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評論員?張智新)3月11日,美國國務院發布了《2009年度各國人權狀況》。自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首次發起全球人權評估以來,這已是第34次發布國別人權狀況報告書。一如在其曆年人權狀況白皮書中所公開宣示的那樣,“倡導人權”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個關鍵環節。所以報告剛剛問世,即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和諸多反應。
??放下國家間外交層麵的人權爭議姑且不論,但就其人權報告自身內容、特點、趨勢等而言,人們也會有許多疑問∶美國國務院這份新鮮出爐的人權報告較之以往有哪些變化或新意?為何會出現類似變化?由此更進一步,透過這份報告,能否管窺美國人權外交的新動向??
??與前幾年的報告相比,2009年的美國國別人權報告在指導思想、研究方法、總體框架和基本體例等方麵均保持了其延續性和一貫性,對諸如政治異議人士、宗教和言論自由、婦女兒童保護、勞工保護等傳統人權領域的關注也變化不大,對重點國家如阿富汗、緬甸、剛果、蘇丹等20多個國家的“特別關照”也可謂如出一轍。不過,2009年的人權報告也並非毫無“新意”,除了其標榜的所謂“最新數據和資料”外,這些變化還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一是因應全球人權領域新變化,對某些人權保護新的重要領域,以及一些代表性的新型弱勢群體給予了更多關注。如這份人權報告更詳盡地報告了有關勞工的權利、童子軍、生育權、危害土著居民的行為,以及對同性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歧視。
??二是總結並突出強調了近年來人權保護方麵的最新挑戰和趨勢。如報告對不少國家和地區的非政府組織受到更多法規和政策的約束和限製做了特別闡述,認為“有些政府在容納非政府人權組織問題上施加了越來越嚴厲的限製。它們試圖約束這些組織進行登記和開展活動的能力。它們試圖限製這些組織取得境外資助的能力。這是我們最近幾年看到的一個重大趨勢。至少有25個政府已製訂新的法律或條例施加限製。”
??三是對互聯網等新科技及其伴生的人權問題給予了格外關注。報告一方麵高度評價互聯網、手機等新技術給促進全球人權狀況改善帶來的新機遇,同時也對一些政府利用新技術危害人權保護表示擔憂並提出批評。報告認為,新技術有助於人權鬥士發出自己的呼聲,但某些所謂“專製政權”也可以利用新技術鉗製人權活動家的言論。報告注意到,各類人權組織和活動家正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和電話短信等新的傳播媒體與更廣泛的受眾接觸。但有些政府“也非常了解這些新媒體的威力,正力圖加以控製,並控製那些其使用方式確實帶來麻煩而且侵犯個人隱私的人。”
??四是破天荒地對本國人權狀況也做了一定篇幅的說明和評估,對自己仍置身其中的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反恐前沿巴基斯坦等國人權狀況的批評也更為直接、坦率。
??美國的人權報告之所以出現上述變化,既是出於維護並鞏固其“人權衛士”的道德製高點考慮,從而顯示其全力跟蹤全球人權保護領域新變化、新挑戰、新趨勢的姿態,又緣於其力圖維護其國別人權報告所謂“公正、透明、權威”的需要,同時也借此表達對受其批評的國家有關反彈、質疑的一種積極回應。而這種內容方麵的變化,更從側麵展示了其人權外交方麵的新思路、新動向∶將網絡作為人權外交新戰場,重視對新弱勢人群的人權保護,注重回應批評者的質疑和反彈等。
?? 美國人權外交方麵的上述新動向,充分顯示了人權問題在美國外交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沒有降低,而且有所上升。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場反恐戰爭,讓美國在國際關係領域的道德權威受到嚴重質疑;發端於華爾街的一場全球經濟金融危機,讓美國以自由市場經濟為標?的經濟道德權威受到嚴重威脅;包括伊拉克虐囚門、關塔那摩監獄等在內的諸多醜聞,則讓美國在人權保護問題上的政治道德權威受到嚴重損傷。
??與此同時,伴隨著新興經濟體占全球經濟份額的不斷上升,中國等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穩步提升,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顯示出越來越明顯的頽勢。在此背景下,美國要鞏固其霸主地位,重拾其日漸流失的道德權威資源,訴諸人權外交這一傳統優勢領域無疑是最為方便的選擇。
??但是,人權外交這種可以稱之為“冷戰遺存”的外交遺產,美國曆任總統不僅未能有所突破,維係已然是左支右絀,奧巴馬當局就一定能加以改變並“發揚光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