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歡迎陸客到南部,多多瞭解

(2010-02-08 19:56:50) 下一個

李永得副市長(左三)與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合影



開創兩岸新聞交流先河的李永得(右)、郭偉峰(左)相見歡。


  中評社香港2月8日電/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不久前拜會並專訪了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李永得表示他“過去一直強調,兩岸多交流,包括經濟、文化等方麵的交流,是必要的過程。”而“曆史證明,兩岸交流是沒有錯的”。“部分媒體渲染台灣南部人討厭大陸人,其實根本不是這個樣子。”“歡迎中國大陸遊客多到南部,尤其是高雄,讓兩岸人民多多瞭解對方。”《中國評論》月刊二月號以《高雄樂見與大陸有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訪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為題發表了這篇專訪,文章內容如下:

  2010年1月5日,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拜會並專訪了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一行包括中評社常務副董事長、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新聞總監俞雨霖,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副總編輯羅祥喜,高雄分社主任記者張啟芳,記者林嘉萱。這是一年半來中評社高層第六次組團訪問台灣。

  訪問開始前,李永得首先對中評社高層訪問團的到訪表示歡迎。李永得說,陳菊市長有事到台北去了,但陳市長知道中評社高層訪問團要來,並表示非常歡迎;李永得轉述陳菊市長的話說,高雄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城市,很樂意跟世界上任何城市,包括中國大陸,有溝通、交流的機會。

  兩岸新聞交流先鋒會麵

  1987年9月,台灣《自立晚報》記者徐璐、李永得衝破台灣當局禁令,到大陸采訪,成為1949年以來首次到大陸采訪的台灣記者。1991年8月,新華社記者範麗青和中新社記者郭偉峰,因“閩獅漁事件”赴台采訪,成為1949年以來第一次訪問台灣的大陸記者,開啟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序幕。

  兩岸新聞交流的先鋒人物李永得與郭偉峰,此次在高雄市見麵,李永得是高雄市副市長,郭偉峰是中評社社長,兩人一見麵,立即緊緊握手,互道敬意。

  回憶曆史,郭偉峰對李永得說,“您與徐璐不畏險阻邁出兩岸新聞交流的第一步,載入史冊,值得尊敬”。李永得也對郭偉峰說,“我也瞭解你們,早就熟悉了,曆史證明,兩岸交流是沒有錯的”。

  李永得是高雄縣美濃客家人,郭偉峰是廣東省梅縣人,而美濃客家人的祖先,主要是從廣東省梅縣、蕉嶺移居過來的,兩人談起客家曆史與文化,津津有味;兩人說起客家話,更顯濃濃鄉情。

  樂見兩岸朝開放方向發展

  李永得說,他過去一直強調,兩岸多交流,包括經濟、文化等方麵的交流,是必要的過程。但是,因為民進黨裏麵有很多人主張絕對的台灣主體論,比較容易被人家誤解成好像要與中國大陸隔絕,甚至是與中國為敵,這是不對的;現在民進黨很多人,包括很多被定位成所謂基本教義派的民進黨人,也都認為要跟中國大陸多交流、做朋友,但前提是中國大陸方麵必須理解並尊重台灣人對“主權”尊嚴的主張。李永得說,隻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兩岸多交流這個方向是不會錯的。

  李永得說,他也注意到,大陸現在對民進黨的態度比以前好多了;大陸當局雖然不認同、不承認民進黨的主張,但願意跟民進黨溝通,對民進黨的若幹主張也表示理解,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李永得說,大陸應該多聽聽台灣民眾的意見,大陸要深入瞭解為什麽那麽多的台灣民眾,包括投票給馬英九的人,那麽在乎台灣的“主權”和尊嚴。但李永得強調,台灣人在乎“主權”和尊嚴,並不代表台灣要與中國大陸為敵,事實上台灣不可能與大陸為敵;兩岸的合作、來往,對兩邊未來的發展都是好的,對台灣當然也是好的。這個前提和大方向,大家都有共識。

  李永得說,他個人也樂見兩岸朝開放的方向發展。他也理解到,有很多民進黨人,包括主張獨立的民進黨人,其實都不反對跟中國大陸有來往。

  談到台灣南部民眾對大陸人的觀感問題,李永得特別強調說,部分媒體渲染台灣南部人討厭大陸人,其實根本不是這個樣子。

  比如說,到高雄的一些觀光景點,聽聽遊客的口音就知道,有很多大陸客;每一個觀光飯店,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旅遊團都來自大陸各個地方,他們都可以感受到,高雄市是一個非常友善的城市,絕對不會有人去騷擾他們,絕對不會有人說不喜歡大陸人,包括大陸遊客到夜市去也一樣受到熱忱的歡迎,業者和民眾都相當歡迎。有時候大陸遊客遇到陳菊市長,也希望跟陳市長合照,陳菊市長也表示很樂意。

  李永得還說,高雄去年舉辦世運會,中國大陸雖然沒有派員參加開幕式,但中國國旗一出場,全場觀眾也都拍手、歡呼;高雄人其實很友善、善良,希望中國大陸不要再誤解;他歡迎中國大陸遊客多到南部,尤其是高雄,讓兩岸人民多多瞭解對方。

  高雄的經濟發展問題

  談到高雄市的經濟發展問題,李永得說,高雄市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麵積隻有153平方公裏,但高雄的人口有152萬,人口密度比台北市還高。高雄港的貨櫃轉運量之所以從早期的全球第三名降到現在第十二名,除了來自中國大陸港口崛起的影響之外,與高雄港腹地太小也有很大的關係。將來縣市合並之後,高雄港的腹地將大為增加,發展空間也會增加。

  李永得說,早期,高雄市因為有港口的因素,所以台灣所有的重工業都集中在高雄。比說,中鋼之所以會選在高雄,是因為它需要煤,所以一定要靠近港口,而高雄港是最適合的。此外還有台電火力發電廠、中油的煉油廠。這三個廠是全台灣最大的煙窗,排放量最高,汙染也最高。所以,這些造就了高雄市的發展。

  當然,高雄市也因此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包括對環境的汙染和對人身體的汙染,造成高雄港後麵有一大片土地都不能用,現在正整治當中。

  談到高雄未來的發展,李永得說,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利用縣市合並後高雄港腹地擴大的機會,並利用現在的基礎條件,提升高雄港和高雄都的競爭力;二是利用全球都重視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的機會,積極發展綠色科技產業,將高雄高汙染、高排放轉化成發展綠色科技產業的機會和資源;三是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李永得小檔案

  1955年生,高雄美濃客家人;台灣政治大學政治係畢業;現為高雄市副市長;曾任台灣《自立晚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編輯、《黑白新聞周刊》社長、民視籌備處新聞部經理、澳洲《自立快報》社長、公共電視總經理、“行政院客委會主任委員”等。從政之前,從事新聞工作約15年,1987年與徐璐一起,突破政治禁忌,以《自立晚報》特派記者的身份,首開先例前往大陸采訪,引起海內外的強烈反響與關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