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專家:美國有問題找中國磋商比找日本有意義

(2009-08-08 08:05:55) 下一個

美國哈佛大學名譽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


  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美國哈佛大學名譽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因30年前的著作《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一書而廣為人知。他接受共同社專訪時說,日本的政治是零散的,什麽也決定不了,因此,美國有問題,選擇與中國磋商更有意義,因為中國的決策速度更快。

  傅高義在專方中說,1958~1960年期間,他第一次在日本居住,研究日本的家庭問題。當時日本全國都對美國的現代化和生活方式充滿向往,希望學習美國。孩子的入學考試是全家的重要大事。日本家庭最先購買的西式家具就是孩子的書桌。那個時代就是這樣的。

  他說,1980年代是日本人生活的轉折點。大家吃苦耐勞努力工作,漂亮的房子裏放進了西式睡床,也購買了汽車。想要的東西基本上都齊備了,可謂應有盡有。孩子們開始思考父親為什麽這麽拚命工作,轉而覺得比起緊張應試來,和朋友一起玩耍更為重要。

  到1993年以後日本的政治也發生了變化。傅高義說,1994年的村山內閣似乎是一個拐點。由經團聯從大企業募集資金支撐政界的舊秩序崩潰了,製度因此一變。此後持續著不知誰是領導人的狀態。

  日本的發展曾引領了亞洲的現代化進程。傅高義就此認為,日本在亞洲國家中首先實現了現代化,並把方法傳授給了台灣、韓國和東南亞各國,對中央政府的職能進行了指導,啟動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型。中國從1978年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中央政府的職能、工廠的運營等等都像是從日本學來的。日本也由於對殖民台灣、韓國,以及戰時在中國和東南亞的所作所為抱有罪惡感,極力幫助亞洲實現現代化。直至1980年代末期,日本發揮了巨大作用。

  不過,傅高義說,日本在亞洲現代化進程中的使命已經基本結束。各國大體上都已實現自立。但是各國如果要學習尖端技術和環境技術,對象仍然是日本。

  日本的生活和政治都發生了變化,日本人是否因此而改變了?傅高義認為,類似古老村落意識的思維方式似乎已相當弱化,但根本性的思考方式則沒有太大改變。終身雇傭製解體,臨時工勞動大增。不過,認為“終身雇傭”這種思維方式十分重要的想法依然存在。身處日本國內似乎會覺得已經變化了,但和國外比較後則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終身雇傭並非像美國那樣已幾乎看不到。

  “日本人的世界依然是‘以心傳心’的。日本人之間無需彼此解釋。這也許是因為文化統一的緣故。但是在國際會議等場合,日本人不擅於向外國人說明本國的情況”,他說。

  傅高義說,“我覺得近期的日本政治家非常了解一些細微之處,但不具備代表整個國家發表意見並進行說明的能力,在觀點上也不統一。以前的大平正芳首相、中曾根康弘首相等擁有由優秀學者組成的團體,能對外闡明本國的立場。”

  傅高義正在準備撰寫鄧小平的傳記。他在對中國和日本進行比較時表示:“在中國,即使是年輕人也能從國家的角度思考並進行說明,有著綜合性的思維方式。政務繁忙的美國總統如果需要就某個問題與日本或中國進行磋商,選擇中國將更有意義。這是因為中國的決策速度更快。日本的政治是零散的,什麽也決定不了。”

  “日本應該在全球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快速作出決策,需要進行紮實的分析。在分析之後形成統一意見的過程也是必須的。否則即使做出了決定,意見也很快就會變化”,他指出。

  他認為,1990年代起,日本的政治家開始考慮由自己而不是官僚來掌握主導權。但是日本的官僚中還有著許多優秀的專家,他們雖然不發表意見,但在進行著思考。政治家應該與他們充分交流,駕禦使用他們,否則將無法和智囊集團完善的中國相抗衡。

  傅高義1930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是日本問題和中國問題的專家。他曾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所長,並擔任過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負責東亞問題的分析官,撰有《日本第一》、《亞洲四小龍》等專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