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席“立委”補選,國民黨隻保住一席,金溥聰昨晚四度向支持者致歉。 中評社台北2月28 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立委”補選結果揭曉,國民黨又再度重挫,民進黨繼續維持連勝的氣勢,拿下四席中的三席,而國民黨隻保住了花蓮一席,使未來的“立院”政治生態,國民黨75席,民進黨33席,無黨5席,雖然不致影響政策方向,改變“立院”生態,但藍綠氣勢顯然已經完全改變,實力快速消長當中。民進黨在增添三席以“反國民黨為主”的生力軍後,“為反對而反對”的力量變得更加的強大,試問“立院”的未來運作如何能夠樂觀?馬政府諸多重要政策通過又增添新變數,台灣的政治如何能夠使人放心,不會陷入“為反對而反對“的民主災難?
即使馬英九主席及秘書長金溥聰仍認為敗選是努力不夠,改革也會繼續堅持下去,的確是努力不夠,但要如何努力才算夠?難道要向地方派係妥協嗎?難道要提名有勝選希望的弊案涉嫌人嗎?當務之急應挽回藍營民心,並擴大選票基礎。
持平來說,金溥聰秘書長已經非常努力,抱病到處奔走,該做的都做了,但還是產生了遺憾,基層並沒有感到滿意。金秘書長在敗選後語重心長表示“這樣的結果,可以讓我們國民黨更警惕,當然在以後也更知道要如何表現,才能贏得選民的認同。”金秘書對於敗選相當自責,並對所有選民感到抱歉,未來也承諾將盡全力搏得選民的認同。
客觀來看,國民黨黨中央真的盡力了,許多公職人員也都努力輔選,奔走造勢助講,蕭萬長“副總統”更是拖著身體遠赴家鄉還人情,令人相當不舍,但選舉結果又是如何呢?改變了大局嗎?會敗選,國民黨上下都有責任,大家不應該隻怪罪黨中央,難道支持者及基層黨員一點責任都沒有嗎?畢竟黨的成敗,責任要大家共同來扛,欣喜要大家共同承受。
麵對如此敗選結果,藍營一方麵要承認失敗、虛心檢討,該堅持的改革繼續堅持;另一方麵馬政府更要上緊發條,積極加速各項作為,勇於任事,化解民怨,加強與民眾溝通;除此之外,更嚴肅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台灣的政治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那就是“不理性杯葛的監督反對者仍繼續贏、提名形象有爭議及弊案纏身的政黨能夠繼續得到選民的鼓舞、地方派係恩怨影響的後遺症竟然是可以淩駕於政黨及全民利益之上”,選民對於國民黨的教訓,似乎沒有看到停止的跡象。
國民黨仿佛跌入一個沒有底的深淵中,短期內看不見希望,更沒有反彈的力道,而藍軍的選民心態更是奇怪矛盾,任著性子,耍著脾氣,不投票究竟是報複誰?沉默難道會產生正麵的力量嗎?藍軍的分裂最後又圖利誰?把馬英九罵到臭頭,批的體無完膚,想盡辦法要找人代替,但眼前藍營內又有誰能夠真正加以取代?綜而言之,藍營及其支持者顯然都出了問題。
難道民進黨就沒有問題嗎?民進黨真的值得選民期待嗎?以“立法院”的各項表現來看,從此次提名“立委”候選人的素質來看,不乏讓人有不敢領教及無法茍同的情況,民進黨迄今所有的論述及主張,完全隻是建立在反對的基礎上,至於正麵的主張完全提不出,但公憑這一點,民進黨就可以吃定選民,民進黨的贏,來的有點僥幸及莫名奇妙,這難道是民主政治的常態嗎?此外民進黨與貪腐切割了嗎?它站在是非的一邊還是立場的一邊,答案自是非常清楚。
從此次“立委”補選的結果來看,顯見選民是看遠不看近,隻在乎感覺重於實際的情況,倘若因為天氣及自我感覺,就可以讓選民失去投票的動力,那麽台灣的民主也未免太過脆弱及表麵化,民權的行使,人民都不知好好珍惜,難道民權是這麽輕易就受到了阻止嗎?台灣的地方政治生態,長久以來派係世家仍然是牢不可破,各種利益盤根錯節,不管候選人有多少的弊案,顯然民眾根本毫不在意;更可悲的是,族群因素及地域保護主義的幽靈,仍舊三不五時在台灣的政治中,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這次選舉,如果單就選舉過程中候選人本身的條件,藍營絕對優於綠營,但或許由於候選人與在地淵源不深或是與地方牽扯不夠而敗北;就投票率來說,綠營選民仍舊維持高投票率,而藍營選民則缺乏投票意願,熱情不足,更沒有危機感及憂患意識,藍營選民會嚴格要求國民黨,稍有不滿意可能就不去投票,這樣的情況難道不應該有所探討嗎?
整體來說,藍軍的敗,輸在自己,曆史經驗一再告訴藍營,團結合作都不見得會贏,更何況是分裂,桃園同為藍營出身的三位候選人,新竹的兩派,爭到最後究竟得到了什麽?桃園、新竹都輸了,不管是正藍還是偏藍通通都是輸家,反而讓綠營從中撿了便宜,自此之後,藍軍的選民少了代言人,候選人及選民都輸了,得利的是誰,答案還不夠清楚嗎?
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筷子一根很容易就折斷,一把筷子就不容易折斷,為何藍營人士始終都沒體會到要團結,要考量大局,抓大放小,看遠不看近,內部常常爭了半天,候選人認為自己是最好、最適合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而不顧及大環境的變化,一味執意參選的結果,就是成為黨的罪人,敗選的元凶,壞事的結果,勝利最後誰都得不到,藍營這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玉石俱焚”的心態,如果不改變,恐怕日後大小選舉,都很難令人樂觀。
此外,藍軍的基本盤確實也在萎縮當中,這與大環境當然有密切關係,民眾對於整體生活的不滿意,絕對淩駕在客觀數據顯示台灣經濟已慢慢好轉的事實基礎上,即使台灣的經濟正慢慢好轉,失業率正逐漸降低,民眾也漸漸敢於消費,但民眾仍舊是不滿意,對於執政黨總是有更高的標準與期待,對於在野黨則有所溺愛疼惜;更需注意的是,藍軍選民常常自我判斷選舉的重要性,而沒有危機意識,因此不去投票,但危機往往就是在一點一滴輕忽中所形成的,倘若此習慣不改,終究有一天會鬧出大問題。
總之,對於這樣的結果,除了承認、檢討加以警惕外,亦可見微知著;但必須指出,藍營及其支持者都產生了一些程度不一的問題,選民也產生一些選票判斷上的盲點與誤認。如果藍營的危機意識,不能盡速形成,恐怕不僅五都不保,明年“立委”選舉席次也將大幅衰退,後年的大選更是危機四伏;對於民進黨,倘若繼續采取“為反對而反對”的態度,終有一天會被選民看破手腳;對於台灣部份媒體,刻意形塑一種政府無能的氛圍,使馬政府的支持度及滿意度仍舊持續看低,刻意誇大渲染,甚至曲解馬政府各項政策原意,倘若再繼續操作下去,終究也必會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