一點突破。在北京的默許之下,台灣“衛生部長”終於被允許代表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在日內瓦召開的世衛組織年會。這主要因為人們擔心,類似過去SARS和禽流感盛行時,台灣僅因滑稽的政治因素而完全無法參與國際醫療合作的情況會再次發生。台灣當然希望有更多突破,但國際代表權問題將是個敏感和艱難的話題,因為這事關台灣的地位,而在這一點上北京和台北的觀點尚無法達成一致。

  這就是台灣局勢的現狀和進展情況。目前被擱置的最重要問題是,這一切最終會導向何方?是兩岸統一,台灣再次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一貫主張他的政策是基於“三不”原則,即“不統、不獨、不武”,意即保持現狀。“不統”表示他在任期間不會與大陸談論統一問題。事實上,台灣的民調非常明確,90%以上的台灣民眾希望保持現狀,不願與大陸統一,這一數字在馬英九上台後還有所增長。而對北京而言,統一台灣是中共的核心關切。

  幸運的是,胡錦濤就任後顯示出比前任更大的耐心。他的前任江澤民喜歡談論最後期限,在某個時間前必須統一,應該加速進程等等。胡上任後停止了這種提法。自從馬英九上台後,胡錦濤致力於與台灣逐漸實現和解。但我們已能看到,大陸的某些人,尤其是軍人有點開始失去耐心了。強硬派認為這意味著統一永遠不可能實現;絕大部分台灣人都這麽想,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美國還會繼續對台售武

  那麽美國對此怎麽看,又做了些什麽呢?美國樂見台海局勢的穩定,因為我們有協防台灣的承諾,盡管定義有些模糊,但理論上說我們不得不采取行動。目前兩岸關係取得的進展非常符合美國的利益,它意味著雙方因誤判而擦槍走火的可能性降低了。兩岸過去10年互不溝通,現在則每天都在對話。我們也對馬“總統”的務實政策表示歡迎,尤其是將他與我剛才所提到的某些人相比較而言。他會考慮台灣的某些舉動或言論有可能影響美國的利益,我們很高興有台灣領導人能這麽想。我們會盡量鼓勵雙方改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參與談判或居中調停,事實上兩岸也都不希望我們這麽做。談判的節奏、時間、議題都完全取決於台灣。我們不會壓台灣談或不談某些特定的議題。多年來,美國的政策是明確的,即我們對台灣的最終地位不持立場。但我們有個關切,一項核心的利益,即兩岸間達成的任何協議必須通過和平手段,並得到雙方民眾的一致同意。

  近來有些美國媒體,包括有退休大使在《外交》雜誌撰文,談論也許1979年的《與台灣關係法》已經過時,也許該是廢除它的時候了,美國不必再遵循其協防台灣的承諾而繼續對台售武。我部分同意人們樂觀的看法,認為兩岸關係可能會逐步、持續改善。但台灣海峽仍然是世界上最為敏感的地區之一,台海局勢的穩定依然非常脆弱。我相信,如果兩岸循序漸進地增進互信,如果北京能緩和其進攻的姿態,而台灣能降低其防禦姿態,這兩個自上世紀20年代起就相互爭鬥的對手的關係有可能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將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到那時美國可能調整其售武政策,但目前時機尚未成熟,也許還需要很長時間。現在和將來的台灣領導人會告訴我們是否已水到渠成,我們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而不是某些退休大使的觀點。因此,目前我們還會繼續對台售武。如果我們在兩岸尚未做好準備前就調整該政策,必將對兩岸的和解進程帶來負麵影響。因為正如馬英九對《華爾街日報》所言,台灣需要藉此獲得與大陸談判的信心。去年11月,我在台灣曾大膽預言,如果美國停止對台軍事支援,兩岸和談必將會停頓。這對於大陸來說是個難以理解的悖論,但美國和台灣都這麽認為。

  謝謝大家。

  提問

  問題一:今天的中國是否還會容忍美國在該地區實行的武力遏製政策?中國會不會對美國說“不”?

  答:我無法代表中國決定她是否會繼續容忍下去,但由我們決定美國應該怎麽做。

  問題二:梵蒂岡能否對兩岸的和解起作用?

  答:目前台灣有23個邦交國,其中唯一的一個歐洲國家是梵蒂岡,所以台灣有正常的羅馬天主教堂。而在大陸則很奇怪,天主教會是黨和政府組織的,與羅馬教廷沒有正式關係。但憑我在中國的長期經曆,以及與大陸教會人士的接觸(上海大主教就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事實上大陸天主教會與羅馬是有接觸的。這種情況很複雜,一方麵得到羅馬教廷公開賜福的教會隻能成為“地下教會”,由黨和政府庇護的教會才是“地上教會”;而另一方麵,教皇表示他在心?(私下?)也承認和賜福“地上教會”中的很多主教。在這種混亂狀態下,梵蒂岡不可能對雙方的和解起到任何積極作用。

  問題三:北京和台灣是否認真考慮過將“香港模式”適用於台灣?

  答:答案是北京說“是”,台北說“不”。鄧小平多年前提出“一國兩製”政策,並將其適用於香港。但台灣人說我們不是香港那樣的殖民地,我們有真正的民主和自治,而香港從沒有過。所以台灣人絕對不會接受這種模式。大陸在過去幾年太多提及“一國兩製”,但事實上大陸越避免這種提法,越容易與台灣進行明智的談判。

  問題四:能否介紹一下美國軍艦被大陸騷擾的事情?

  答: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大陸對海洋法的解讀與美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不同。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每個沿海國家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但關於專屬經濟區的地位有很大爭議。北京主張專屬經濟區具有領海性質,但並未被廣泛接受,1982北京在這一點上輸掉了談判。領海僅有12海浬範圍,專屬經濟區不是領海,這是很明確的。可北京從未接受現實。當美軍艦隻在其12海浬外的專屬經濟區遊弋,用雷達偵察中國在沿海的部署和其他行動時,北京利用漁船以及其他各種手段試圖騷擾和阻止美軍艦的作業。在過去幾年,特別是近一兩年,這種令人厭煩的事件屢有發生。

  問題五:目前美國專注於伊拉克、阿富汗等中東事務,這是否對美國在台海和東亞地區的政策和地位有影響?

  答:問得很好。我不認為兩者有很大的直接關係。在過去的10年,許多亞洲國家擔心美國會因中東問題的幹擾而忽視亞洲。事實上在小布什的第一個任期的確有這種趨勢,但其第二個任期意識到了應該更加重視亞洲。我記得2003年底我曾與一個美國大使代表團訪問新加坡,在與一些新加坡外交部高級官員會談時,一位新方官員嘲諷地說:“你們美國人完全把精力放在中東,那兒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好事兒,而忽視了我們亞洲這個新的世界中心”。當然,他是對的。

  現任美國政府充分意識到了這點。當然我們仍然在中東地區花費大部分精力,但我們已經更加重視亞洲,比如奧巴馬總統、克林頓國務卿及其他人加大了對南亞的投入。中國的確利用了美國對亞洲的忽視來擴大自己的影響,這也無可厚非。但奧巴馬總統去年11月訪問亞洲時,許多中國的周邊國家,包括非美國盟友的國家,都表達了希望美保持在亞洲存在的意願。他們表示需要美國的聯盟結構,需要美國在亞洲地區製衡中國日漸強大的影響力。這讓與總統同行的許多官員感觸頗深。

  問題六:鑒於王丹、吾爾開希等人都在台灣,你是否認為台灣有可能成為大陸民運人士的避難所?

  答:台灣的情形對民運分子來說比較複雜。當政的藍營人士不會在他們身上花費時間,認為他們會給兩岸關係增加麻煩;而綠營則會歡迎他們。當然這些人在台灣完全可以立足,沒有人會去壓迫和幹涉他們。但與其處在兩營爭論的焦點,倒不如呆在美國。

  問題七:陳水扁在當政時期曾說,理解美國政府對他感到不滿,因為他沒有積極完成美所希望的對台軍售的數量和質量。

  答:這不是真的。2001年至今的兩次主要對台售武協議中的絕大部分內容是2001年4月就與陳水扁談好的,陳很滿意。會談當時我也在場。問題在於售武計劃因島內的政治爭端被擱置了。當時控製議會的國民黨人不想讓陳水扁辦成任何事情,因此反對通過軍購撥款,隻同意采購其中的小部分。

  問題八:有報道說,中國軍隊高層呼籲政府拋售美國國債,作為對台軍售的報複,這是否會對中國經濟本身造成影響?你如何評價中國軍隊對政府的影響力?

  答:中國與越南的體製類似,軍隊是黨的軍隊。黨總書記胡錦濤同時是軍委主席,其他一些黨的高層領導控製著軍隊。軍隊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不同的聲音,但歸根結底是黨指揮槍。

  關於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的說法是個巨大的訛傳,絕不可能發生。因為這會嚴重破壞中國經濟,造成其剩餘國債大大貶值,還會極大地幹擾國際經濟體係。中國是出口型國家,對出口和世界經濟體係比我們要依賴得多。此外,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僅占美發行總量的6%,而不是大家經常以為的60%。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4月號,總第148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