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國產新反艦導彈獲六大突破,達國際先進水平

(2010-04-07 19:57:51) 下一個

國產鷹擊83反艦導彈參加2009年國慶閱兵。


  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2009年10月1日,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中國新型“鷹擊”係列反艦導彈順利經過天安門廣場,光榮地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此型導彈是我軍第一型大射程、命中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全數字化導彈……”解說員清晰的聲音隨電波傳遍世界各地。這一刻,無數中華兒女的心在沸騰。

  作為我軍現役的新型主力反艦導彈,它們具有什麽性能?研製背後發生了哪些故事?解放軍報記者專門采訪了國慶60周年受閱新裝備監造者、海軍駐某導彈總裝工廠軍事代表室總代表李耀國大校。

  零故障參加國慶首都閱兵

  記者:作為國慶裝備的直接監造者,你們軍代表的內心肯定充滿了無比的自豪和榮耀,能不能談談當時的情況?

  李耀國:這是一項光榮的任務啊!2009年6月,當上級機關把作為閱兵裝備的新型反艦導彈監造任務下達給我們軍代表室時,我們全室同誌無比興奮。但是,交付周期比正常的生產周期大大縮短,困難可想而知。

  在裝備生產過程中,軍代表室指派專業組長周傳忠、業務骨幹李鋒兩名同誌倒班工作,吃住在工廠,確保閱兵裝備得到全過程質量監督。有一天,大家晚上加班到9點多,在彈翼接頭材料分析時,突然發現:有幾件產品強度性能指標雖然在合格範圍內,但已經接近下限。

  廠家的現場指揮人員準備安排第二天上班再排故,周傳忠急忙勸阻,建議把設計人員接到現場排故。在等待的過程中,他耐心地對現場工人說:“今晚故障不排除,整個進度就會受到影響,交裝的時間就可能延誤,部隊訓練的時間就會相應減少,部隊完成閱兵任務的壓力就會加大。今晚不管幹到幾點,故障不清除決不能休息。”

  隨即,他又找來相關生產記錄和資料認真研究,直到淩晨3點多故障才順利排除。

  記者:都說細節決定成敗。在航空航天高科技領域,是不是尤為明顯?

  李耀國:是的。幹航天,就要有這樣過細的作風。記得該型導彈首次助推彈試驗那天,隨著一聲令下,導彈呼嘯著衝了出去,現場的人群歡呼起來。這是此型導彈首次試驗,發射出去即意味著成功。

  回到住處,現場的人員都互相祝賀,還燃放起了鞭炮。我們軍代表卻沒有被表麵的成功迷惑,而是像往常一樣,回到房間後打開了現場錄取的數據,認真地分析起來。通過對導彈推力數據和彈道數據進行研究分析,與發射的現場錄像進行比對,我們發現導彈的初始彈道數據有些下降,數值不大,單從發射場麵上是根本看不出來的。

  於是,我們立刻找來總師和相關技術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個問題在現試驗階段看起來可能不是問題,但是若帶入到下一個試驗階段,可能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因為彈道下沉,說明推力不足,導致速度不足,從而直接影響後續的舵麵控製,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聽完這一席話,剛才還興高采烈的同誌們馬上就變得鴉雀無聲。於是,大家連夜召開了分析會,對助推器進行改進,增大初始燃燒麵積。通過後續試驗驗證,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記者:類似這樣的情況肯定有很多,能不能談談在研製這型導彈的過程中發生的難忘故事?

  李耀國:的確是這樣,每一型武器研製的背後,都充滿了艱辛,也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

  記得導彈對海攻擊試驗時正值冬季,室外的氣溫是零下20多攝氏度。研製人員和軍代表們每天都在寒風凜冽的機場露天辦公。當時導彈在掛上戰機出發後,突然出現高度測量誤差。這對於掠海攻擊的導彈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大家分析半天,一直沒有找到原因。後來,在檢測導彈時,無意中發現高度表內有一小滴冷凝水!原來高度表在生產過程中密封性不強,混入了水蒸氣。經過高空環境後結成冰霜,下來後終於現了原形。故障很快被排除。

  性能六大方麵新突破

  記者:作為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我國最先進反艦導彈,新型“鷹擊”係列導彈都有哪些突破?與國外先進導彈相比有哪些優勢?

  李耀國:國產新型反艦導彈在前一型導彈的基礎上作了重大改進,主要有六大方麵突破:

  一是由模擬體製改成了數字體製,由中控計算機實施整體控製,縮小了體積,操控性、穩定性更好;

  二是射程大大增加,是原型彈的一倍,並具有了航路規劃能力;

  三是彈頭性能提升,捕捉目標的能力提高,抗幹擾能力大增;

  四是使用性能大大改善,導彈的準備時間壓縮,操作程序簡化;

  五是具有廣泛適裝性,能在多型飛機、多型艦艇上使用;

  六是使用壽命提高,又大大方便了部隊官兵使用。

  至於說與國外的先進導彈相比,因為沒有直接的比試,不能輕易下結論。但我可以說,和國外的先進導彈相比,它應該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方麵甚至是領先的。

  比如,我們這型導彈高可靠性,無論是試驗階段還是部隊實際使用,幾乎沒有失敗過。再比如,可維護性、保存性、操作性等方麵,我們也有優勢。當然還有一點,我們造價也肯定比國外便宜,這是毋庸置疑的。

  記者:很多軍事愛好者都注意到,現役很多反艦導彈都有掠海飛行能力,那麽導彈飛行高度是不是越低越好呢?導彈末端機動能力是不是一個方向?

  李耀國:掠海飛行是反艦導彈的一大特點。主要是因為艦艇預警雷達受地球曲率的影響有盲區,掠海飛行可以躲過雷達的探測,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現在反艦導彈的平飛高度一般在20米左右,到末端後能達到5-7米,這對於躲避雷達來講,已經足夠了。如果高度再下降,很容易就被卷進大海裏,國外在試驗時就曾發生過類似的悲劇。

  末端的機動能力,是導彈增強突防能力一個重要手段,也是一個發展方向。

  具備高亞音速飛行能力

  記者:大家知道,“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上的“馬斯基特”反艦導彈(SS-N-22“日炙”)具有超音速飛行的能力,而歐美的一些知名導彈卻都采用了高亞音速。這是為什麽呢?

  李耀國:超音速和亞音速是兩個並行的方向,談不上哪個一定好。雖然超音速導彈速度快,但在技術上存在著一些根本性問題。

  首先是射程不足。為了“跑得快”,燃料消耗大,射程就受到影響。導彈要多裝燃料,彈頭就要減輕,殺傷力也會受到影響。

  其次是容易暴露。為保證足夠射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通常要進行中高空飛行,這就把自己置於敵防禦雷達的水平視線以上,在理論上給了對方更多預警時間。而且,在飛行過程中,超音速導彈正麵的紅外特征要比亞音速導彈高20~50倍,裝備了新型紅外信號轉換係統的軍艦很容易發現。

  再次是應變能力不強。超音速反艦導彈同樣依靠雷達搜索追蹤目標。處理同樣的目標數據,超音速導彈比亞音速導彈的時間少60%。一旦遇到幹擾,導彈很可能還沒來得及分辨清楚,就一下子飛過去了。而且因為速度太快,超音速導彈如果在第一回合裏錯過目標,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最後是費用昂貴。因為超音速反艦導彈對導彈的機動性要求極高,需要用一些特殊材料。計算結果表明,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耗費要比亞音速反艦導彈高1.5倍。

  我國下一代反艦導彈,會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我相信,經過我國科技人員的努力,中國“鷹擊”係列反艦導彈一定能保持自己的優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力求保持先進水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